推广 热搜: 兴宁新闻  兴宁  碧桂园  水口  招聘  车祸  刁坊  兴宁一中  贷款  坭陂 

【红色记忆】兴宁:梭标打出五兴龙

   日期:2017-06-29     来源:南方日报    浏览:757    
核心提示:1925年3月30日,抵驻兴城的东征军及兴宁县各界人士在兴城大坝里隆重举行追悼孙中山及阵亡将士大会。兴宁市供图  粤之东北的兴

1925年3月30日,抵驻兴城的东征军及兴宁县各界人士在兴城大坝里隆重举行追悼孙中山及阵亡将士大会。兴宁市供图

  粤之东北的兴宁,北毗赣南、闽西,南通广州、潮州,历来是梅州重要的交通枢纽、战略要冲。

  第一次土地革命时期,兴宁苏区与赣南苏区连成一片,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兴宁苏区与中央苏区腹地唇齿相依,在刀光剑影的白色恐怖中,兴宁人民浴血奋战,为中央苏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南方日报记者 张柳青 通讯员 李伟东 黄佑鹏

  周恩来在兴宁

  多年来,兴宁市委党史研究室收集了大量当年参加革命的亲历者的口述史料,佐证了兴宁的英雄儿女曾在中央苏区时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在土地革命前,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广东的革命势力日益发展,军阀陈炯明占据粤东,妄图伺机夺取广州,推翻革命政权。为了消除这个隐患,1925年1月,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出师东征讨伐陈炯明部。1925年3月和10月,东征军两次抵达兴宁,打败陈炯明部属林虎。3月19日凌晨,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率领东征右翼联军3600多人抵达兴宁,东征军所到之处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不少群众沿途煮茶水招待。20日上午开始,东征军与林虎军展开了一场鏖战,激战至深夜,东征军终于占领兴宁县城。林虎率其残兵败将狼狈向兴宁东北面的龙田溃逃。史称“兴宁大捷”。

  随后,周恩来在兴宁工作、生活了20多天,住在兴宁县政府内宜楼,帮助兴宁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组织,成立县党部筹备处。

  周恩来在兴宁时,亲自召开各界人士的座谈会,作演讲,找民众士兵谈话。他在兴民中学和县立中学发表演说,深入浅出地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宣传三民主义和东征军的重要意义。周恩来还派出一批政治部工作人员到农村、圩镇、学校去作社会调查,了解兴宁社会各阶级、阶层的政治经济状况。

  在战事繁忙中,周恩来还十分关注兴宁的农民运动,支持农民协会工作。他身穿便服,深入群众,对各阶层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通过参谋唐震(兴宁籍人)介绍,周恩来认识了进步青年罗衍芳,并多次找其谈话,了解情况,讲革命道理,动员他参加革命。

  为了加强县党部筹备处工作,周恩来又委派当时在东征军政治部工作的陈锦华(中共党员)参加县党部工作。周恩来坚决认真执行“三大”决定,为发展壮大兴宁国民党组织打下了良好基础。

  东征军回师广州后,陈炯明残部又占据了东江各县。为了彻底消灭陈炯明的反动势力,广东国民政府决定举行第二次东征。10月31日凌晨,蒋介石为总指挥、周恩来为总政治部主任的东征军再次挺进兴宁,经过激战,到下午3时完全占领兴宁县城。11月1日上午在公园召开各界人士千人联欢大会,庆祝第二次东征胜利。

  “两次东征带雨来”。东征军两次攻克兴宁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特别是周恩来在兴宁的一系列活动,宣传马列主义,播下了革命火种,有力地促进了兴宁工农运动的发展。1926年春,中共兴宁县第一个党小组在县政府宜楼成立。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兴宁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

  五兴龙县委在兴宁成立

  土地革命时期,当时的兴宁县委领导人刘光夏、陈锦华、罗屏汉等按照省委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进行土地革命的指示,各自奔向兴宁南北山区,深入发动群众,建立党政群组织和武装组织,开展武装斗争,实行武装割据。

  兴宁人民从此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帷幕。他们在原有革命据点的基础上,先后建立了以水口、大坪与大塘肚、大信、新村为中心的4大块革命根据地。各根据地之间既有独立性,又有密切的联系,以这些地方为中心,在周边积极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革命的星火渐成燎原之势蔓延全县,当时,兴宁近七成的乡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红色浪潮席卷兴宁大地。

  1929年3月,东江特委委员刘琴西根据东江特委的决定,在河源市龙川县回龙镇大塘肚村长塘面主持召开五华、兴宁、龙川3县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成立闽粤赣边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选举曾不凡为主席,潘火昌为副主席,罗屏汉、罗文彩等为常务委员。

  随着战争形势发展,五兴龙领导机关迁移至兴宁黄槐镇新村南扒。1931年1月,时任粤闽赣特委西北分委书记的刘琴西到黄槐新村南扒主持召开了五华、兴宁、龙川三县党团代表大会,由三县县委合并成立中共五兴龙县委,同时改组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将三县原有武装合并成立五兴龙县游击纵队。五兴龙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土地革命战争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有力地支援了江西中央苏区的斗争,建立了彪炳的革命功绩。

  中共兴龙县委委员、县革命委员会副主席曾九华在《回忆中共兴(宁)龙(川)县委的斗争历程》记载了这段历史:“(我)作为历史的见证人,见证了中共兴龙县委、县革命委员会的斗争历程,特别是兴宁人民在五兴龙县委、县革委的领导下,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斗争,以及兴宁人民为扩展苏区版图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

  据回忆录记载,“1931年冬,五兴龙县委又迁移到寻乌车头。这时,五兴龙县委实际上已由江西省委管辖了。……6月,根据赣西南特委的指示,在兴宁黄陂新村黄沙溪成立中共兴龙县委员会”。

  1932年5月,江西省赣西南特委命令蔡梅祥等返回兴宁开展革命活动,6月,中共兴龙县委在黄槐黄沙溪成立,书记蔡梅祥。同时成立兴龙县游击大队,隶属中央苏区赣西南特委领导,1933年8月后改由中央苏区粤赣省管辖,1934年月7月起归中央苏区赣南省领导至1935年。

  支援苏区腹地贡献大

  1929年至1934年间,兴宁苏区人民为新中国的创立承受了重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

  五兴龙苏区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党政军领导、骨干,并为中央苏区腹地输送了一批优秀干部。如罗屏汉、陈锦华、蔡梅祥、张瑾瑜、钟亚庆、曾不凡、罗义妹、廖醒中等。

  特别是原中共兴宁县委书记罗屏汉。1931年春调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后,罗屏汉先后担任寻乌独立团政委、中共会昌中心县委书记(接任邓小平同志职务)、中共粤赣省委候补执委、粤赣边军政委员会主席等职。原兴宁县革命委员会委员张瑾瑜(罗屏汉夫人),1931年奉调中央苏区,历任中共赣南省委执行委员、粤赣省白区工作部长等职。

  在五兴龙苏区正式形成的五华、兴宁、龙川3县工农兵代表大会期间,罗屏汉曾高兴地赋诗曰:“红旗树立大塘红,三县群英集其中。白犬猖狂施虎势,梭标打出五兴龙。”

  1931年8月,红11军独立营及地方游击队配合红一方面军之第7军攻克寻乌县城,随即扩编为寻乌独立团。11月,又配合红三军团解放了会昌、安远县。原中共西北分委和寻乌独立团的负责人梁锡祜、陈锦华、罗屏汉等14人分别担任寻乌、会昌、安远县党政主要领导,巩固了新开辟的赣东南苏区,使之与赣西南苏区连成一片。为了配合主力红军长征,也为了扫清危及游击队活动的反动据点,罗屏汉在赣南省军区写信命令兴龙县委限期烧掉寻乌岑峰炮楼。县委书记蔡梅祥即派古汉中、梅贯华带领驳壳队化装潜入岑峰,放火烧了炮楼,缴获一批枪支,胜利完成任务,受到赣南军区表扬。

  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多次“围剿”,层层封锁、处处切断。当时中央苏区的物资陷入极度困境,五兴龙苏区人民充分利用毗邻赣南这一有利地缘条件,冒着风险,冲破敌人重重封锁,为中央苏区腹地输送食盐、布匹、药品等紧缺物资,这对解决中央苏区困难,粉碎敌人封锁起了积极的作用。

  为加强五兴龙苏区与赣闽粤苏区、中央苏区的联系,五兴龙苏区各根据地都建立了交通网络,共有地下交通站五六十处,纵横1000多公里,多处经过兴宁,把分割的根据地、游击区联系起来。虽然交通站常遭敌人破坏,但地下交通员冒着生命危险,利用各种巧妙的办法与敌人开展斗争,使交通线保持畅通,及时传送信息和输送人员或物资。

 
打赏
 
更多>同类A8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A8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建设  |  联系我们  |  使用协议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08126561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