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在2011年被评为中央苏区县,究其原因,是因为兴宁曾经有一个五兴龙革命根据地。其中有一位主要领导人,因为贡献突出而进入到中央苏区接替邓小平的职位,他就是罗屏汉,一个深受中央苏区领导重视的革命者。
1907年,罗屏汉出生于大坪镇白云村,早在读书的青年时代,他就热衷于参加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19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一二”事变后,他奉命回乡从事地下斗争,与蓝胜青、刘光夏等人筹备建立五兴龙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牵制国民党军南线进攻部队,策应中央红军主力作战。
罗屏汉纪念馆负责人罗卓涛表示,当时兴宁城区和南边的斗争形势比较严峻,所以罗屏汉把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兴宁北部山区,在革命运动中罗屏汉被群众、领导选举为粤国委会的主席,接着又兼任了县委书记。当时整个大坪可以说是全境一片红,以后又解放了罗浮、黄陂,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有力的支援了中央苏区的革命斗争。
1932年2月初,罗屏汉与妻子张瑾瑜调往江西会昌县,协助邓小平开展工作。由于会昌、安远、寻乌等苏区刚刚创建不久,仍然处于红白交界地带,为此罗屏汉大力整顿和发展基层党组织,发展地方武装,深入开展群众工作,卓有成效地巩固和发展了江西中央苏区“南大门”。
罗卓涛表示,在 邓小平担任会昌中心县委书记期间,罗屏汉担任安远的县委书记和组织部长。后来因为工作需要,邓小平被上调了,罗屏汉由于得到组织信任,就接替邓小平的岗 位,于1933年4月担任会昌中心县委书记,他在那段时间认真执行党中央军事战略路线,发动运动战、游击战,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作为一位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指挥员,罗屏汉还先后担任过粤赣军区政治部主任、闽粤赣边区游击纵队司令员,直接率领赣南挺进队在外围战线灵活机动地牵制和打击敌人,这在“左倾机会主义”盛行的时期,显得十分不合群。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罗屏汉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分局后方留守处主任,领导粤赣边区的游击战争,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赢得了十分有利的时间。1935年初, 罗屏汉带领一个小分队转移至大坪镇时,不幸遭到陈济棠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为保存革命种子,罗屏汉独自一人吸引敌人的火力,最终壮烈牺牲,年仅28岁。
(城乡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