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浙江产海盐,老底子老百姓都好这一口,并亲切称呼其“浙盐”。
昨天,读者王大伯给本报打来电话,说他在市场上找不到海盐了。“几大超市我都跑了一圈,全都是岩盐,老底子的海盐去哪里了?”
记者的采访,证实了大伯的发现,而且还得到一个消息,因为种种原因,“浙盐”正在萎缩,总的产量会越来越少。
老底子的海盐
买不到了
王大伯今年71岁,老家宁波,年轻时也晒过海盐,所以老人对海盐一直情有独钟。“海盐很好的,当时我们老家人没盐吃了就弄点海水晒晒。”
大伯现在住在杭州潮王路,从三个月前开始他就有意去找一找海盐。“去了家附近的农贸市场、超市,都没有海盐,我就纳闷了,我们浙江靠着海,应该说海盐很多啊,为什么市场上买不到了?”
带着大伯的疑问,记者昨天也走访了杭城几大超市,包括联华、乐购等,居家常用的2块钱袋装盐中,只有一个品牌标注是海盐,其它都是矿盐。
昨天,记者也从浙江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获悉,目前全省盐消费总量一年约23万吨,而这其中只有约7万吨是海盐,其它大都是矿盐,来自江苏、江西等地。“不仅如此,和南方很多省份一样,浙江的盐田正在萎缩,海盐的产量也会越来越少。”
浙江海盐
为什么越来越少
浙江靠海产海盐,为啥要缩减产量,舍近求远去买矿盐?对此,浙江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首先做了一个专业知识普及。
全国海盐以浙江为界,分为北方海盐区、南方海盐区,浙江属于南方海盐区。南北的区别是,北方的海水更咸、盐产量更高、成本更低。“海盐不仅靠晒,更要靠风吹,北方常年大风自然蒸发,南方虽然温度高但雨水也多,所以北方是长期结晶,南方只能精耕细作。”
相比北方,南方的气候并不适于产海盐。同时,南方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量大,所以大量的盐田被征用变成工业用地。“对城市发展来说,盐田的收益远不如工业用地,盐农本身的效益很低,也愿意改变用途。”
举个例子,台州曾是全省四个重点产盐区之一。据《浙江盐志》记载,1958年,浙江新建了6个国营盐场,台州就占了一半。如今,仅剩玉环还有最后一片盐田。
昨天,记者从玉环县盐业公司了解到,这最后一块盐田也将在今年12月31日关门。“现在的盐场名叫台州玉燕制盐有限公司,是1998年原国营玉环盐场无法正常运行改制过来的,合同租赁期为1998年8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马上就要到期了,政府要收回做工业区了。” 玉环县盐业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说。
矿盐和海盐
营养价值相差不大
气候不佳,效率低下,盐农收入不理想,盐田被工业用地取代,似乎也符合经济规律。然而,让王大爷始终解不开心结的是,在他们老一辈人心中,觉得海盐才是有营养的。
浙江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相关专家说,海盐和矿盐各有优势,主要成分都是氯化钠。“我们做过一个调查,一个人一年在食盐上的消费大约在20元左右,这么小的量,其营养价值也相差不大。”
目前,浙江省海盐的最大产区是在舟山,经营单位是浙江绿海制盐有限责任公司,也是省盐业集团公司的直属控股子公司。
昨天,记者电话联系上了浙江绿海制盐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主任傅建民,他说今年海盐丰收,大约在9万吨左右,但占比依然很小。“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盐田的面积在缩小。”
不过,傅建民强调,他们现在通过两条途径增量。“一是从北方海盐产区调盐加工,加工后和本地海盐没啥大区别;二是提高工艺,增加单位面积产量。”
浙江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也特别提醒,希望市民健康用盐、少用盐、用好盐。(本报首席记者 李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