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回应“年味儿”变淡:过年习俗发生变化

   2016-02-11 49
核心提示:  2012年1月26日,中国农历龙年正月初四,北京厂甸庙会上民间文艺家的民俗表演吸引众多市民。中新社发 张勤 摄中新网北京2月11
2012年1月26日,中国农历龙年正月初四,北京厂甸庙会上民间文艺家的民俗表演吸引众多市民。中新社发 张勤 摄
 
  2012年1月26日,中国农历龙年正月初四,北京厂甸庙会上民间文艺家的民俗表演吸引众多市民。中新社发 张勤 摄

中新网北京2月11日电(上官云) 除夕、春节刚过去不久,辞旧迎新的鞭炮声犹在耳边,“年味变淡”的话题又引起了人们关注。其实,这样的感慨并不新鲜,早在前些年便出现了这种说法。对此, 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在接受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社会转折时期,出现一些“年味儿变淡”的现象或者一些年俗发生变 化,是很正常的,“但这不等于‘年’的价值消失了”。

“年味儿变淡”或因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古往今来,不少文章都勾勒出了旧日过年时的情境,令不少现代人向往:走亲访友的礼节、如何祭祀百神……甚至连吃喝都有讲究,比如初一的五辛盘与初七的七 菜羹等等。只是,随着时间推移,一些春节期间古老的民俗在慢慢消失:一些小年习俗形同虚设,“人日称重”无人在意……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叹:年味 儿变淡了。

这种看法似乎不无道理,但民俗专家段宝林并不认同。他说,根据自己以前的调查结果,每逢过年,年货市场还是相当热闹的,而且,不管离家多远,人们都要尽力返乡团圆,“我曾经去农村过年,像什么剪纸、社火、民间表演等各类活动,都办得非常热闹”。

“人们之所以会发出‘年味儿变淡’的感叹,除去一些特定原因外,与圣诞节等一些‘洋节’吸引了一部分年轻人的目光也有关系。”段宝林指出,“这些外国节日有点儿‘狂欢节’性质,是在外边玩儿;春节年俗则表现为家庭活动,强调‘团圆’二字”。

“以前物质生活不够丰富。比如,人们平时想吃顿饺子都很困难,但现在想吃的话可以天天吃到。从这个角度说,也可能有人会觉得年味儿淡了。”段宝林笑着说。

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对段宝林的话表示认同,“过去是农耕社会,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了过年的时候,大家一起休息、娱乐,老早就开始准备过年,年味肯定要浓厚一些。而现在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很多人都不在家乡生活了,有多少精力为营造年味儿做准备呢?”

2015年2月18日晚,正值中国羊年春节的除夕夜,湖南凤凰古城迎春灯会起亮,极具特色的各式花灯争奇斗艳。五光十色的“夜凤凰”璀璨迷人,游客陶醉其中。 杨华峰 摄

2015年2月18日晚,正值中国羊年春节的除夕夜,湖南凤凰古城迎春灯会起亮,极具特色的各式花灯争奇斗艳。五光十色的“夜凤凰”璀璨迷人,游客陶醉其中。 杨华峰 摄

“年味儿变淡”不等于“年”的价值消失

不可否认,现代社会物质丰富,过年时的娱乐、饮食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那么,“年味儿变淡”具体所指又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答案见仁见智。民俗学者王 娟认为,就传统年俗来讲,变化多发生在庆祝方式上,比如拜年的形式、走亲访友的代步工具等等,但年俗中真正传统的东西是不会消失的。

诚然,一些旧民俗没有了,但也有一些新民俗出现:除夕看电视春晚、微信拜年、拜年送鲜花,但万变不离其宗,阖家团聚、祈求幸福吉祥是”年味儿“永远的不变主题。文化学者胡野秋认为,“文化就是这么增增减减地流动着”。

“即便‘年味儿变淡’在现实生活中有所表现,但不等于年的价值没有了。”高巍也认为,在社会转折时期,出现一些年味儿变淡的现象或者一些习俗发生变化,是很正常的,"年’的价值仍然在那里”。

"年味儿’有所变化不等于说‘年味’就消失了。”对于这个话题,段宝林总结道,“民俗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美,人类的生活是有起伏的。但总而言之,我们要在过年时和谐欢乐地休息,为新的一年储备好旺盛的精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A8资讯
  • xna8wbw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A8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建设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08126561号  |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