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环节”抓好平台建设
为保障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预防侵吞骗取强农惠民资金违法违纪行为,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兴宁市于2014年8月启动惠民信息平台建设,并着力抓好“五个环节”工作,使该平台迅速建成并日益完善。“前期深入调研,制定详细实施方案;中期组织开展培训,广泛宣传提高知晓率,现在已经拓展了不少功能,比较完善了。”兴宁市政管办负责同志说。
原来,兴宁市在惠民信息平台建设前开展调研时发现,很多群众尤其是偏远山区群众对惠民政策了解甚少,惠民政策公开途径单一且分散,不利于群众集中快捷查询,上级部门难以对惠民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有效监管,群众反映惠民政策落实的问题多。鉴于此,该市着手谋划建设一个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同时具有宣传、公开、查询、监管功能的综合性网络平台。
经过近半年时间建设和“地毡式”宣传,投入262万元完成平台软件研发和测试,并在平台数据收集、录入、审核和发布等工作完成后,兴宁市惠民信息平台于2015年1月正式运行。各平台参与单位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惠民信息管理队伍,并开展了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包括CA认证),同时建立了镇(街)与兴宁市直职能部门的对接制度,形成了及时收集、整理、汇总、审核、发布、更新惠民信息的运行工作机制。
为进一步延展平台功能,兴宁市2016年再投入300多万元,在该市20个镇(街)设置了惠民信息查询自助终端机,将惠民信息平台、自助终端机与镇村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对接,实现惠民信息共享,并顺应当前智能手机普及的形势,设置了手机客户端(APP)。至此,该市惠民信息网络实现了市、镇、村、户四级覆盖。
“三个强化”完善平台管理
强化齐抓共管。由纪委监察局总牵头,对平台参与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总协调、总督促,并对平台运行中群众投诉反映侵吞、骗取惠民资金问题进行调查处理。兴宁市府办、市政管办会同市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移动兴宁公司、软件开发公司等单位,负责平台的运行、维护、监管工作。各镇(街)负责惠民资金发放涉及的受惠群众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相关信息数据的收集、汇总和上报。财政、民政、扶贫、林业、农业、人社、社保、农机、水务、卫计、住建、教育、残联、国土资源、侨务等15个市直单位负责惠民信息的汇总、审核、录入和发布。
强化实时监察。建立平台效能监察系统,对平台公开内容、时限、回复、反馈等情况进行自动预警和监督,并将平台连接到纪委监察局电子监察端口。当相关单位部门出现未按规定时限进行公开、未按规定处理咨询投诉等情况时,由纪委监察局电子监察室发出督办令,确保惠民政策信息及时准确,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
强化绩效考核。制定出台《兴宁市惠民信息平台电子监察绩效测评办法(试行)》,对因信息报送人员队伍自身或其他原因造成报送公开工作延误,被催办超过3次的单位,在兴宁全市进行通报;超过5次的单位,由纪委监察局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单位领导责任。
“四台效应”凸显平台功能
建成至今,兴宁市惠民信息平台已先后录入各项惠民政策信息477万多条。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的发展普及,这一公开惠民政策的“公共台”,已成为其他传统公开模式难以比及的信息公开模式。群众可通过互联网、自助终端机、手机APP、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查询到2010年以来惠民政策的落实情况,惠民信息平台自然成了最佳的“查询台”。
群众通过平台查询惠民政策落实情况时,发现有侵吞、骗取惠民资金等行为的,可直接向当地政府或纪检部门举报投诉。财政、民政、扶贫等职能部门,通过群众在平台上的咨询、投诉情况,可以了解惠民政策落实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或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完善政策执行的相关机制制度。这又让惠民信息平台具有了“监督台”的功能。自该平台运行以来,有关部门先后发现、纠正问题258个,反馈意见建议86条,完善相关制度68项。目前,利用平台主动排查惠民政策落实的违纪违法行为,定期对平台上群众举报投诉的情况进行分析排查,已经是该市纪检监察部门惩治涉农领域腐败重要途径。惠民信息平台还成了查处违纪违法行为的“信息台”。
兴宁市政管办负责同志介绍,今后该市将立足“稳定”目标,优化政务惠民专线网络架构,完善终端查询数据接口,保障终端正常通讯和查询;立足“扩容”目标,增加精准扶贫政策中惠民内容,力争多使用大众化语言,使群众易懂易接受;立足“简便”目标,结合新媒体发展形势,增设惠民信息平台微信公众号,进一步方便市民使用平台。
(钟思婷 刘海阳 曾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