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原董事长傅成玉就在分组讨论时问题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现在实体经济发展困难,钱都跑到哪里去了?好像金融行业最赚钱,所有的钱都跑到金融业了吧。现在哪个大企业不涉足金融业?是吧,老曹?”,虽然曹德旺的一句“我没有做金融!”引起在场委员一片笑声,但是,傅成玉所说的这种现象是存在的,大企业确实大多干起了金融。显然,这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并不是对立的
前面已经讲到,目前,有一种令人担心的现象,那就是面对实体经济陷入困境,很多人、特别是从事实体产业的企业家把矛头指向虚拟经济,尤其是电商,认为是虚拟经济挤压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虚拟经济抢占了实体经济的码头。从而人为地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割裂开来,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对立起来。
事实上,这些指责虚拟经济冲击实体经济的企业家,很多是自相矛盾的。因为,相当一部分企业家在指责电商等虚拟经济的同时,自身也是虚拟经济的一员。譬如格力、美的都有地产,多数大企业有金融,一些实体企业也有电商等。特别是电产和金融,更让很多实体企业赚得钵满盆溢。按照相关专家的说法,目前70%的上市公司的利润都来自于非主业。
我们说,所谓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原本就是相对而言的,是经济的不同门类,而不存在本质区别。在今年1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就明确表示,“实体经济”是一个相对于“虚拟经济”的概念,不是仅仅包含制造业,而是涵盖着一二三产业。网店是“新经济”,但直接带动了实体工厂的销售;快递业作为“新经济”的代表,同样既拉动了消费也促进了生产。这些典型的新经济行业,实际上都是“生产性服务业”,都是在为实体经济服务,也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不能因为实体经济遇到了困难,虚拟经济日子比较好过,就把矛头指向虚拟经济。真的要对虚拟经济开炮,也应当从制度、规则、规范、监管等方面找问题,找出为什么虚拟经济暴利成灾的原因,从而能够对症下药,而不是胡打一通。
实体经济主要面临两大硬伤
要说实体经济有硬伤,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是资金脱实向虚,一是企业负担沉重。资金脱实向虚,主要是制造业被边缘化、产业资本撤离实体经济。如果说美国实体经济出现问题,主要是制造业转移步伐过快的话,中国出现这一问题,则主要是其他领域利润水平过高、不规范利益过多、监管严重缺位,其危害也比制造业转移更大。因为,制造业转移是主动进行的行为,而资本撤离实体产业则是被动产生的行为。就企业负担来看,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清理各种乱收费了,尤其是近年来,更是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大力减少审批环节收费,降低收费标准,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如人意,企业负担依然十分沉重。各种名目的收费、基金、罚款等仍然多如牛毛,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资金脱实向虚、企业负担沉重,显然已对实体经济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不仅严重制约了实体企业的创新能力,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扭曲了实体企业的发展思维,推动了产业资本加速撤离实体经济。更重要的,资本撤离实体经济,特别是大企业转向做金融、做房地产、做资本,对实体产业的投资越来越少,又在很大程度上恶化了中小实体企业的生存环境,特别是那些为大企业做配套的中小实体企业,都因为大企业的“转行”而变得日益困难,相当一部分只能关闭歇业。不仅如此,资金脱实向虚、企业负担沉重,还严重稀释了政策和改革的“红利”,降低了企业和百姓的“获得感”,一定程度上还恶化了市场发展环境,甚至严重影响和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虚实结合治疗实体经济硬伤
首先,要给金融业退虚火。按照目前金融业发展的实际,全国政协委员、知名经济学家李稻葵建议,要给金融业退虚火,打破信托等金融产品的刚性兑付,提示金融产品的风险,让大家将钱投回实业。因为,只要金融业有利可图,特别是有暴利可图,资金就不可能脱虚向实。要遏制资金脱实向虚,只有堵住金融业源头,让金融业不是只有利益、更有风险,资金就不敢轻率进入金融领域,而会逐步回归实业了
其二,要大力清费减税。在减负问题上,一定要纠正一种认识,那就是不能只把眼睛盯住税收。我们说,税收可以减,也应当减。但更应当减的是各种收费、各种制度交易成本,以及银行的融资成本。如果这些方面的成本能够有效降下来,税收的弹性就会更大,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税收政策就能更加灵活。代表、委员也建议,在减轻企业负担问题上,必须做到“收费法定”,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尽快推出一批制度性、管长远、见实效的清费举措,实现“清费”与“减税”共同发力。
再者,要激活企业家创新精神。如何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发扬企业家精神、保护企业家精神、提倡企业家精神,让企业家成为推动创新的主力军,是最为关键的同方面。如果企业家的精神得不到发挥,要想提升创新能力,难度极大。而要做到这一点,保护企业家是前提。就眼下而言,则是要抓紧纠正一批企业家冤案。在此基础上,通过政策、资金等的扶持、资源配置的倾斜等鼓励企业家创新。
当然,规范资本市场运行,防止资本发生野蛮行为扰乱市场秩序等,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不管怎么说,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必须重视实体经济、重视制造业的时候了。掌握着大批核心技术的美国都在反思,更何况是发展中人口大国的中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