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交通拥堵已经成为梅州的“城市病”,亟需良方。
近日,梅州市市长方利旭主持召开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全体成员会议,该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华南大道与中环路交叉口节点改造方案。该方案决定在华南大道与中环路交叉口处新建梅城第一座中大型的立交桥。
“梅州城区首座立交桥的出现,不仅将成为一道亮丽景观,还能成为缓解交通的 减压阀 。”嘉应学院地理客学与旅游学院博士雷汝林说。
逾60万汽车保有量 道路承载超负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梅州城市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汽车保有量已超过60万。由于梅州城区此前道路规划超前意识不足,导致目前交通承载力远远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梅州也在积极探索,提升城市交通的承载力。比如最近几年,将一部分环岛改造为红绿灯通行。
十年前,在车流量不多的情况下,梅州城区主干道的交叉路口普通使用环岛交通,“无需红绿灯、无需交警指挥,它的设计出发点是确保所有车辆可以 最快地通过环岛 ,只需要利用环岛自身的枢纽和疏导功能,就可确保车辆高效有序地经过分叉口。”梅州市城乡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小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城区道路的承载能力有限,环岛的通行能力越来越不适应现有的交通状况。在中心城区的主干道,由于办公区较为密集,主干道出行“潮汐”现象尤为突出,每到下午5时至6时30分,车辆拥堵现象甚至成为了常态。
同时,城市化与房地产发展速度不均衡也是造成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虽然梅州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但相比发展迅猛的房地产业而言仍显得滞后。
“城市前期规划不合理、存在滞后性是造成城区内堵塞的直接原因,”业内人士分析,“近年来梅州中心城区的房地产业发展迅猛,但住宅区集中,像鸿都路周边、梅水路一带等,这种过于密集的居住功能设置导致了区域内的交通路网不堪重负。”
上下班堵车,成为梅州市民“甜蜜的烦恼”。根据住在鸿都路附近的市民谢玉婷的亲身经历,以前上班需要15分钟,现在起码要花上半个小时以上。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在现有城区无法扩宽道路的情况下,据不完全统计,梅州市在几年内拆除了城区里大大小小十几个环岛圆盘,均改为红绿灯通行方式,通过“平面立交”的模式,避免直接左转,从而简化交通流。
据梅州市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主任王瑛介绍,圆盘通行车辆为800—1000辆/时,红绿灯通行车辆为1600—2000辆/时,从数据上看,可以缓解一部分的交通压力。
然而,梅州城区的道路大都比较窄,且断头路多,一些十字路口拆除圆盘装上红绿灯之后,仍然不能达到“治堵”的目的。记者观察数日发现,在上下班高峰期,新县城红绿灯路口、西桥红绿灯路口、环市路红绿灯、中高峰红绿灯等地,四面八方涌来的车流量让整个交通系统不堪重负。
如果说,在城市规划方面的欠账不能一蹴而就,但在城市管理和交通管制方面却可以多下功夫。在城区里,不时还会出现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等各类车混杂而行的现象,在堵塞路段更易成为安全隐患。
从嘉应中路东侧到西桥红绿灯,不到3公里,市民程健开车走了将近1个小时。在等待过桥的车流长龙里,他的车外是不断挤入人行道的摩托族。
横越梅江河的嘉应大桥,是连接江南片区和江北片区的一条主要通道,也是梅州一处典型的拥堵点。每天,数万辆的机动车从这座双向四车道的大桥上通过。与此同时,还有不计其数的行人、自行车与摩托车,挤在桥梁两侧。由于没有明确标识,不少摩托车随意横跨车道。
程健每天开车过桥总是小心翼翼,小汽车与摩托车、自行车几乎是擦身而过,“生怕自己跑偏了。”而一旦小汽车需要在桥上频繁地避行其它类型的交通工具,整段大桥上汽车的行驶速度都要放缓。尤其是在大雨之时,城市交通的细微问题往往很容易被人们放大,开车视线模糊,更是容易与挤上机动车道的摩托车发生摩擦。
“治理的关键还是要 三分建七分管 。”有关专家认为,无论是在城市公共领域,还是相对独立的空间,从交通标识设置、道路工程设计,到人与车和谐共行,这些看似细微的问题,在城市的空间节点上维系着交通网络的便捷与顺畅。
首座立交桥项目启动 配备双向四车道
在华南大道与梅塘东路的交叉口,经过三角地环岛圆盘的车辆川流不息。“每天上下班高峰期,这个圆盘肯定堵得水泄不通,直到有交警指挥后情况才好转一些。”叶翠萍在飞机场附近上班,华南大道与梅塘东路的交叉口是她每天开车上班的必经之路。
按照时速40公里的车速,开车从江南市政府一路畅通直达三角地,全程不到10分钟,“但是遇上塞车,起码多花10分钟。”叶翠萍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从下午5时20分一直到6时30分左右,该环岛附近必定安排有交警指挥交通,以避免严重的交通拥堵。
一直以来,在梅州市的中心城区路网规划中,华南大道(即规划梅江大道南段)便是梅州城区的两条南北轴之一,南侧华南大道和西侧中环路又是206国道,承担着进出梅州城区的交通量,同时也是服务梅州城区内部出行的主要道路之一,交通流组成极为复杂。
中环路作为梅州市区的“三环(内外、中环及外环)”的中间一环,承担着市区的主要客货运交通量,是保证城区社会生产生活正常运行的重要交通性主干道路。
随着近年来梅州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两条交通性主干路上的车流量不断增加,目前交叉口交通组织已不能满足城区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特别是在节假日和工作日上班下班高峰时期,该环岛经常出现堵塞情况,严重影响市民的出行效率,对城区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迫切需要进行改造。”梅州市城乡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解释。
在江南新城的规划区域内,华南大道与梅塘东路的交叉口紧邻梅县机场、梅州火车站、梅龙高速出入口、剑英公园,新城建成后,该交叉口将成为连接梅县新城与江南新城、老城区的交通要道,未来的交通需求更加旺盛。
基于这种情况,由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设计院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展开了对华南大道与中环路的交叉口节点改造研究,并拟定了平面交通改造方案、桥梁上跨改造方案和隧道下穿改造方案三种方案。
“最终我们选定了立交改造方案,拟在中环路方向设置立交,在平交改造方案的基础上增加立交桥梁,辅道与华南大道平交,来保证相交道路直行交通的连续性,解决目前环岛交叉口的拥堵问题。”梅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总工程师李信告诉记者,因为相交的两条道路均为主干路,显然平面红绿灯交通的改造方案满足不了未来的交通需求。
据介绍,立交改造方案是对平交改造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近期可缓解交通拥堵,提升通行效率,远期可保证中环路直行通行效率,且施工期间容易分步实施,交通影响较小,对综合管廊和地下管线的基本不影响,因此也是近年来许多城市用来缓解交通拥堵的良方之一。
按照方案设计,中环路改造后地面段道路断面宽度为50米,双向六车道;桥梁段道路标准宽度为49.5米,双向八车道,其中主桥为双向四车道,辅道为双向四车道。交叉口处道路拓宽至56m,设置双向六车道辅道,使左右转和直行车流分离,以提高通行效率。
据了解,目前该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已启动。华南大道与梅塘东路的交叉口立交桥建设,使得在梅州城区通往高速路的一个门口构建起了一个多层通道,既分流了行人与车辆,又缓解了路口的通行压力。
专家建言治堵需综合施策多管齐下
每天新增加的私家车数量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对于私家车发展的问题,嘉应学院博士雷汝林认为,发达国家主要是使用提高出行成本的方式限制私家车的购买和使用,这种方案显然不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欠发达地区。要解决,只能从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的出行效率、出行体验、便捷程度等方面来缓解交通压力。
“交通运行秩序、公交发展、停车供需矛盾等问题已经成为困扰着梅州中心城区交通的顽疾。但历史欠账太多,交通现状不乐观,要全部推倒重来并不现实。”梅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相关负责人提出,还要立足在原有交通设施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条件,通过管理的手段来获得最大效应。
近年来,“公交优先”的理念慢慢深入到梅州市民心中,引导公交车和小汽车的发展,同时在城市道路上编织起立体交通网,不失为缓解交通“堵瘤”的一剂良方。
“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交通拥堵的一个有效办法,只有公共交通系统发达了,市民才会有意识地选择绿色出行,在路途适中的情况下不选择私家车出行,便可以有效缓解拥堵。”梅州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薛兴冰说。
他提到,除了从加强管理制度、交通环境、文化的建设等大的方面着手,今后治堵还将在提高管理手段,加快发展智能交通,提高行业的技术管理水平,节点控制、信号控制、公共交通秩序的管理,提高公交线网覆盖率、发车频率等细节层面上发力。
针对梅城几个路口拥堵现象,规划部门提出,一是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二是分流减压。其中提高通行能力以优化平面交通为主。关键就是要用小药治大病。未来还是主要从技术方面去“治堵”,具体来说,比如完善城区的支微路网、打通中环路,逐步完善城区路网结构。
在城市管理方面,王瑛认为,“一是可以通过加强停车场和路面停车的管理,将路面尽量腾出来供通行之用;二是通过各种措施,以及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提高驾驶人员的驾驶素质,规范驾驶员驾驶行为。”
对话
嘉应学院地理客学与旅游学院博士雷汝林:立交改造在新城建设中值得推广
在过去的十年里,梅州的城市空间不断拓展,横纵交错的公路与桥梁向外延展。与此同时,平均每年新增约2万辆机动车,迅速填满了不断扩张的交通网络之上。
梅州的交通拥堵状况如何缓解,南方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嘉应学院地理客学与旅游学院博士雷汝林。
南方日报:梅州交通拥堵的原因有哪些?
雷汝林:拥堵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历史遗留问题,规划建设上存在问题的小城镇跟城镇化发展需求之间存在矛盾,这个问题主要出现在老城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道路改造,但梅城受“园林城市”的称号等方面的限制,改造有很大的难度,技术上、财政上、城市管理上,目前都很难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这个问题梅州不是特例,这是所有中小城市发展都要面临的问题。
南方日报:建设立交桥的方法是否适合推广,这种方法可以对城区交通问题达到立竿见影的解决效果吗?
雷汝林:立交桥建设是城市交通解决方案中常见的措施,华南大道一带虽然目前看上去交通还比较畅通,但是作为城市主干道,在今后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通行压力还是很大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最重要的是体现前瞻性,所以在新城区建设时这种方案值得推广。但是老城区建设立交,一般会面临很大的拆迁量、拆迁成本,以及交通运载量上升以后对沿路居民的干扰问题。如果能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我认为在合适路段进行立交改造是能解决这些路段的交通问题的。
南方日报:随着机动车的保有量增加,从城市规划和管理角度来看,有没有其它更好的方式让市民在未来几十年里,可以避免受到交通拥堵的烦恼?
雷汝林:要解决机动车数量增加带来的交通问题,从规划的角度可以做以下工作:一是提高新城区道路建设等级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二是要加大公共交通和慢性交通体系的建设,小城市出行不一定要过分依赖私家车;三是在规划中通过旧城改造等措施提高道路路网密度,提高道路体系的通达程度。
城市管理上,有一个行动是值得大力推广的,那就是提高驾驶员的驾驶素质,让路面情况更加有序,这对梅城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应该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