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23日消息(记者沈静文)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978年12月的一个晚上,安徽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聚在 一起,冒着极大的风险在一份大包干契约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谁也不曾料到,这一“按”竟然成为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掀开 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彰显了党中央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意志和决心,释放 出不断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信号,对激发农村活力、加快补齐农村短板、奋力开拓“三农”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何促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中央 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就此接受采访。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农业农村有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粮食在连续12年丰收之后,也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农村改革亟待深化。中 央农办主任陈锡文表示,新形势下,必须把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作为主线。目前全国约三分之一的土地已经流转;全国2.3亿户承包土地的农民中,约6600 万户或多或少地流转了土地。陈锡文强调,在这项涉及全局的改革中,必须做到审慎稳妥。
陈锡文指出,不能替代农民去选择,要把选择权给农民,让农民自己去定。无论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流转还是农民进城、不进城,都要让农民自己选 择,党和政府可以引导示范,但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刮风、一刀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管怎么改,它是有底线的,就是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 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
当前深化农村改革还有哪些领域需要重点推进?陈锡文指出,除了农业经营体系创新、供销合作社改革、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户籍制度改革以及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外,当务之急是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
陈锡文表示,要通过这项改革,第一搞清集体的家当,不能让少数人去侵吞和侵占。第二把财产权利落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头上,让他们有更多获得感,获得更多财产权利。
加快农村发展,要紧紧扭住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大任务。陈锡文坦言,是否做好三农工作的衡量标准就是农民钱包鼓没 鼓。特别是2010年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在逐步缩小。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1:3.33,去年已经缩小到1:2.73,不能让这个势头发生逆 转。怎么去增加农民收入?农业要靠质量、效益增收;农村要靠一二三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给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来增收;城市和非农产业要给 农民更多就业机会、要让他们和城镇职工同工同酬来增收;要推进农村改革,让农民从财产中有更多收益。
针对当前农业领域的热点问题,如玉米种植面积调减、猪肉价格居高不下等,中央农办主任陈锡文也进行了正面回应。
当前,我国粮食库存已达历史高位,库存多、主要是玉米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重点是调减非优势区的玉米。据农业部印发的《“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 调整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调减玉米5000万亩,今年调减1000万亩以上。有人困惑,种得好好的玉米,为什么说不要就不要了?陈锡文算了这样一笔 账。他说:“我们的粮食局面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三量齐增。年年产量在增,但年年进口在增,库存还在年年增。你说产量在增,干嘛要多进口呢?可能还有 缺口,于是进口。进口完了,不是不够么,应该吃掉了,库存为什么增?这三角关系形不成一个合理的解释。”
陈锡文分析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有两点,一是年年增的产量里,品种结构和市场需求的结构是不对应的。去年我国12429亿斤的总产量,和总需求相比,大概差400到500亿斤。光一个大豆就进了1600多亿斤,可见别的品种肯定是多了。多的就是玉米。
玉米面积必须减,猪肉价格却还在高位。由于此前三年猪价偏低引发产能适应性调减,今年以来,猪价出现补偿性上涨,“同比上涨五成、六成”这样的标题不断见诸媒体。陈锡文指出,这样的纵向对比显然夸大了养殖户的盈利空间。
陈锡文说:“这个报道最吸引人的就是‘同比’是多少。同比是和亏损时的价格比,你不能拿那个跟它比。你可以说同比是多少,这个线是什么,但你也 要说历史最高值是多少,跟那时候比怎么样,盈亏点是多少。不把这些都讲出来,老百姓觉得一下涨了百分之五六十,但那会儿是他养一个猪就要赔多少钱的时候。 第二个就是猪粮比,猪肉价格和玉米价格在比。现在的问题是,现在出栏这些猪不是吃的廉价玉米,它是吃贵玉米长出来的。这一比又不对了。这些事应该完整地告 诉人家,也告诉生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