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聘者到招聘企业投递简历,咨询企业情况。(高讯 摄)
去年,我市城镇新增就业3万多人,组织各类劳动力技能培训2.4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570万元,全年累计使用就业创业专项资金3845.1万元……这样的“成绩单”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格外亮眼。
就业为民生之本。去年以来,我市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围绕“创业带动”等工作重点,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努力为我市优化就业有“助”、创业有“路”的发展环境,为梅州加快创新驱动、振兴发展夯实基础。
去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0679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02.26%,新安置城镇失业人员就业24070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09.41%,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242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08.07%;
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实现就业16938人,就业率98.65%,其中自主创业占1.53%。
全市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707笔共计资金8570万元,贴息366.5万元;对享受各类就业扶持政策的企业和个人发放社保补贴288.4万元,岗位补贴10.9万元,全年累计使用就业创业专项资金3845.1万元。
全市共组织各类劳动力技能培训24150人,享受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补贴22240人,发放补贴4031万元;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59942人次。
扫一扫了解企业招聘信息
精准施策,搭建平台,服务下沉
新增转移就业近6万人次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伊始,我市各县(市、区)求职者纷纷来到人才市场和大型广场,参加“春暖梅州”公共就业服务系列招聘活动,开始新一年的工作征程。
2月4日,节后市直首场招聘活动在剑英体育馆广场举办,用人单位的摊位前人潮涌动,前来询问和投放简历的络绎不绝。今年即将大学毕业的古婷婷想应聘一家公司的策划岗位,与招聘负责人聊了挺久。“作为梅州人,还是想回来梅州工作。刚刚面试觉得挺好,工作内容有意思,如果顺利应该就是这家公司了。” 古婷婷说,这是一家刚起步的创业公司,但相比其他成熟公司的福利待遇,她更看重在工作中学习锻炼的经历。据统计,当天共有近1700人在现场达成就业意向。
“今年初全市范围内将举办100场以上的招聘会,各县(市、区)都将举办8至10场甚至更多。”市就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全市共举办“春暖梅州”“南粤春暖”“春风行动”“三八妇女节专场”“民营企业招聘周”“广州-梅州劳务人才对接”等各类型就业服务专场招聘会416场,组织进场企业6117家次,提供就业岗位20多万个,帮助超过4.5万人成功实现就业。
“除了往年的惯例招聘会,今年还会结合扶贫工作,在各县(市、区)举办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题的专场招聘会,帮助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通过就业脱贫。”市就业局负责人说,根据人社部门去年调查摸底,我市4万多户贫困户共涉及劳动力5.8万人,其中已经转移就业5.1万人,有就业愿望需转移就业的还有3179人。“我们希望举办更多的专场招聘会,帮助这些贫困户找到合适的工作,加快脱贫步伐。”该负责人说。记者了解到,2月8日,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五华县、丰顺县的多个驻村工作队发动贫困户前往梅县区畲江镇,参加“春暖梅县”畲江专场招聘会,其中梅县区畲江镇咸和村、彰三村和梅南镇水美村、龙岗村共有30多名贫困户前来应聘。
借助各类平台的搭建,我市公共就业服务不断下沉。近年来我市坚持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就业援助月活动,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让村民在家门口接受免费就业培训,同时将岗位信息送至村民家中。据介绍,去年共为2.4万人提供各类劳动力技能培训,实现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近6万人次。
招聘企业众多,看清楚再应聘。
应聘人员查看企业招聘信息。
顶层设计,政策红利频频释放
发放扶助资金超亿元
去年10月,在梅城江北经营一家烟酒店的钟振宇申请到了一笔特殊的贷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总计15万元,获得贴息两年共2万多元——2013年,钟振宇开始经营自己的店铺,到去年想拿到品牌梅州总经销,却苦于资金不足。得益于《梅州市关于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实施,他能够申请到这一笔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
2015年9月,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2015年至2018年,全市新建省级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2个,市级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3个,孵化初创企业500户以上,促进创业带动就业10000人;全市扶持自主创业10000人,带动就业50000人。
记者从市人社局了解到,2016年全市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707笔,共计资金8570万元,贴息366.5万元;对享受各类就业扶持政策的企业和个人发放社保补贴288.4万元,岗位补贴10.9万元,全年累计使用就业创业专项资金3845.1万元。
这仅是我市大力实施积极就业创业政策的一个缩影。针对就业创业问题,我市加强顶层设计,为有需求的群众制定了丰厚的“政策大礼包”:2015-2017年市财政共安排9000万元设立专项扶持资金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先后设立了创业创新投资引导基金、促进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兴领域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并分别出台管理办法;出台了《梅州市关于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降低登记门槛、减免有关费用、放宽创业领域、放宽冠名条件、放宽出资额限制、放宽经营场所限制、放宽创业者入户等条件,积极推进创业教育、实施创业培训工程、加强创业孵化服务,鼓励创新创业;创业者可以获得创业培训补贴、一次性创业资助、租金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创业孵化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
一系列“政策红利”受到广大就业创业者的欢迎。 “有了这15万元的贷款,我顺利拿下品牌梅州总经销,现在在市场竞争中很有优势。”钟振宇告诉记者,从去年10月以来,店铺每个月的利润都在3万元左右,几乎是以前的3倍。“而且两年的贴息就是2万多块钱,这一笔钱也是政府对我们个体户、创业者的支持,真的很感激。”钟振宇说。
丘静正在清点实体店货品,为下一次进货做准备。 (吴腾江 摄)
送上孵化项目,免费培训交流
创业基地“扶上马,送一程”
31岁的丘静曾是一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却在微商刚兴起的时候选择了“下海”,现在已经是梅城小有名气的“全球购”店主。“当时趁年轻想创业,就选择微商这个门槛低的行业‘练手’,没想到能一直坚持到现在。”丘静告诉记者,这两年多以来她一路摸索学习,对她帮助比较大的还是参加中梅电子商务孵化港的培训。去年初,共青团梅江区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主动邀请丘静参加电商培训。丘静说:“一周的免费培训,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电商、淘宝店经营的理论知识,也让我对电商行业的发展形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在,丘静在经营微商的同时还开了线下体验店,现在每个月的收入比上班高多了。
丘静是中梅电子商务孵化港的众多受益者之一。记者了解到,该孵化港有个“0元创业”项目,可以为创业者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网络、仓储、创业培训和不同阶段技术培训,提供低成本的物流快递,能为创业者省去上万元经营成本。
在我市,像中梅电子商务孵化港这样的创业孵化基地还有不少。我市近期专门出台了《梅州市市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纯然创业园、玉庭楼·创客空间、客天下嘉一度梅州市回乡青年创业基地、梅州云电商生态城、兴宁市电商示范基地、丰顺县电商产业园、五华县电商创业孵化基地等10家基地被认定为2016年度梅州市市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除了孵化项目,这些创业基地的另一个重要作用便是为创业者相互交流学习提供平台。记者从团市委了解到,仅在团属的6个创新创业阵地上,2016年就开展了29场创业沙龙、3场创业培训,线下培训创业青年共2200人次;梅州市青年创业学院共举办12期小型沙龙、5期大型活动,共服务了200多家企业、6832人次。
吴廷袭和郑浩勇与团队成员讨论项目操作。(吴腾江 摄)
奖扶助资金,聚创新人才
“双创大赛”激活一池春水
在嘉应学院附近,“90后”吴廷袭和郑浩勇的创业团队坐满了一间100多平方米的大办公室。吴廷袭和郑浩勇都是嘉应学院2015届毕业生,他们联合师弟曾鹤基等人成立的玖零网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至今已运营接近2年。
“楼下购电商平台是我们做的第一个项目,就是采用O2O模式(线下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高校学生可以在半小时内收到在该平台所购买的物品,同时开发了‘在线打印’服务,挺受欢迎的。”吴廷袭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有25所高校加盟“楼下购”,平台用户数也超过了20万人,2017年的目标是扩张到100所高校。同时,玖零网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还开拓技术团队外包业务,曾成功搭建首届创业大赛、嘉应学院共享课程以及一些企业、政府等的网站。
“两年来,感觉最大的挑战就是创业资金和团队人才两个问题。”吴廷袭说,目前团队25人多数是嘉应学院的师弟师妹,也有部分从珠三角高校“挖掘”的人才,公司运作规范化之后福利待遇提升,相信在人才市场上会越来越有竞争力。“但资金问题就很难攻克。幸运的是,2016年底我们团队的一个项目在梅州市首届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创业组三等奖,有10万元的创业资金,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大的帮助。”吴廷袭说。
与玖零网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相似,梅州市客家帮实业有限公司团队“同城跑腿服务平台”项目也在大赛中斩获佳绩,获得了20万元的创业扶助资金。“大赛由市政府发起,市财政专门拨款200万元支持,其中就包括获奖项目获得的奖金。这也是政府鼓励双创的行动之一。”双创大赛承办单位、市创业协会会长徐文生告诉记者,此次大赛共吸引了186个项目参赛,涵盖了互联网、电子商务、食品、餐饮、教育、金融、旅游、农业、医药、物流、文化创意等行业领域。除来自我市8个县(市、区)的参赛者外,不少广州、深圳、珠海和海南、福建等地的创新创业者也积极携项目报名参赛。徐文生说: “首届双创大赛的参赛团队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出乎我们意料。而参赛团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借鉴的成果也令人欣喜。获奖项目不少已经成功运营,接下来的下一届双创大赛更值得期待。”
提高本领
捧好饭碗
降低创业门槛、提供融资支持、创业就业培训、打造创业孵化基地……这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落地,圆了众多创业就业梦,让梅州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稳定就业,并切实地体会到稳稳的幸福。
丘静、钟振宇、吴廷袭和郑浩勇,他们从“小”起步,或三五人搭伙,或街边的“夫妻店”,或楼下的小商铺……在好政策下,他们点燃了创业希望。他们深信,好政策犹如一缕缕春风,助力他们的事业乘势而起。
有了创业就业的愿望和良好的环境,还需要创业就业的才能。随着我市产业转型、企业升级步伐的加快,劳动者的技能在就业中的“筹码”越来越重。愿各界更多关注人才培养,因为劳动者只有提高“吃饭”本领,才能捧上“饭碗”、捧好“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