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患精神病的小叔子日常生活也全靠她料理。由于老人行动不便,吴菊芳特地 找丈夫练手学习打针、理发;妻子在家照顾老小,丈夫就靠打临时工、种田和养殖三口鱼塘来解决家庭经济负担。2011年,李志辉的父亲病逝了,夫妻二人对母 亲与弟弟的照顾更加无微不至。李志辉与吴菊芳相视一笑。
吴菊芳悉心照料瘫痪的婆婆 (钟小丰 摄)
●本报记者 李盈子
实 习 生 陈哲儿
从梅州城区沿着省道333线驱车约半小时,便能在梅江区西阳镇白宫桥头看见一幢三层小平房,老旧、简陋的房子见证了这户人家的苦难史。
患有重度间歇性精神病30年的弟弟、脑梗塞瘫痪在床12年的母亲、糖尿病导致双目失明4年的父亲……李志辉和妻子吴菊芳携手相伴20年,一起支撑着这个磨难不断的家庭,用勤劳苦干、孝顺仁义筑起了一个全国“最美家庭”。
夫妻扛起苦难家庭
吴菊芳的婆婆居住在一个十多平方米的房间里,房内收拾得干净整洁,闻不到一丝异味。老人安卧在干净的被褥中,红光满面,气色很好。记者采访时, 吴菊芳一如往常地把瘫痪在床的婆婆抱到带便盆的轮椅上,而后拿着毛巾,起身打了一盆水,“妈,我现在帮你擦擦脸,擦完就给你按摩好不好?”吴菊芳面带微 笑,柔声细语地说道。连续忙了22个小时的李志辉也从农田里赶回来,见到记者后憨厚地说:“谢谢你们到来,我才有时间可以偷偷懒。”眼睛布满血丝的李志 辉,一脸疲惫……
1996年,22岁的吴菊芳嫁给了大她5岁的李志辉,公公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赤脚医生,婆婆身板也比较硬朗,只有一个患精神病的小叔需要帮忙照 顾,日子过得还算平淡。但自从婆婆与公公相继病倒后,整个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夫妻俩肩上。为了照顾好家里的三个病号和一双儿女,夫妻两人“里应外合”,丈 夫打工赚钱、莳弄土地,妻子操持家务、伺候一家老小吃喝拉撒。
互相搀扶不离不弃
多年来,吴菊芳每天都要给婆婆和公公轮流洗脸、洗澡、喂饭、喂药、料理大小便。半夜为了公婆不会尿到床上,她还调好两次闹钟服侍老人,没有睡过 一晚好觉。而患精神病的小叔子日常生活也全靠她料理。夫妻俩成了护理能手,为了让老人大小便正常,他们掌握了均衡饮食的搭配方法;由于老人行动不便,吴菊 芳特地找丈夫练手学习打针、理发;小叔子不愿吃药时,吴菊芳特地煲苦瓜汤等带苦味的汤水,将药物混入其中,不让他起疑。“我的生活完全围着他们转,哪儿都 没去过,有时候有人来问路,我根本说不出来。”吴菊芳打趣地说道。
妻子在家照顾老小,丈夫就靠打临时工、种田和养殖三口鱼塘来解决家庭经济负担。李志辉说,家里每月开销起码要一万元,自己每天务农、在垃圾填埋 场当临时工,偶尔兼职保安,平均工作18个小时,仍是入不敷出,却从没向亲友和社会求助。回忆起最黑暗的日子,“硬汉子”李志辉苦笑道:“当时家里三个病 号同时住院,医药费欠下了13万元,我除了平时的工作,还找了11间厂去做重力搬运工,硬是咬紧牙关挺了过来。”接二连三的磨难让夫妻俩身上多少落下病, 李志辉也因患上糖尿病而发胖。生病成了他们最为担心的事情:“我们都不敢病,也没有时间病。”话语里满是对命运的无奈。
2011年,李志辉的父亲病逝了,夫妻二人对母亲与弟弟的照顾更加无微不至。“我们只希望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好好地陪伴他们,满足他们。”如今, 李志辉和吴菊芳的儿子已长大成人,在广州当兵,每月都会寄钱回家贴补家用;11岁的女儿品学兼优、乖巧懂事,经常帮忙做家务,儿女的懂事让这对苦难夫妻甚 感欣慰。对于未来,他们最大的心愿便是家人健康平安,“只要踏踏实实靠自己的一双手,总有一天我们会看见阳光照进来。”李志辉与吴菊芳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