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过去5年,是梅州各地应对重大挑战、经受重大考验的5年,也是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后劲增强的5年,各地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答卷。未来5年如何发展?南方日报记者盘点部分县(市、区)党代会报告发现,宜居宜业、产业集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成为高频词,从这些热词也串起了各地未来5年的发展脉络。
记者 唐林珍
关键词:过去5年成绩
迎难而上,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从交通落后到立体路网四通八达,从工业薄弱到产业集聚……2010年以来,这样的变化不断发生在梅州各地。从一项项经济指标可以看出,过去5年,各县(市、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过去5年,蕉岭县面对关闭淘汰450万吨落后水泥产能的剧烈冲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2015年,蕉岭实现生产总值由2010年42.47亿元增至67.11亿元,年均增速11.4%;来源于蕉岭的财政总收入由2010年的5.68亿元增至14.27亿元,年均增速20.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010年2.62亿元增至7.06亿元,年均增速21.9%。在2014年度梅州振兴发展评估考核中,蕉岭居全市各县(市、区)第一。
过去5年,平远县在基础差、底子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小,经济结构单一的条件下,通过筑平台攻项目、抓产业促转型,积极应对稀土、铁矿、水泥等传统产业由高位增长转向低迷徘徊的下行压力,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扶持家具建材、机械铸造、电子信息和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5年间,平远县GDP总量、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翻了两番,对外贸易总额、社会消费水平再创历史新高。在2015年度梅州振兴发展评估考核中,平远县排名全市第四。
五华县自2010年以来在主要经济指标方面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速,实现逆势上扬发展态势。2015年,五华县GDP总量126.93亿元,对比2010年末增长68.6%;财政预算收入5.6亿元,对比2010年末增长1.8倍;固定资产投资69.94亿元,对比2010年末增长5.2倍;规上工业增加值13.2亿元,对比2010年末增长2倍。在2015年度梅州振兴发展评估考核中,五华县排名全市第三,创历史最好成绩。
过去5年,大埔围绕“全力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大埔”的核心任务,主要指标实现翻番,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记者梳理发现,梅州发展基础比较差的地区迎难而上、奋起直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发展底子比较好的地区也再接再厉,实现了发展更上一层楼。
以梅县区为例,2010年至2015年,人均生产总值由22464元增至31633元,年均增长10.2%;税收、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由13.83亿元、7.58亿元增至31.48亿元、21.49亿元,分别增长128%、184%。2015年,梅县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本级税收总量均在粤东西北12个市74个县(区)中排名第二,成为粤东西北2015年度“经济振兴指数”榜单唯一公共财政总量和增速两项指标均进入前十名的“双十强”县区。
关键词:未来5年规划
抓住窗口期,迈向全面小康社会
仔细翻阅部分县(市、区)党代会报告,从梅县“争当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排头兵”,到蕉岭“建成梅州绿色发展先行地”,再到五华“工业新城、宜居五华”……这些都指向了一个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围绕“争当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排头兵”和“2018年率先在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梅县区提出要切实把经济工作重心转到供给侧,全面深化改革,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统筹城乡发展,改善重点民生,协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振兴赶超。到2018年,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率先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到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80亿元,人均GDP约5.2万元,年均增速10%以上,GDP和人均GDP、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兴宁则提出继续推进“三园一区一基地”建设,打造“一轴四组团”产业发展轴带。围绕建设梅州城市副中心的目标,加快推进兴宁新城扩容提质,力争至2020年建成33.2平方公里、容纳35万人的现代中等城市。
对于五华来说,今后5年是加快发展的黄金窗口期。五华将围绕构建“一核两区三组团”县域发展新格局,全面深化改革,聚焦产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守住绿水青山,增进民生福祉,加强基层治理,落实从严治党,努力建设“工业新城、宜居五华”,到2020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10%左右。到2018年相对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
随着交通加快发展,丰顺提出今后5年通过构建“一区一带”格局,打造新型工业集聚区,打造宜居宜业精品城市,力争当好梅州振兴发展生力军,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按照发展规划,今后丰顺将按照建设25平方公里、30万人口左右的梅州城市副中心目标,加快温泉宜居城建设,优化宜居宜业条件,提高吸引优秀人才、集聚高端产业的发展水平,力争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
蕉岭今后将以“建成梅州绿色发展先行地”为统揽,在梅州“一区两带”建设大局中找准定位,建设更具实力、更富活力、更有魅力的绿色蕉岭,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蕉岭提出通过5年的发展,实现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成为粤东西北地区绿色发展的典型、样板。
关键词:主要发展思路
发力供给侧,以产业撬动经济崛起
产业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因此,梅州各县(市、区)对于产业的布局着墨颇多。梳理部分县(市、区)党代会报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共建”“加快产业集聚”“转型升级”等成为热词。
作为梅州经济实力比较强的县域,梅县提出今后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大力发展新型工业、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借力广州增城对口帮扶、珠三角和粤东西北产业共建,全面掀起产业共建新高潮。深入对接国家产业政策,紧盯珠三角、潮汕揭等区域产业转移趋势,围绕推进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建材、食品、医药、高新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约集群发展,把集聚区建设成为产业集聚发展新高地、区域经济合作新平台、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示范区。
兴宁作为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重要的组成部分,提出打造工业与文化旅游产业“四个组团”。在工业方面,围绕建设“百亿元企业、产业、园区”目标,重点打造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水口工业园两个工业经济组团。与此同时,强化产业集聚联动,围绕建设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重要工业基地的目标,大力发展机电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以产业升级为关键,壮大工业经济总量,平远提出围绕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形成主导力量,大力实施工业提速行动计划,做大存量、培育增量、壮大总量,以工业平稳增长支撑实体经济稳健发展。打造万亩省级示范园区,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
同样是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重要组成部分的丰顺,也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推动新型工业、城市经济、旅游产业提质增效。打造新型工业集聚区,加快电声产业智能化改造,创建广东省电声产品知名品牌示范区和全国产业集群品牌建设试点地区,力促明年电声产值迈上百亿元台阶,早日成为“中国电声之都”。
大埔提出突出抓好产业建设,打造振兴发展主引擎。以韩江(大埔)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带、广州海珠(大埔)产业园区和三河电力能源产业园区“一带两区”建设为重点,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加快发展实体经济。
蕉岭提出加快打造战略性两大产业。推动新型建材产业大转型,延长建材产业链;加快推进新型建材产业园、国家水泥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平台,率先打造百亿新型建材产业。推动长寿健康产业大发展,主动对接“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发挥世界寿乡品牌效应,大力发展健康养生养老产业,推动长寿健康产业在一二三产业上协同发展,全力培育百亿长寿健康产业。'
■链接
部分县(市、区)委领导班子名单
1、中共梅县区第一届委员会常委
书 记:张文广
副书记:钟光灵 钟秀堂(女)
常 委:张文广 钟光灵 钟秀堂(女) 罗时亮 涂戈峰 林硈 古裕 张志锋 张小兰(女) 王杞杨 黄增国
2、中共平远县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委
书 记:曾尚忠
副书记:刘许川 胡新文
常 委:曾尚忠 刘许川 胡新文 姚永波 肖桂华(女) 温助民 周玉奎 陈琼宏 黄钧震 徐万宝 林忠云
3、中共蕉岭县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委
书 记:温向芳
副书记:陈伟明 罗桂芳(女)
常 委:温向芳 陈伟明 罗桂芳(女) 凌浚 陈德志 李瑞金 刘仁忠 温健忠 丘德俊 林文建
4、中共丰顺县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委
书 记:曾永祥
副书记:廖茂忠 郑奕雄
常 委:曾永祥 廖茂忠 郑奕雄 唐秀娟(女) 林剑 郑春鹏 曹志辉 黄建斐 黄纯忠 罗卫标 黄守新(挂职)
■专家说法
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就目前来说,产业是梅州发展的短板,短板所在也是发展潜力所在。”梅州市委党校副教授丘东涛说,在党代会报告中,各地都结合实际对产业的发展都作了科学的部署,尤其是不少地区提出了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这样的思路很符合梅州的发展实际。”
丘东涛表示,当前,梅州大部分地区的产业都属传统产业,要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需要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