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推动梅州中心城区和各县县城扩容提质
围绕“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打造城是宜居区、乡是生态园”的要求,突出科学规划引领、突出主体功能分区、突出重点区域、突出客家特色、突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2013年完成嘉应新区总体规划编制,启动起步区建设。至2017年,江南新城基本建成,梅县新城面积扩大1倍以上,新增建设用地1万亩,梅州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至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5%,中心城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00亿元,占市域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3.3%,打造成近百万人口的粤闽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
提升梅县区规划建设
要以改区为契机,注重科学规划,统筹梅县区和市区的规划调整,完善市域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使嘉应新区经济功能区与梅江区、梅县区有机衔接,有序过渡,全面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着力发展城市经济,提升城市功能,发展一批大型城市综合体、商贸城、文化设施和旅游产业,突出抓好文化旅游特色区雁洋核心区和广州增城(梅县)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确保区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注重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规划建设嘉应新区
科学编制嘉应新区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按照“一轴两带、两城五园、森林围城”空间布局,重点推进“两城五园”(江南新城、梅县新城,东升生态工业园、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客家文化产业园、休闲旅游产业园、梅县商贸物流园)的建设。加快推进“两城”征地拆迁,2013年完成江南新城中轴线和梅县新城起步区征地拆迁工作;至2017年,起步区基本建成,发展初具规模,人口规模5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从目前的120亿元增加至300亿元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万元以上;至2020年,人口规模达到56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以上,人均生产总值力争达到9万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努力把嘉应新区建设成为粤闽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广东生态适宜型产业集聚区、新型城镇化创新区、广东文化旅游特色区的核心区、乡贤回归投资兴业重要载体。
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
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供电、供水、供气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利用“三旧”改造政策,分类分期推进江北古城和城中村改造,改善旧城区人居环境,完善新城区功能。
扎实推进“123”工程
各县(市、区)重点规划建设好1个县城、2个中心镇、3个美丽乡村。各县(市)依托县城建设一个新区,起步区不小于3平方公里,以新型城镇化拉动县域经济发展。高水平建设兴宁新城、雁洋核心区、丰顺新区,打造城市副中心;支持平远、蕉岭、大埔、五华争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示范区;规划建设一批工业型、农业型、商贸型、旅游型、生态型专业镇,逐步把全市22个中心镇建设成人口、产业和市场集聚的经济强镇(卫星城镇)。整合农业、林业、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规划建设一批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特色明显的美丽乡村示范点。
6.加快创建广东文化旅游特色区
推进文化旅游雁洋核心区建设
整合梅县五指峰周边的雁洋、松口、丙村、大麻、三河等镇资源,突出绿色文化、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养生文化、创意文化、宗教文化特色,推进雁洋生态旅游产业园(含叶帅故园、桥溪古韵、三乡村野公园、富力足球学校等重点项目)、万福寺、松口古镇建设,叶帅故园周边多村联动开发,大力培育度假旅游、养生保健、运动休闲、商贸物流、文化创意、婚庆服务等生态产业,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建设梅江文化生活宜居区
以江南新城建设为龙头,以优化江北古城为重点,充分利用东山教育基地、嘉应学院、归读公园、千佛塔、百岁山、客天下、灵水景区等资源,完善旅游、休闲、娱乐、购物等配套设施,打造一流的文化生活宜居区。
建设平远生态文明示范区
以五指石、相思河、龙文黄田自然保护区为依托,整合差干、仁居、上举、泗水、中行、八尺、河头等镇资源,七镇联动、四级互动,规划建设800平方公里的国家公园。着力推进五指石生态旅游产业园建设,修筑广东最长最具特色的“天道”,打造全国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支持上举龙文相思谷景区、南台卧佛山文化旅游产业园和龙湖景区建设。
建设大埔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
弘扬大埔的名人文化、红色文化、陶艺文化、美食文化,整合名镇名村资源,发展客家文化探秘、休闲养生、陶瓷体验等文化特色区,着力打造“客家香格里拉”、“大埔大公园、现代陶艺城”。
建设丰顺温泉宜居城
充分用好丰顺丰富的温泉资源和茶园、大峡谷等特色生态资源,高起点建设丰顺温泉度假城和八乡山旅游风景区,推动文化与温泉、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国际温泉城、生态旅游区。
建设蕉岭健康养生基地
支持蕉岭申报世界长寿之乡,规划建设长潭国家4A级景区,大力发展以健康饮食、康复疗养、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养生产业项目,打造长寿养生度假胜地。
促进耕山致富与乡村旅游互动发展
放大雁南飞、雁鸣湖、客天下的带动效应,打造兴宁熙和湾、梅县麓湖山、大埔瑞山、丰顺马图、韩山、蕉岭万亩油橄榄、平远金穗、梅江台湾农民创业园等一批农业休闲观光基地。立体开发农林产品,建设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打响梅州金柚、平远慈橙、嘉应茗茶等“梅州三宝”品牌。加快建设珍贵树种基地,着重发展生态效益好、经济价值高的林业产业。
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
充分挖掘客家围龙屋、客家山歌、广东汉剧、古村落、客家美食、客家花灯、客家名人等文化内涵,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扎实推进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力争围龙屋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抓好名人故居、名镇名村、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建设和旅游开发;改编提升传统山歌剧、汉剧优秀剧目,与街区、景区、餐饮、酒店服务、影视拍摄等产业联动发展,提升客家文化旅游效益。
培育发展健康产业
制定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健康服务、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重点发展南药种植基地、中药功能性食品生产基地。促进高端医疗与旅游的融合,力争到2020年,成为全国重点健康养生基地、抗衰老保健康复基地、健康食品加工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