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岁老人被六子女抛弃 曾独自将几个孩子养活(图)

   2013-11-14 222
核心提示:偏瘫的于奶奶(化名)住在急诊观察室里等待着自己的儿子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我没病,我是在被一个儿子送到另一个儿子家。

偏瘫的于奶奶(化名)住在急诊观察室里等待着自己的儿子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我没病,我是在被一个儿子送到另一个儿子家。”身患偏瘫的于奶奶(化名)躺在石景山医院急诊观察室的病床上,表面平静。然而在一天晚上,这位老人不让任何人靠近,闭着眼睛,突然手使劲攥着被子,皱着眉喊了声“我的儿啊”。

11日,一位87岁的老人被急救车拉到了石景山医院,原因是六个在北京的子女无一人让老人进门。据老人其中一个儿子讲述,事件起因是子女间的赡养纠纷。医院表示,现在是急诊部门的医护人员自费为老人买水买饭,与儿子联络,得到明确答复是不接。目前,警方和医院都在积极协调此事。

医院里的偏瘫老太

盼着孩子来喂口饭

这几天,87岁的于奶奶躺在石景山医院观察室的一个床位上,静静地等待着她的某个孩子来接她。

石景山医院急诊主任说,医院在测血压、测心电图以及体检后,确认神志清楚的于奶奶身体良好,除了偏瘫没有急病,不需要入院治疗,因此无法为其准备床位,只得暂时为她安排了观察室内的床。

这间观察室有四个床位,由于不是病房,流动性大。无论其他三个床位上的病人换了谁,陪伴病人的家属总是把房间挤得有点满,只有于奶奶的旁边没有人,空间挺大,比别的床位温度低一些。

这个空间对于奶奶来说,甚至是“太大了”。急诊部门工作繁忙,护士常常在她旁边的桌上放下饭和水说句“给你”,就转身离开。只有一只胳膊能动的她想要够到它们,非常费劲。

一次动作,她只能挪动两毫米,而身体到床头柜上的水和饭却有30厘米左右。她的饮食过程是这样的,首先,要抓着床栏杆,用能动的胳膊把全身尽量往床头挪。歇一歇、挪一挪,看着位置差不多后,再用这只胳膊去够碗。最后,才歪着身子用累得发抖的手一下一下地吃喝。

“我只是想着,如果我的孩子能够给我喂一回饭该多好。”于奶奶说。

上了急救车后

再也找不到“家”

从11日上午到12日凌晨1点40分,于奶奶一直随着999急救车奔波。

据医院的工作人员介绍,11日,999急救车被于奶奶在石景山住处的儿子叫来,这位住在石景山的儿子跟着被抬着的于奶奶上车前往清河的另一儿子家。

到了清河,清河居委会准备为两个儿子做协调工作,并签署赡养责任相关的协议,其中涉及到金钱问题。此时,石景山的儿子不见了。

院方说,由于协议未签妥,住在清河的儿子拒绝让老人进门。999急救车将老人从清河拉回石景山住处,但此时住处无人应门,电话也无法联系到石景山的儿子。在999急救车上待了一夜后,于奶奶在次日凌晨近2点时被999送入石景山医院。

急救部主任对北青报记者说,以上院方了解到的信息是从其清河儿子处得知的。12日晚11点,清河的儿子来了医院,但明确表示“我就看看人,不管接”。他留了自己的电话以及石景山儿子的电话给医院。

此后,由于石景山儿子的电话一直关机,主任给清河的儿子处打了几十个电话,终于在昨日中午11点20分左右接通,再次得到清河的儿子明确答复,如果与石景山儿子未达成共识,老人不能进自己家门,“我也是吃低保的,没有能力赡养,我知道这样不合适,但接了老人我就完了。”这是急诊主任对北青报记者转述的儿子的话。

从石景山住处到清河儿子家,再到石景山住处,途中经过999急救车,最后是石景山医院,这就是11日上午到12日凌晨近2点时于奶奶的路线。

年近90岁的老人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做体检时,她对医生说:“我没病,我是在被一个儿子送到另一个儿子家。”

老人曾经独自养活七个孩子

从12日至今,身穿紫色针织衫的于奶奶顶着白发躺在床上,不时用胳膊整一整身上的被子。

这件高领紫色针织衫如今磨得透光,这是老人30多岁时自己买的,如今有近60岁的“高龄”。那会儿,于奶奶是一名临时工。由于与丈夫分开,她为了养活自己的七个孩子才接的这些活,“我会做衣服,做得可好看了。不过这件是买的。”老人指着自己的衣服说。

之所以选择做临时工,也是为了孩子。七个孩子虽然大的可以带小的,但当妈的终究不能省心。为了照顾孩子,于奶奶选择了不要稳定工作,只做零碎的活。

她对北青报记者说,自己的七个孩子有五男二女,老大如今已经去世了,其他几个孩子都在北京。但她常见的也就是石景山和清河这两个儿子,其他几个孩子不常见自己,她连他们的住址都记不清,只知道一个儿子总是很忙,一个女儿退休了,另一个女儿还在工作。

于奶奶同样记不清的还有自己的孙子辈,“太多了,也不怎么见得到,认不出。”

“儿大不由娘。”一提起自己的几个孩子,于奶奶很平静,她说现在自己心里什么都不想,算是享福了。年轻时,为了带七个孩子,“一言难尽,太苦了不知道怎么说。”如今孩子都能照顾得好自己,不用自己操心了,自己没以前累。

白天,于奶奶心态就是这样,但到了晚上,她情绪偶尔会有起伏。12日晚10点左右,已入院的于奶奶不让任何人靠近她。她闭着眼睛待了会,突然手使劲攥着被子,皱着眉喊了声“我的儿啊”。

六子女赡养母亲意见难统一

于奶奶的三儿子、家住石景山的张先生(化名)在关机多日后,于昨日晚上9点给北青报记者打回了电话。张先生今年64岁。

他说,事情是这样的,因为母亲想住在清河家里,房子是母亲的,所以自己11日叫了999急救车将母亲送去清河弟弟家。自己付了999叫车费,所以之后999将母亲拉去医院不是自己行为。

石景山的张先生说,自己之后从医院离开是因为与现住在清河的弟弟出现分歧。他认为赡养老人应该六个兄弟姐妹共同承担,以后全交给弟弟并不妥当,因为弟弟是低保户,无法保证老人生活质量。他希望每个子女照顾老人两个月。

张先生回忆,自己的妈妈非常要强,本来是不需要几个子女担心,常年在清河的家中独居,快90岁了还自己做饭,生病也很少。但自从今年1月妈妈摔了一跤导致偏瘫后,便无法独立生活。

这样,子女们才开始讨论起照顾老人的问题。而在自己媳妇的提议下,母亲住进了自己石景山的家中。张先生一家一照顾就是10个月。张先生说,老人无法自理,吃喝拉撒都需要人,但是其他几个姐姐弟弟妹妹却都不管,让他不满。

张先生说,其他几个孩子确实在经济上给了一些支持,但老太太很省,这些支持还不如每人照顾老人几个月实在。

他回忆,妈妈30多岁就离婚了,一直是一个人带大了七个孩子。而离婚的原因,就是因为孩子太多,在照顾孩子方面与爸爸总是吵架。如今妈妈要人照顾,其他兄弟姐妹却不管了。

“谁给拉到医院就拉回谁那。”张先生说。当北青报记者说是999急救车拉的老太太,他说:“不可能!”但当听说了自己母亲是在急救车上待了一天一夜后被送进医院时,他沉默了,过了2分钟,他说“就这样吧”。

家住北科大的张先生(化名)是石景山张先生的弟弟、清河张先生的哥哥。他说,由于住在石景山的哥哥照顾妈妈,于是妈妈自己存的钱和兄弟姐妹给的一些经济支持都在石景山的哥哥家中。住在清河的弟弟同意赡养母亲,这件事也取得了其他兄弟姐妹们的同意,但由于石景山的哥哥不交出赡养费,清河居委会协调时哥哥拒绝,才导致这样的结果。同时,他拒绝了记者“去医院看看你母亲”的提议,让记者自己去起诉他哥哥以解决老人去向问题。

截至发稿时,北青报记者与清河的张先生仍未能取得联系。

“想回家 想见儿子”

由于偏瘫在床,老人也知道自己是别人的负担。

孩子总不来接,这几天老人的饭和水都是急诊的医护人员自费为她提供。旁边病床的人总是看她,偶尔叹口气。

她说,医院的人对她特别好,给她换床单、被单,还给她洗了衣服,态度也很好。这些待遇在家里是没有的,“但也不能一天天地待在这里。”她想离开医院,但自己动不了没办法。

不光是怕给医院添麻烦,于奶奶是真的也想回家住。她想回清河自己家里,想见见她的孩子们,时日不多了,孩子都是好孩子,多瞅一眼心里就开心。

急诊的主任说,老人吃喝拉撒都在床上,接屎接尿的活现在由医院做,钱也是医院在出。但急诊工作非常忙,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

这位主任说,最重要的是,年近90岁的老人待在这里也容易感染其他病症,如今正是换季时节,天气越来越冷,急诊的病人发烧感染的有很多,很可能会对老人的健康产生影响。医院正在积极联系家属,并找公安部门解决问题。“为人子女,都到了你门口了,你连门都不让老人进?”主任叹着气说,儿女之间的纠纷,不能让老人这么受着苦。

截至记者发稿时,老人依然住在医院里等待孩子们。(孟妍)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A8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A8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建设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08126561号  |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