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都文化地标:兴宁学宫

   2016-09-23 梅州日报1293
核心提示:《梅州日报》寻访客都文化地标兴宁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历来比较发达县城曾被誉为小南京外地则有无兴不成市之说商贸发达的兴宁又被

《梅州日报》“寻访客都文化地标”


兴宁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

历来比较发达

县城曾被誉为“小南京”

外地则有“无兴不成市”之说

640.webp

商贸发达的兴宁

又被称为“文化之乡”

 

百员将军出齐昌

千名教授同故乡

一桌两院士

一家三清华

一腹四知县

一屋五将军

一县六国脚

这些佳话都广为流传

代表兴宁“文化之乡”的一个形象存在

也一直都在

至今仍熠熠生辉

这里就是兴宁学宫


学宫,古称文庙,民国以后改称孔庙。兴宁学宫坐落于兴宁城南司前街兴民中学内,历史悠久,在科举时代是一地文化的渊薮。
据史籍记载,自宋出探花罗孟郊以来,兴宁共出进士20人、举人140人、举人副榜28人、武进士10人、武举80人。他们的功名、业绩均与学宫有密切的联系。

兴民学堂的首任校长是他!

进入20世纪后,兴宁学宫又成为兴宁新学,乃至梅州地区新学的策源地之一。1903年,萧惠长、罗幼山、何子渊等人在兴宁学宫创办了兴民学堂,爱国志士丘逢甲担任学校首任校长,开创了兴宁新学的先河。1909年,兴宁官立公学堂迁入兴宁学宫。

640.webp (1)


设立之初的兴宁一中在这里!


640.webp (2)

棂星门是兴宁学宫的外大门,据称其方位、构筑、功用均很有讲究。

 

到了20世纪20年代,兴民中学、县立中学和高级中学三校合一为兴宁一中,学校设在学宫内。其间,周恩来率领黄埔军校学生军第一次东征胜利占据兴宁县城后,大成殿便成为周恩来宣传革命真理的讲坛。学宫对研究兴宁近现代教育史和革命史都具有重大价值。1956年,兴宁一中迁至青眼塘后,以兴宁学宫复办兴民中学。

兴宁学宫原来出了这么多精英!

一百多年来,以兴宁学宫为校址的兴宁一中、兴民中学,培养了万千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如民主革命先驱何贯中、革命家陈坦、张中、邓逸凡、伍晋南;烈士蓝胜青、陈锦华;历史学家罗香林;科学家李善邦、李敦化;教育家王越、陈子明;电影艺术家袁文殊;美术家罗清桢;还有后起之秀数理专家柯惠新等知名校友3000多人。

640.webp (3)

泮池、状元桥、大成门,旧时,状元桥两端有铁链阻隔,只有状元方可从桥上穿过大成门,进入大成殿祭孔,其他人须绕泮池而进。

 

这座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的学宫继承了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传统,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兴宁学宫以及它的“继承者”兴民中学都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优秀人才,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学府,推动了兴宁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

兴民中学的优秀校友这么多!

以学宫为主体的兴民学堂(中学),发扬了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和尊师重道的人文精神,更是激励了一批又一批兴宁子弟发愤图强。如人们所熟知的罗幼山、罗香林父子,前者是兴民学堂早期的创办人兼校长,为学校发展呕心沥血;后者是兴民学堂(中学)的优秀校友,后来成为著名的民族学家和史学家,提出的“客家源流学”更是影响了数代人。罗氏父子在兴民学堂(中学)的佳话一直广为传颂。

640.webp (4)

宇新读书亭

 

兴宁学宫

兴宁文化教育源远流长的象征

如果想了解它背后更多的故事

来一份9月23日的《梅州日报》

寻访客都文化地标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A8资讯
  • xna8wbw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A8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建设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08126561号  |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