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刚刚过去,恰逢端午节假期,在欢度佳节之时许多家长忙于满足孩子的种种愿望。拥有一个美好的心愿是每个孩子的权利,然而现实中不同的 孩子实现愿望的前景和机会并不对等;当全世界面临贫富分化愈发严重、基尼指数逐年递增、寒门渐难出贵子的困境时,香港政府在2008年4月设立3亿港元的 儿童发展基金,旨在通过家庭、私人机构、社区及政府的合作,促进弱势社群儿童的较长远发展,从而减少跨代贫穷。据了解,为确保基金计划的可持续发展,特区 政府会在2014至2015财政年度为“儿童发展基金”预留额外3亿港元拨款,这合共6亿港元的拨款,预计可惠及超过2万名基层儿童。
政府出钱,N G O实施方案,学生完成两年储蓄目标可获3000港元奖金
小泰是参与“儿童发展基金”的第四批计划,由香港小童群益会赛马会油塘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负责提供的“结伴再成长———儿童发展基金计划(观塘 区)”的其中一员。出身贫困家庭,小泰从小缺乏自信,少言寡语,在陌生人面前总是非常胆怯、怕事,然而自从今年1月始加入计划参与小童群益会组织的种种活 动,短短五个月经过数次小组培训的锻炼后,整个人焕然一新,社交能力有所进步,也更乐意参与小组的交流分享,表达沟通技巧逐步完善,对学习新知识充满热 情。小泰身上点点滴滴的变化让“结伴再成长———儿童发展基金计划”主任林崑傑印象深刻。
“每位参与计划的小同学都有着不一样的梦想,有的还很稚嫩,有的天马行空,有的很有想法,有的似乎有了未来计划的雏形———配音员、漫画家、体 育教练、厨师、作家……各种各样的梦想都有。他们未必想得很仔细,也未必清楚每个方向的未来发展前景,而我们的最重要目标,就是帮他们理清思路,找到切实 可行的个人发展计划。”林崑傑说。
在“儿童发展基金”的实施架构之中,政府扮演的是资金提供方的角色,而各类N G O组织才是计划的执行者:他们向政府递交不同的发展方案和计划,以申请被纳入该批次“儿童发展基金”的总体计划之中,接受政府的资金支持来实施自行制定的 儿童援助方案。基于“儿童发展基金”的大框架定义,不同N G O的方案有不同的特色和侧重点,针对解决不一样的问题。各N G O组织就像职业经理人一样,自主拟定管理过程中具体执行的诸多事项和任务,并努力按部就班实现计划以达成最佳期望,给孩子们提供有力有效的帮助,为下一次 申请计划打下基础。而香港小童群益会正是其中的一个N G O组织。
在小童群益会名为“结伴再成长”的计划之中,小童群益会计划在香港贫困人群比较集中的观塘区招募100位小同学,本着“战胜贫穷,投资儿童”的扶贫工作理念,帮助儿童建立个人资产,培养个人技能特长,增加未来成功的机会。
“100位10-16岁、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小同学分批陆续招募进来,从今年1月份开始至2016年年底三年内全程参与我们的计划。”据林崑傑介 绍,计划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储蓄计划,参加者每个月储蓄200港元,同时配对基金也将投入同等数目的200港元,储蓄满两年、完成储蓄目标后, 参加者将获得政府提供的奖励金3000港元,加上两年积蓄共计12600港元。储蓄计划到此结束,参加者获得的启动资金将用于第三年个人发展计划的实施。 “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帮助参加者积累财富,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储蓄习惯。”
第二部分称为“师友计划”,由小童群益会通过面试招募导师,导师将以不超过1:2的比例与小同学们配对。配对成功后小同学将被称为“青友”,而 他们的导师则是他们的“蓝朋”,寓意“青出于蓝胜于蓝”。“蓝朋”在接下来的三年内需陪伴“青友”一起成长,发挥以生命影响生命的精神。具体而言,他们需 要于计划开始时与青友一同订立青友个人发展计划,其后积极与青友联系,每月至少见面一次;坚持鼓励青友完成储蓄目标,订立及实践个人目标并出席计划的中央 和小组活动,如去大学参观、户外越野活动等,以建立加深彼此了解与信任,一年大概十次;定期参与友师工作坊,一年约四次,如“沟通技巧”﹑“友师的成功要 素”等。
“这些‘蓝朋’有来自不同的支持团体,也有来自社区的有心人士,有的是律师,有的是工程师,有的是警察,各行各业。他们必须是就读大专院校的学 士学位学生或有工作或曾经有全职工作的师友,不能曾犯有与儿童相关罪行的刑事纪录,最好有过对青少年服务或义务工作的经验,并且有较高的参与动机,对服务 青少年有热忱,承诺投入计划。”林崑傑说,“同时计划初始我们还会为师友提供培训课程,如‘推动及发掘别人之潜能技巧’、‘订立目标计划及执行计划技巧’ 等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与‘青友’相处。”
三年计划中,通过第一年小组活动、参观各行业、技能培训等,增强小同学们的自我认识,了解不同职业和行业方向,同时建立一定的自信心,找到自己 的基本方向并开始制定初步个人发展计划;第二年开始针对初步计划进行实践和行动,在第一年的基础上有所成长,然后,便进入了第三部分的“个人发展计划”部 分。在这一部分中,梦想已飘到了鼻尖,利用前两年建立的个人能力、社区资源以及启动资金,小同学们要落实计划,尝试起飞,走向脱贫之路。
学生家长师友共同参与,打破贫困儿童的见识局限
除了灵活自主的N G O组织外,传统组织如学校也可申请加入计划,今年第四批“儿童发展基金”计划中便有这样的新成员:狮子会中学。“学校希望通过申请并加入该计划,能够加强 家长教育,引入资源培育学生成长,同时优化学校现有的导师制项目。”副校长郭锐涵介绍道,“所谓‘校本模式’,我们称之为‘自强自立.互勉同行’童梦成真 师友计划,计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年师友配对,通过学生与师友的互相认识、沟通,帮助学生建立理财概念,同时学校将联系家长支持。第二年学校会着重于巩固 学生在传统价值教育中的‘勤、朴、智、仁、勇’等价值观,同时师友构建互信关系、家长更了解及配合子女成长需要。第三年师友计划将订定切实的发展目标,并 落实执行,通过师友和家长的支持,让学生梦想成真。”
为此狮子会学校拟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如为学生准备的“沟通技巧”、“梦想啓航”、“数字人生”、“学生理财训练”、“弟子规”、“升学途径” 及“个人成长规划”、“我的下半生”等培训课程,针对家长计划的“理财训练”、“认识青少年的发展”、“亲子沟通技巧”、“认识青少年的成长学习挑战”、 “6A父母:如何成为孩子心目中的英雄?”等培训课程,甚至针对友师也有诸多课程:“友师入门培训”、“友师的六个核心素质”、“建筑及发展关系的技 巧”、“学校政策及个人成长规划”、“优质友师服务回顾”、“优质友师服务总结”课程等。
“计划由我本人领导,通过生活教育组主任以及我们的专职培训导师,共同处理行政、培训工作,并协调学校资源进行活动。在友师资源方面,我们引入 了26位家长资源,以及香港优质师友网络义工19位、国际狮子会总会中国港澳303区狮友3位,此外还有经老师推荐的其他3位师友,最终达成一对一比例的 师友关系。”
狮子会中学的校本项目于今年3月8日开启,同时进行了师友配对,家长、学生、友师烧烤会。随后紧接着进行了简介会2次、学生培训6次、家长培训 4次、友师培训6次。在此过程之中,友师通过较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不同的专业背景———会计、财务、法律、企业人力资源等为学生带来了新鲜的知识,让学生 受益良多。“在友师循循善诱下,后进学生行为逐渐改进,因为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同,他们不再感觉受到忽略,行为趋向正面,自信心也开始不断提升。家长对子 女的关怀及积极反馈,也让他们更乐于表达个人感受,拉近了亲子之间的距离。此外,因为促进了学生、家长及友师的沟通,减轻了学生面对的作业压力,因此学生 更能有针对性地补强自己的弱势,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郭锐涵说。
学生成长被许多环境因素所影响,郭锐涵认为,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在成长环境上亦有诸多限制,因此必须注意到这些限制并一一缓解。“学生社交圈子 狭窄、阶级流动意识薄弱、学生个人思考限于同等家庭及亲友族群之间这些因素都将左右孩子们的成长。此外,有些学生财务上仍有困难,连每个月200的供款也 很勉强,而家长因长时间工作也未能全面解决子女成长及学习发展的问题。”郭锐涵谈到校本计划面临的困难时有些担忧,“但我们希望通过该计划,一来培养学生 自我储蓄、自我提升的好习惯,同时跟家长建立互信,让家长放心与友师进行互动交流,改善学生的成长环境。与此同时,学校为家长、学生、师友创造安全方便的 交流环境,让孩子与友师见面,交流人生阅历,接触到不同的文娱康乐活动,例如:享用自助餐、往迪士尼乐园等。”
通过友师陪伴友员分析事理及关怀他们成长的问题,启迪他们思考、改过陋习,学生成长明显,如参与计划的林传锋同学便获得了本年度杰出学生奖、“中国文学之星金奖”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4周年学生征文比赛初中组冠军”。
“因为校本计划处于试行阶段,我们还在努力摸索之中。6月中旬我们会有友师分享会,以检视友师与学生之间在首半年的工作成效。”郭锐涵说。
未来1年再拨款3亿港元,儿童发展基金持续支持弱势儿童
“儿童发展基金”实施至今,资助了40项计划,在家庭、非政府机构、社区三方精诚合作下,至今共有6000多名基层儿童参与,并有5000多位 有心人投身担当“友师”角色。今年除了小童群益会、狮子会中学外,香港社会福利署又选出了15间非政府机构,营办第四轮共21项儿童发展基金计划,凭借社 会不同机构、团体的鼎力支持,义务友师的无私付出,为有需要的儿童燃点希望,鼓励他们追寻梦想。
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本月17日向香港媒体表示:“在我曾经接触的参加者中,有些利用储蓄学习英语、电脑、摄影或报读各类课程; 有些得偿所愿购买心仪乐器;有些则用以支付海外学习交流费用。”他补充,为确保基金计划的可持续发展,特区政府会在2014至2015财政年度为“儿童发 展基金”预留额外3亿港元拨款,这合共6亿港元的拨款,预计可惠及超过2万名基层儿童。
据香港媒体报道,除了能够帮助到本地贫困儿童以外,对于处境艰难的新移民第二代“儿童发展基金”也有覆盖。比如18岁的巴基斯坦少女N ilam N azam,来港定居十年,就读于中文学校直到小五才有机会学习英文。升中后,她自觉英语程度不及其他同学,又不擅与人沟通,加上生活习惯的差异,令她一度 感到非常自卑,将想当幼儿园老师的梦想埋在心底。直到三年前,在亲友介绍下N ilam鼓起勇气参加了由儿童发展基金资助、香港明爱筹办的“关心 爱心 上进心———奋进计划”。在计划中友师亲自到N ilam家中为她补习,除了协助克服学业上的困难,友师还尽力为N ilam实现梦想,安排她到幼稚园实习一天,体验教师的工作。经过多次尝试,N ilam渐渐建立自信,亦开始养成储蓄的习惯。当第三年储蓄计划结束时,她用积蓄的资金参与了韩国的学生交换项目,并把剩余的钱用于英语加强培训,从而无 论从经历抑或语言能力上都取得了非常棒的突破。
就“儿童发展基金”计划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小童群益会的林崑傑认为首先要激发小同学们的自我驱动力、提升他们的参与动机,就必须让他们认识到 自己“在这里可以带走一些东西”,“无论是实操技能、朋友关系、社交能力或财富资金”。为了加强这种收获感,小童群益会没有采取一些其他N G O常用的讲座方式来单向教育小同学们,而是把100位小同学分成了6组,以组为单位进行兴趣活动和技能培训。计划实施半年多,小同学们大多积极参与、乐在 其中,也交到了不少好朋友。
此外对家长进行培训也是计划的重要工作之一。“很多家长并不理解孩子不是只有念书这一条道路,而是有各种发展方向的。如果一味敦促孩子投入不能 给他们带来成就感和自信心的死读书之中,对发展孩子的特长和兴趣很难起到正面效果。因此为家长提供培训,提升他们的理财能力,管教子女、生活管理能力等, 可以营造有助儿童成长的生活环境。”
不过林崑傑认为,说到底计划成功最关键在于“支持”二字。因为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们自我形象比较弱,对自己缺乏认识,也不清楚未来发展方向,哪 怕有想法也不觉得有人可以支持到他们。因此从资源上、精神上支持他们,引导家长支持他们自己的想法、更多给予正面反馈,再通过“蓝朋”和小组同学的互相支 持,他们实现梦想的道路才会更加有力。
“我们自己把第一年起了个外号叫‘ 寻梦’,第二年叫‘追梦’,第三年,我们称之为‘梦飞翔’。”林崑傑笑着说。
出品:南都深圳杂志部
监制:夏逸陶 池少伟
总策划:南岛
策划统筹:马凌 周吟 王相明
采写:南都记者 林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