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他的“启蒙教练”
今年33岁的李海新出生于兴宁市宁新街道横新村,与很多出生在球乡的孩子一样,李海新从小就在父亲的影响下深深地爱上了足球。李海新的父亲曾是部队体工大队足球队中的主力球员,退伍后回到兴宁担任体育教师。“小时候,父亲几乎每天都会带我去踢球、看球赛。”李海新告诉记者,在父亲的影响下,足球逐渐成为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看着电视中球星们的飒爽英姿,他开始梦想成为一位足球运动员。
运动员出身的父亲格外重视李海新身体素质的锻炼。除了训练技术动作,父亲会在每次练球结束后让李海新加练跑步和压腿,以此提高耐力和协调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发育,再加上一直以来的执着坚持,李海新在初中和高中足球队都是队长和主力。高考时,李海新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考入了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距离儿时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执着“追球”终成中超裁判
进入大学后,李海新通过自己的足球特长以球会友,很快度过了新生的迷茫期。大二时,郭惠先教授课堂上的一席话,让李海新改变了以往对足球裁判的认识。“那是郭教授给我们上的第一节课,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以我们的年龄,成为职业球员已经不太可能。但是我们的足球梦,完全可以通过成为裁判来实现。”李海新说,郭教授的一席话,瞬间点燃了他心中渴望驰骋绿茵场的梦想。
虽然成为裁判也需要付出巨大努力,但对于一位有坚定梦想支撑的青年学生来说,所有困难都可以转化为前行的动力。李海新开始自学有关足球裁判的相关知识,并经常在课余时间向郭教授请教。看到这位来自足球之乡的学生有着如此强烈的学习欲望,郭教授深感欣慰,并毫无保留地向他传授裁判知识。大四时,李海新成功考取了省级裁判员证书,走上工作岗位后的2010年,顺利通过中国足协国家级裁判员培训,开始执法全国性赛事。
经过一场场比赛的磨砺,不断成熟的李海新逐渐在众多裁判员中崭露头角。2011年,开始执法中乙联赛;2014至2015年,开始执法中甲联赛;连续5年参加“省港杯”足球赛的裁判工作。今年初,他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开始执法中超联赛,执法水平受到球迷和球员的好评。
渴望站上世界“舞台”
与球员不同,足球裁判不仅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十分严苛,还需要强大的应变力和敏锐的洞察力。而最为关键的一点,则是要完全抛弃作为球员的思维惯性,把以往踢球时的“迎球思维”转化为“躲球思维”。以裁判身份步入绿茵场后,李海新的足球生涯以一种新的方式得以延续。“一名合格的裁判,必须把对比赛的影响降到最低,所以裁判要躲着球。”李海新说,为了保障比赛的流畅性和球员的权益,裁判要不停地跑动跟球,不能漏过每一个细节,所以一场比赛下来,裁判的跑动距离往往比运动员要多。李海新表示,体力和耐力是担任裁判的必备条件,很多人在考取裁判资格时都是因为体能不过关而没有通过。“我的身体素质一直都不错,这也要感谢父亲从小帮我打下的基础。”
除了身体条件外,如何控制场上局面、稳定球员情绪,做到比赛双方球员都“心服口服”则是考验裁判的另一重要因素,这需要裁判员有较高的情商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李海新说,如何控制比赛,关键还是要掌握好“度”,面对场上球员的争执,他都会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冲突进一步升级。“足球裁判并不是对于足球规则的生搬硬套,而是要根据场上局面灵活运用规则。”李海新告诉记者,面对同一种犯规,裁判员会在不同的比赛时间和局面下作出不同的判罚,这是由场上局面决定的。很多时候,裁判员的判罚会受到球员和球迷的质疑,遇到这种情况,李海新会第一时间冷静思考自己的判罚是否正确,然后积极与球员沟通协调,确保比赛的流畅。
执法中超后,置身于这一关注度极高的国家级足球赛事,李海新兴奋之余更有压力。“中超是顶级联赛,球迷和关注度都很高,这也对裁判的执法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开始,我的确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不过,这些年积累的赛场经验和专业知识给了我强大的信心。”专业,为他在中超的执法赢得了好评。
“我的梦想是有朝一日能够执法世界杯比赛。成为国际级裁判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除了提升业务水平外,还有语言和心理学知识需要学习。”李海新明白,想要登上世界舞台,前方的路还远,需要一步步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