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紧“三大抓手”,全力推进“一区两带”建设
●着力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建设
●集中力量推进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建设
●大力推进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
●集聚要素抓实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兴华、梅平、大潮(含大漳支线)高速公路建设;动工建设梅州东环高速、大丰华高速丰顺至五华段、兴汕高速五华至陆河段。力争年底动工建设龙川-梅州-龙岩高铁。加快推动梅县机场迁建。抓好高陂水利枢纽工程、梅州抽水蓄能电站建设。
实施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完成嘉应新区综合管线、市政道路、消防等专项规划编制,着力构建“多规合一”的城乡规划体系。年底基本完 成江南新城、芹洋半岛、梅县新城的主要道路、地下管廊主体工程和安置区建设。抓好客都大桥、罗乐大桥建设。建设剑英湖公园、梅花山公园等城市公共设施。建 设梅县新城水厂(首期),加快城区老旧供水管网改造。
加快推进梅畲快线等3条快速公路,动工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园,抓好综合保税区、高铁商务区、空港经济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发挥广梅产业园的核心带动作用,全面推进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
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旅游+”战略,推动旅游产业与工业、农业、体育等深度融合,延长产业链条。
坚持创新发展,大力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和水平
2
●推进工业技术创新 ●推进服务业态创新 ●推进农业组织创新 ●推进创业创新
探索组建梅州新材料研究院。积极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建设。
培育一批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和配送中心,重点推进广铁现代铁路物流园、深圳有信达保税物流等项目建设。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园和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发展。
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发展一批有效的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推进市农科创新中心、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建设。推动农业开发与旅游健康养生产业融合发展。
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创业创新投资领域,年底前实现创业孵化基地或众创空间在各县(市、区)全覆盖。
坚持协调发展,努力提升发展的整体效能
3
●提高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统筹城乡发展
●力促教育卫生均衡发展
●发展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
●创新社会治理
加大对县域基础较好产业的扶持,致力打造一批百亿产业和企业。促进具备条件的企业上市或在“新三板”挂牌。
年底前建成17个中心镇污水处理厂。加强传统村落、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创建工作。积极创建卫生强市。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实现生育政策平稳过渡。
升级改造中国客家博物馆和市华侨博物馆,建立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办好第四届客家文博会。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家园
4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严格城乡环境质量管控
●倡导绿色环保生活风尚
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争取大埔、丰顺调整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支持平远国家公园试点建设。
培育壮大一批有潜力的环保企业。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推动云山汽车加快发展。探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和再生资源回收。
加快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完善市政府挂牌督办重点环境问题制度,推动环保地方立法。实施韩江上游跨省界流域污染治理等环保工程,推动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集中治理。力争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达80%以上。
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推进节能型机关建设。
5
坚持开放发展,激
发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
●加强区域交流合作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努力扩大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
建立梅港青少年交流基地。筹建蕉岭台商工业园。争取梅州列入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
争取提前建成“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加快公共免费WIFI热点建设。
最大限度动员、鼓励、吸引在外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借力广州对口帮扶,加强与省属、广州市企业对接,力促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核心区的项目引进有重大突破。
6
坚持共享发展,
增进人民福祉
●强化社会保障
●实施精准扶贫
●关爱困难弱势群体
●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继续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异地就医结算医院扩大到40家。
扎实推进第三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重点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帮扶。落实机关企事业单位挂点责任。
建立健全困难弱势群体生活补贴制度。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台账。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推动创建“志愿者之城”。
7
从严从实,建设
为民务实清廉政府
●深化行政管理改革
●提高全面依法治市水平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全面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实行企业注册登记“同城通办”;出台实施市政府投资管理办法。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任务。
成立市政府法律顾问室,推进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及“阳光复议工程”。
深入开展“讲担当、比奉献”主题实践活动,激发公务员干事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