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巴曙松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经过前几年的资产规模大幅度扩张后,已经进入周期性调整阶段。不同金融机构参与财富管理市场的商业模式、产品、以及风险管理能力各不一样,在调整期面临的压力也会有所差异。从银行理财产品来说,首先需要关注中小银行面临的风险。本文根据巴曙松教授2016年6月于第二届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的发言整理,未经作者本人审阅,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作为一位研究人员个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和看法,敬请阅读。
经济运行有周期,这种周期波动会影响到不同的行业,经过完整周期检验的行业,才是逐步走向成熟的行业。资产管理行业也是这样,从前几年资产规模大幅度的扩张,到现在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达到80万亿左右,接下来应该说资产管理行业正在进入一个周期调整阶段。这个调整的动力,一部分来自于实体经济的调整,实体经济里面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也会直接影响到财富管理行业。具体来说,中国接下来去产能的推进是重点,这一轮的产能过剩行业基本上在产业上游,资本密集型居多。这些产业,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来源是通过各种理财产品或者金融机构为通道来做的。所以这一部分实体经济的调整,必然会反映在资产管理行业,表现为违约率的上升,产品收益率的回落等等。
从一般意义上来看,资产管理行业进入调整周期,我觉得有几个方面的趋势值得关注。
第一,不同的信用利差,不同资产中的风险溢价,会逐步反映在利差上。这是金融市场在经历了长期的低利率之后、流动性异常宽松之后、以及异常宽松的流动性把不同资产的风险溢价拉平之后,必然出现的一个趋势。
其次,现在,各种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已经有了明显下降,但实际上还是高于可持续的利率水平。在调整期,收益率水平可能还会出现下降的趋势。这可以比较一下上市公司平均的回报水平,以及市场上不同风险的利率水平,就可以看出这个趋势。
第三,分不同类别的金融机构观察,不同的金融机构参与财富管理市场的商业模式、产品、以及风险管理能力不一样,所以在调整期面临的压力会有差异。从银行理财产品来说,值得关注的风险,首先就是需要关注中小银行,特别是这些中小银行依赖理财产品筹集资金的比例明显高于大型银行。对于这些中小银行来说,理财产品可以帮助它们绕过分支机构的约束,绕过存款保证金的约束。即使从上市公开能获得的中小银行数据和负债比例看,有的中小银行已经高达40%、50%了,所以这个调整期会促使中小银行面临比较大的流动性压力。同时,我们从数据上还可以看到,银行理财市场短借长用的期限错配还是很明显的,理财产品的期限基本在一年以内,但是投的资产一般比较长。这样,在调整时期,特别是一些季末、年末的时期,流动性的进展就会表现得十分明显。
前一阶段,中国的PE、VC这些资产管理的细分行业,主要的收益来源在于二级市场的退出,目前IPO市场的进度,现在在证监会审核的据说有六百多家(2016年6月份数据)。按照目前的进度,一个月如果是十五、六家,大概审下来要40个月,加上你拿到各种文件、批文,完成整个上市程序,大概要等四年。再加上上市之后的锁定期,基本上从投资到IPO能够顺利退出也要五年。按照这个时间来推理,如果是VC从投资到IPO退出,大概要八年左右。这样再靠原来短平快、在二级市场快速退出的盈利模式,也面临一个十分明显的市场约束,从而也会进入一个调整期。当然,一旦市场逐步稳定下来,上市的节奏可能会适当加快,另外,香港和海外上市、以及新三板的挂牌也分流了IPO的压力。(完)
(本文根据作者2016年6月于第二届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的发言整理,未经作者本人审阅,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作为一位研究人员个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