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后反腐走过三年:压倒性态势正形成

   2016-01-15 34
核心提示:1月12日至14日,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3年来,我们着力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于宽

1月12日至14日,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3年来,我们着力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3年,一个节点性的时间。需要回顾,盘点让世界瞩目的“打虎”“拍蝇”“猎狐”的经验与教训,总结“治标”与“治本”探索方面的得失;更需要展望,反腐败斗争的未来在哪里,我们持续反腐的信心来自哪里。

十八大后反腐走过的这三年,一定会在中国历史中留下独特的印记。

打虎、拍蝇与猎狐

从规律到铁律

围观“打虎”,是过去三年中,海内外关心中国发展的人的一项习以为常的事情。在大众话语中,所谓“虎”,是指被查处的副部级以上官员。

这三年间,东南西北中,31个省区市,“打虎”已经实现了全覆盖。

过去,曾有许多“打虎”的规律,如今早被一一击破。十八大以来的“打虎”,从来不挑时间、不选地点、不设禁区,“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 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比如时间,仇和与徐建一,都是在全国两会闭幕当日即被查;苏树林则是在国庆长假最后一天被调查。说到地 点,公开报道中,落马贪官在会场、家里或办公室被带走的比比皆是,例如蒋洁敏即是被从家中带走。说到禁区,此前诸多传言,如“退休就是平安着陆”等,早已 被实际案例所反驳。

除了地区全覆盖,还有领域全覆盖。在这些“老虎”中,十八大后的体育系统“首虎”、法院系统“首虎”、环保系统“首虎”、证监系统“首虎”、民航系统“首虎”……只要有“老虎”,没有哪个领域会成为例外。

决心处处彰显。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央纪委关于令计划、周本顺、杨栋梁、朱明国、王敏、陈川平、仇和、杨卫泽、潘逸阳、余远辉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一次性确认开除10名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党籍。

除了“打虎”,还有“拍蝇”。

据中纪委官网统计,仅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20日期间,全国查处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就有80516起,共查处人数达 91550人。此前,本报曾总结中纪委通报的时间规律“周一拍‘苍蝇’,周末打‘老虎",事实上,对于“拍蝇”问题的持续曝光,早已成为中纪委官网最为人 们所熟悉的特色之一。无论是每月常规通报,还是在元旦、春节等节日期间开通的曝光专区,自从开始“指名道姓”进行通报,中纪委始终未减小力度。

2015年7月,中央纪委更在其官网首次集中通报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之后以每月至少一次的密度进行集中通报。全年共通报问题979起,点名道姓通报1355人,其中527人被移送司法机关。

“猎狐”则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决心。

过去三年里,“天网”行动布下天罗地网,“百名红通”集中公开曝光。2015年“百名红通”18人到案,2016年1月1日,“百名红通”10 号嫌犯裴键强作为第19名到案人员被抓获回国,但这仅是2015年以来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成果的一部分。截至2015年11月底,国际追逃追赃工作追回 863人,其中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196人。

腐败得到强力遏制的背后,是越来越高效的纪律审查。据中纪委官网统计,2014年至2015年,以每半年作为一个时间段,从接受组织调查到发布 纪律处分通报,平均间隔时间分别为253天、183天、119天、78天。从单个官员看,2014年被立案调查时间最长者达428天;2015年整体缩 减,最短者只有59天。中纪委网站认为,调查时间递减的背后,反映的是中央纪委纪律审查理念的转变:纪律审查要改变以往贪大求全的模式,注重综合效果。

随着反腐败的持续推进,人们发现,在总结出的许多“反腐规律”背后,真正让人感到振奋的,是一些不会变化的“反腐铁律”。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杨伟东认为,习近平在中纪委全会上的最新讲话,提到“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这就是本届中央对于反腐败的坚决态度。

在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主任吴建雄看来,自十八大以来的强力反腐,至少有三方面特征。一是体现了执政党的责任担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 福避趋之”;二是体现了共产党人真挚为民的情怀,反腐败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三是体现了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追求。

习近平说得很清楚,惩治腐败这一手必须紧抓不放、利剑高悬,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

不敢腐与压倒性态势

从破“潜规则”到立“明规矩”

中国反腐不是“纸牌屋”,习近平在访美时,借用了流行的美剧,阐释中国反腐并非权力斗争。观察发现,中国反腐从一开始就在同权力运行中见不得光的“潜规则”作斗争,立下“明规矩”。

不破不立,破除旧规则的努力,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注意到了本次中纪委全会上表述的变化。他提到,习近平在会上强调,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而在此前,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说法还是“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态势”。

“今年对反腐形势的判断出现明显变化,是因为我们的反腐力量更强大了,足够压倒腐败的力量,但是这不等于我们的反腐败任务基本完成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汪玉凯认为,现在先解决“不敢腐”的问题,是要为之后的“不能腐”和“不想腐”创造条件。

在持续反腐过程中,老百姓对于反腐的“认同感”越来越高。不同机构的民意调查均显示,中国反腐在群众中获得了很高的认可度。尽管数据并不一致,但反映出来的趋势却大致相同。

今年1月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5》在京发布。《报告》分析了当 前社会公众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认同与期待,指出问责“动真格”问出实效,94.7%的普通干部、89.6%的企业管理人员、92.5%的专业人员认为党和政 府惩治和预防腐败“非常坚决”或“比较坚决”;60.5%的领导干部、54.6%的普通干部、35.6%的专业人员、37.2%的企业管理人员认为党的十 八大以来“腐败总体上得到有效遏制”;近七成居民认为纠正不正之风工作效果明显。同样在这份报告中,问卷调查显示,93.7%的领导干部、92.8%的普 通干部、89.2%的专业人员、87.9%的企业管理人员、86.9%的城乡居民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信心”或“比较有信心”。

而在国家统计局2015年10-11月在22个省区市开展的全国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显示,91.5%的公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表示满意,比2012年提高16.5个百分点。

“十八大之后,从反腐败到对于官场风气的扭转,力度和效果是空前的。正是因为这些有力的措施,所以官场上出现了一个普遍的效应,就是原来所流行 的一些‘潜规则’在失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燕继荣表示,本届中央特别强调,十八大之后要形成新的局面,特别是新提拔的官员, 需要在新的规则之下,形成新的工作状态。

在汪玉凯看来,“治标”式的反腐已经发挥出了效应,成功遏制住了腐败势头,接下来要看如何通过法治来实现真正的清正廉洁。“这个其实是对执政很大的考验,因为制度的笼子筑起来并非一日之功,如何运行更是一个大问题。”

吴建雄则认为,当下,我国反腐模式正从传统反腐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A8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A8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建设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08126561号  |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