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本栏曾经多次报道梅州城区北门河涌卫生状况糟糕一事。昨日,记者再次来到江北虹桥头、文化公园围墙背等地,发现昔日的“臭水沟”经过清淤覆盖,如今已成了洁净的路面。“幸亏政府的重视,我们终于不用每天活在腥臭味的环境里。”72岁的李婆说出了当地居民的心声。
“臭水沟”常年影响居民生活
进入虹桥头(文化公园侧)巷口,记者看到,河涌已经被覆盖,变成了洁净的水泥路面 。在文化公园围墙背,原本的河涌也被隐藏在了水泥路面下,道路变得宽广。
“上游截洪后,这20年来,北门河就成了周边居民的排污河,除了生活污水往里排外,有些居民甚至将垃圾也倒进去 。”72岁的李婆说,由于都将垃圾污水往河中倒,这条她小时候还能洗衣洗头洗菜的河,最后成了 “臭水沟”、“黑水河”,从河岸经过,闻到的都是腥臭味。
“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拉稀生癌。”——描述上世纪淮河流域水质变坏的顺口溜也成了北门河的写照。
而一遇到暴雨天气,北门河上漂着垃圾,淤塞严重时“黑水”漫上路面进入民居,令当地居民苦不堪言。
明年春节前可完成清淤覆盖
市水务局供排水管理科科长罗文斌告诉记者,北门河涌北起古田截洪沟,南至东桥电排站入梅江,由主流和大浪口支流组成,总长约6公里,其中主流4.2公里,支流1.8公里。由于历史原因,虹桥头河道生活垃圾成堆,沿岸杂草丛生,地势复杂,整治难度较大,虹桥头一带河涌是梅州城区存在问题最多、清理难度最大的区域之一。
为解决江北老城区排涝问题,我市从今年初开始对北门河涌进行整治,工程共分三段实施:一期为清淤覆盖工程 (主流北起梅中路,南至文化公园侧共733米,支流东起梅松路,西至炮楼共250米),主要对全长983米未覆盖明沟实施清淤覆盖整治;二期为清淤保洁工程(梅隆铁路至梅中路),主要对全长1408米河涌进行清淤护岸工作;三期为明渠护岸工程 (北起祥吉庵,南至梅隆铁路桥),主要对全长947米明渠进行扩宽填筑工作,其中引水主要构筑物有进水涵闸、沉淀池和拦污栅。
至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51%,施工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明年春节前可以完成一期工程。接下来,相关部门还将完善盖板路面绿化美化工作,待工程建设完毕后,虹桥头一带人居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
“河涌整治这么多年,终于等到标本兼治的时候了。”“以后下雨河道就不会被淹了。”沿河附近居民纷纷向记者吐露他们的心声。
(练海林 刘学东 郭敬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