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林张之辩”:直指中国经济发展要害

   2016-11-22 中国经济网39
核心提示:数月来,北大教授林毅夫和张维迎的产业政策之辩备受经济界关注。两位学者尖锐但却不失理性、对立而又不乏交集的产业政策之争,争
 数月来,北大教授林毅夫和张维迎的“产业政策之辩”备受经济界关注。两位学者尖锐但却不失理性、对立而又不乏交集的产业政策之争,争的与其说是产业政策的效用,不如说是今后的经济发展之路。

  在林毅夫看来,产业政策是指中央或地方政府为促进某种产业在该国或该地区发展而有意识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关税和贸易保护政策、税收优惠、工业园和出口加工区、研发工作中的科研补贴、垄断和特许、政府采购及强制规定等。林毅夫认为,大多数成功的经济体均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使用了产业政策,“我没有见过不用产业政策而成功追赶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也没见过不用产业政策而继续保持其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

  张维迎表示,“我理解的产业政策是指政府出于经济发展或其他目的,对私人产品生产领域进行的选择性干预和歧视性对待,其手段包括市场准入限制、投资规模控制、信贷资金配给、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进出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土地价格优惠等。”他认为,“产业政策是披着马甲的计划经济,在这个年代复活了。二者都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生活、资源配置的干预。”

  双方围绕什么是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否应该存在、该不该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买单、怎样利用比较优势等方面展开交锋。其实,这不只是关于产业政策的争论,更深层次地看,双方交锋的焦点,乃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对于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的巨大增长,一部分学者强调这源于市场经济对计划经济的替代,他们认为政府应该进一步退出市场、废除管制,所要做的就是创造自由、法治的环境及对产权制度的保证。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中国的成功在于不断强化市场的作用,又抓住了符合比较优势的发展机遇,因此讨论的重点不应该是政府要不要干预,而是哪一种政府干预能够真正促进经济发展,哪一种干预会失败。政府协调,有可能失败,但是没有政府协调更失败。

  当今中国经济处于新的关键时期,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原来的经验、路数、方法正渐渐失去效能,实践正迫切需要理论界、企业家和政府部门深入思考,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新路径。此次林张之辩,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引发人们去深入思考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如何处理,两者的作用如何更好发挥。

  值得指出的是,尽管此次辩论中有些意见比较尖锐,政府相关部门仍对辩论持平实、开放的态度。有经济主管部门官员指出,经济学界基于产业政策的争论很有意义,产业政策需要转型,要从过去政府来选定重点的产业政策,更多转向功能性的产业政策。经济主管部门官员也认为,我国现有的产业政策确实存在与新常态不相适应的地方,从目前产业政策的实施情况看,也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难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与市场,两只手都要发挥作用。”只强调一面,完全忽视另一面不符合中国的实际。展望未来,学界、业界都需要林张这样深入、尖锐然而不失平实、理性的讨论。但同时也需要指出,欲为中国经济探寻持续稳定发展之路,首要的乃是研究基本问题,切实深入中国实际,而不是被各种教条所束缚,如此,才能提出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的政策建议。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A8资讯
  • xna8wbw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A8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建设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08126561号  |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