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范斌 通讯员 戴德伦
在去年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上,伍德凤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建设的建议》、梅州市政协提案委员会提出的《关于推进江南 新城建设,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的提案》和民进梅州市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加大建设、改造梅州城区供水管网力度,提升供水能力的建议》分别被列为书记、市长 和市政协主席会议领衔督办的重点提案。我市相关部门为重点督办提案制订专项办理工作方案,由主要领导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带队深入一线调研,积 极协调办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全力做到“办理一件提案,解决一类问题,推动一方工作”。
加快推进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建设
提案摘要
《关于加快推进“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建设的建议》:发挥丰顺、五华、兴宁、梅县资源禀赋、交通条件、产业基础、人力资源及土地较为丰富的优势,依托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园,打造“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
案由与成效
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目前产业在空间上的规模集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打造“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是市委、市政府抢抓粤东西北战略机遇期,力促我市人均GDP尽快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重要举措。
去年1月市产业园区建设指挥部开始印发《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规划建设总体工作方案》。去年9月根据省领导重要指示和汇集省直部门及专家多方的意 见,省发改委会同我市多次研究、集中修改完善,形成《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年)》并在9月29日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通过,11月3日由省发改委正式印发实施。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成为继嘉应新区后,省政府批准梅州设立的又一个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省级重大发展平台,成为广 东省级加快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梅州原中央苏区对外合作的重要平台。
在这一过程中,我市对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的基础和配套设施加大投入,快速推进,迅速掀起了一股招商实干的发展热潮。今年1-6月,集聚带范围内 的5个园区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19.95亿元,工业增加值24.62亿元,税收5.26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6.5%、22.7%和23.2%。
“串点成带”促老区发展
在我市全境被认定为原中央苏区县后,加快振兴发展,实现老区人民与全国人民一同走向全面小康社会,是我市百姓翘首盼望的难题。如今,我市着力加 快工业发展,明确了工业项目与基础设施、城市扩容同步推进的产城联动、产城融合发展新思路,让老区人民吃了一颗定心丸。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将机场、高 铁、高速公路、快速干线等交通基础设施连成一片,将园区、城区、高铁站、新机场有机地“串点成带”,有利于市县两级工业园区合理布局、功能分区,增强产业 集聚带内外交通联系,打破区域界限形成主导产业相对集中的特色产业群。
推进江南新城建设 加快城区扩容提质
提案摘要
《关于推进江南新城建设,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的提案》:江南新城建设应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在建设资金筹措、加快征地拆迁工作、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功能配套建设等方面也需要加大力度,啃下硬骨头。
案由与成效
江南新城原规划方案调整后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原江南新城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变动大,融资工作难度增加,征地拆迁遇上“难啃的硬骨头”,建设资金难于及时到位,客观上让江南新城建设步伐有些减缓。
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以来,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江南新城建设工作。经过多方调研论证和评估,我市将江南新城首期规划面积由8.9平方公里调整为6.66平方公里,并在确保社会稳定的基础上,在去年底前基本完成范围内的征地拆迁工作。
与此同时,围绕三年内实现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项目双百亿元以上的投资目标,我市全面开工建设四个安置区,拉开主要路网骨架,基本建成剑英湖、马 鞍山和半岛湿地公园。环境营造和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马鞍山公园一期、芹洋半岛滨水湿地公园将于今年春节前完工并开放,届时广州大桥周边城市景观 将得到提升,为市民增添休闲娱乐好去处。
新城建设体现发展智慧
加快推进江南新城征地拆迁,安置区、道路管廊、湖景公园等同步建设,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考验着市委市政府协调发展的智慧。我市始终把江南 新城建设作为“三大抓手”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市委书记黄强、市长谭君铁等领导亲力亲为,与国开行、国家农发行等金融机构洽谈融资,与中交建、省建工等大 型企业商讨合作建设。在此基础上,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实地调研,了解掌握江南新城建设实际情况,啃下硬骨头,取得新突破,为提案答复提供了 充分依据。
加大供水管网改造力度
提高梅州城区供水能力
提案摘要
《关于加大建设、改造梅州城区供水管网力度,提升供水能力的建议》: 科学规划、优化设计地下管网建设,加大建设、改造梅城供水管网力度,尤其是江北老城区老旧自来水供水管道的改造力度。
案由与成效
梅州城区的自来水供水管网大部分严重老化、管道侵蚀严重;一些新建高层建筑的水压不够;尤其是江北片区的居民用水,自来水经常出现变色、有异味等现象。
多年来,我市在保护梅江河的同时,支持有关企业兴建清凉山水库,开拓清凉山引水工程。但随着城市建设加快、人口增多,用水供需矛盾依然存在。去 年,市委、市政府决定把五华益塘水库的水引进梅州城区,同时做好梅县梅南水利枢纽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以解决梅州城区备用水源问题。
不断加强城区供水事业建设,形成“三水厂”(西桥水厂、东升水厂、江南水厂)、“两水源”(清凉山水库、梅江河)和“一管网”(梅州城区400 多公里供水管道)的城区供水格局。市水务局积极筹措资金,对城区部分供水主管和住宅小区的供水管道进行改造,目前已投入400多万元,完成了华慧苑等20 多个小区的管网改造工作,并计划对30个老区管网进行改造,预计在3至5年完成500多个漏损严重小区管网改造;实施原有水厂升级扩能,目前江南水厂另一 条生产线正进行复产改造前期设计,东升水厂正进行进出水管道的扩建改造;加快新城水厂工程建设,目前新城水厂已完成项目立项,于12月1日进场实施三通一 平工作;优化供水设施总体布局,计划在梅江区城北镇建设1座加压泵站和容量为7000立方米的清水池,解决城北一带低压区群众用水问题。
抓落实缓解供水难题
城市供水直接关系到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近年来,由于城市快速扩张、系统建管不到位、升级改造滞后等原因,梅州城区供水存在管网老化、结垢锈 蚀,部分区域水压低、用水紧张等问题。为此,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将自来水管网改造、优化工程作为重点民生工作,抓紧、抓好、抓落实,取得初步 成效。如今,城区部分供水主管和住宅小区的供水管道完成改造,原有水厂升级扩能、新城水厂建设加快……各项供水建设有条不紊进行,城区供水问题日益缓解, 市民用水安全得到保障,用水需求得到解决。直面“老大难”问题,解决群众所盼所急,是营造宜居宜业环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