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衍用,北京交通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教授、大衍智业集团总裁,主持编制了世界遗产泰山、曲阜“三孔”、宁夏省级旅游规划、北京什刹海等多个著名旅游目的地与景区的213部规划,是我国主持编制旅游规划最多的专家。
日前,我市举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辅导报告会,北京交通大学王衍用教授受邀作“家梅州·客天下”主题演讲。记者就我市文化旅游特色区建设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他进行了专访。他认为,梅州要依托山水人文景观和客家文化底蕴,推动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让梅州成为全世界客家人的心灵家园。
记者(以下简称记):王教授,您的演讲主题是 《家梅州·客天下——中国第一个文化旅游特区发展研究》,为什么想做这样的主题报告?
王衍用(以下简称“王”):梅州的大美山水、传统文化、活态风情,是传统耕读社会的特征,这决定梅州应该走后工业化的道路。这要依托前工业化时代的环境,对应工业化时代的市场需求,打造后工业化时代的产品。
工业化时代的旅游市场是都市人需要一个山清水秀、文化底蕴深厚、风土人情浓郁的地方 “回家”。“家”是梅州的本质属性。交通区位的偏远,经济落后,曾限制了梅州经济的发展,但是也保留了客家文化的底蕴和原生态的自然山水,为营造“家”的氛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梅州慢生活、好环境、人淳朴,这就是我们可以提供给游客的“梦里客家”。“家”的理念体现在政治上,就需要一个体制机制的平台,也就是“中国第一个文化旅游特区建设”。梅州应该为幸福广东、美丽中国的发展作出贡献,建设“文化旅游特区”,争当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领头羊。因此,我们应该关注梅州文化旅游发展道路、目标,只要找准了路径,后续的城乡规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旅游发展也就水到渠成。
记:您觉得梅州打造中国第一个文化旅游特区的优势是什么?
王:优势是文化、生态和“特”。客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瑰宝,梅州是客家文化保留最好的地方之一。“世界客都”梅州作为客家文化的枢纽和驿站,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梅州植物覆盖率高、空气和水的质量优,梅州人淳朴自然,这是自然生态、文化生态及社会生态的支撑。“特”涉及体制机制改革。要立足本地的文化和生态,找准道路,搭好框架,并在高层方面及宣传上进行体制、机制推进。梅州具备了打造文化旅游特区的条件。
记:如何做好文化旅游特色区建设下一步工作?
王:文化旅游特区,首 先要解决“道”的问题,以中国第一个旅游文化特区建设研究报告作为纲领,推进文化旅游特色区的建设。其次,要对局部进行适当调整,比如旅游产品的打造与产业形态的塑造等,为文化旅游特区建设做准备。梅州还有很多文化价值没有完成消费产品的转化。因此,我们在发展中,也要分清文物保护、文化建设和文化旅游开发三层意思,做到立足文物保护,借助文化建设,助推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吃住行游购娱”产业体系。
记:目前梅州正在大力打造精致高效农业,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游,将农产品开发为旅游产品。您有什么建议?
王:旅游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观光旅游;二是休闲旅游,要让游客住下来;三是体验旅游,以古乡村为主。农业也对应分为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还有一个生命农业,就是主打绿色健康食品、长寿食品。农业与旅游嫁接,我们也应该从这些方面支撑发展。
乡村旅游的最终目标是对农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行现代新理念的新农村建设。旅游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和途径。梅州现在也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一些县区也已经将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为下一个旅游发展目标,这种乡村发展方式就很可行。我建议,发展之前应该要做好资源梳理,结合特点进行分类打造,差异化发展。
我们应该以 “家梅州客天下”为目标,以文化旅游特区为平台,依照以“客”为魂,以“绿”为本的开发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打造一个后工业化时代闲居慢城的样板,发挥文化旅游的推动引领价值,把梅州打造成环境原态、文化原生、宜闲宜居、宜游宜业、亲情风韵十足的客都老家!(张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