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局党组突出“务实”两字,紧紧围绕如何守住、管好“兴宁粮仓”、确保我市粮食安全、推进粮食企业科学发展等方面,广泛开展走访调研活动,并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和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市推行的《粮库工作综合考评实施办法》再次进行了细化调整和充实完善,在储粮保管工作考核评分标准中提出了“科学润谷调质达到12.0%以上”、实现减损增效的要求。近日,市局组织有关人员专题检查了各库在轮换出库期间对这一要求的落实行动情况,认为叶塘粮库采取综合措施开展润谷调质工作的做法值得各库借鉴学习。
一、认真观察大气温、湿度变化择机通风。他们根据粮食具有散湿、吸湿的特性,注意查看《温湿度仪》,查阅粮食局2004年11月编印的《粮食仓储业务知识学习资料》中的《稻谷平衡水分表》,认识到:当粮温25℃以下、稻谷水分11.0%左右时,大气相对湿度不低于60%,稻谷吸湿平衡达到的水分数值可以是12.2%。因此,他们把大气相对湿度≧60%作为判定允许调质通风的湿度条件,充分捕捉有利时机通风增湿。
二、多措施并举,加快储存稻谷增湿速率。他们采取揭膜,翻动疏松粮面,改变上层储粮相对较板结、对中下层储粮形成的屏蔽状态;然后扒沟起垅,增大粮堆接触大气相对湿度的面积,加速了粮堆内外温、湿度的交换。
三、掌握好机械通风的开机时长和次数。在大气相对湿度不低于60%的条件下、通风过程中检测的粮食水分未增到12.2%以上时,稻谷的吸湿效果是随通风量的增加而提高的。因此,在适宜的增湿时段,他们对粮堆的通风时间不间断,以利湿气对中下粮层的深度渗透,提高增湿效率,减少能耗,节省费用。
四、增湿、保湿不偏废。储粮水分是随大气中的温、湿度变化而变化的。叶塘库的保化人员能够根据气候条件的变化,及时作出是开机增湿调质通风还是粮面覆盖薄膜密封粮堆保湿的因应措施,努力避免增湿后的粮食因气温升高、大气湿度变低而再次散失水分现象的发生。
叶塘粮库对低水分稻谷采取综合措施增湿,既有可能减少出库稻谷的数量损失,又改善了储粮品质——提高了出糙率和整精米率,为购粮商家提供“粮质保障”,是一种切实可行、符合市局“科学润谷调质”精神的有效方法,值得其他粮库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