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历史上几次大的牛市和熊市,背后多多少少嫁接了国家的意志,从1994年暂停IPO、放开券商融资等救市,到2014年国家牛市继而2015 年股市涨的太快高层一声令下暴力去杠杆,过去20年多年的A股,总处于救市与打压股市之间周期性暴涨暴跌,从而形成了从专业机构到散户必须关心的问题—— 国家希望股市涨还是跌。
放眼全球,A股的确有其特殊性,也因此很多国外成熟的投资理念,需配合A股的特殊性才有效。比如牛短熊长,周期性极强要求大多数股票没有长期投资价值;比如,散户占交易主体,上市公司造假大行其道,主题性的炒作相比价值投资,更符合A股土壤。
下面这篇文章,推荐给大家,对更好的认识A股投资环境和特点大有裨益。
来源:周掌柜
一直想给中小投资者写点什么,也一直犹豫要不要写。
犹豫的原因在于,不知道是不是好意会被认可,也不知道这样赤裸裸的揭示会不会得罪业内的朋友。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原因,在资本市场的大熔炉里,有时候即使你喊出真理,很多人也会默然的觉得这是哗众取宠的自我张扬。
总之,对于散户讲投资理念,特别是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这个本身就在畸形秩序中进化的动态环境来说,说大逻辑法则显得不落地,说权谋显得不高雅,说哲学大部分人听不懂,哈哈,现实就是这样,大部分人都愿意听内幕消息,虽然从来没有成功应用过。
支撑下笔的理由也很简单,作为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顾问和战略顾问,个人觉得有责任多传播一些有价值的视角,特别是纠正散户的错误投资习惯。
另一个角度看,如果这个市场永远是90%的失败者,我们作为市场中所谓的“专业人士”,也是带着道德枷锁的。
本文,笔者将近期访谈的5位资本市场顶级投资者的交流观点做了一个汇总,通过对比的方式提炼出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逻辑一:中国股市是政府管理国家的一张牌,但你以为是发财的地方;
中国股市最大的主旋律是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展开的,最开始上市的时候是按照省市/老少边穷地区发放名额,这种思维当然泥沙俱下,谈不上什么价值。
一旦一个国家踏入“资本主义”的市场逻辑,有一点最难克服的就是产能问题,因为伴随着科技进步和迭代注定需要淘汰一部分产能。
在国外是经济危机为节点的经济周期,中国一种比较特殊的表现就是股市影响的股灾周期。
理论上看,股灾因为根本性的制度设计一定会周期性发生的。所以,股市不是一个很好的发财天堂;
逻辑二:这个市场以带血的零和博弈为主,你总以为可以做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的思维并不反对,该学习学习,该实践实践,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一个创业板公司上市后100多元的股价,在1.5级突击入股的市场上是1-2元的价格。
所以,什么是底?哪个价格是安全边际?解禁洪峰为何屡屡在低点击垮市场,不言而喻。
资本市场上的价值是相对于价格的,也相对于时间维度,纯粹的价值分析都是欺骗;
逻辑三:只有个别有进取心和执行力的上市公司会成为超级成功者,而你却认为每一个誓言都是真实的;
创业板的几十家早期上市的公司,貌似千亿征程,进化为BAT级别的并不多,乐视接近算做一个。但是乐视的生态进化之路坎坎坷坷,成为今天也实属难得。
这样的公司虽然战略上在冒险,但是从根本上是一家有进取心并且有成绩的公司。
但是对于大部分平庸的地方性上市公司来说,由于增发的融资渠道可以不断的让公司获得低成本资金,精工细作和希望大成的企业家并不多,大部分小富即安,或者在某个行业领袖的位置上沾沾自喜。
从这个角度看,创业板是最具备创业精神的,这也是其享受高溢价的根本原因;
逻辑四:中国炒股最重要的技术是保本,你却以为是盈利;
小编做股票的两位大师傅,都是属于近20年纵横资本市场未尝败绩的顶尖高手,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经常引用巴菲特的那句话——做股票最重要的两个原则,一个是保本,一个是记住第一条。
从操作的角度看,破位减仓,止损清仓这两个炒股最重要的技术往往被忘记,大部分人都把99%的注意力放在买好股票,从来不考虑“善终”的问题,这是散户和很多散户化机构最重要的弱点,几乎90%的被套都是没有止损造成的,都是有机会逃离的;
逻辑五:市场里的绝对真理是股票便宜,你却喜欢错误的放大个人的预期;
在曾经1664和1849两个历史性低点的时候,大部分人还是看空的,很多人都说会跌破1000点,但是在极度恐慌的时候大资金开始建仓,并且都发动了一波一倍指数的强劲反弹。
小编曾经问过就几个顶尖高手,他们说“股票绝对便宜的时候,我们赌的是国运,不相信经济会崩盘,这也是那时候能勇敢进入的根本原因”。
散户往往缺少对多个股市周期股票相对价值的对标,所以经常从自己对国家的希望角度看股市,这也是盲目乐观和盲目悲观的根本原因。
逻辑六:李大霄和王亚伟等明星大部分时候都是反向指标,你却和他们学习炒股;
散户投资者由于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大部分是公开平台的公开信息,所以他们获得最生动的信息就来自于经济学家/明星基金经理/分析师等。
但小编可以很负责任的说,这些人的思维逻辑都是理想化和不靠谱的,他们并非股市真正精英,而是平台和媒体放大了他们的能力。
中国资本市场的涨跌大逻辑只有一个——大资金进入能否有盈利和全身而退的空间。
换句话说,每次下降通道的底部,如果把整个经济不确定性都计算在内,整个资金没有掐头去尾1倍以上的回报,大资金宁愿等在某个角落看着践踏和指责,也不愿意参与市场,这个现象很多少有人提及,多少有些阴谋论,但这是小编的认知,虽然不方便透露具体论据。
中国资本市场价值发现功能要远远弱于大资本操纵功能,当这些所谓的大鳄们看空的时候,他们背后更大的玩家就很踏实的建仓了。只要股票涨了,所有“大鳄”的口径都会变的;
逻辑七:最靠谱的投资逻辑是等待确定性,你却总认为和不确定性博弈显现投资水平;
什么是“确定性”?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我们知道,在市场极度悲观的时候,往往很多股票杀跌到高管增持点位以下,或者杀跌到增发价格以下,甚至接近公司的净资产和净现金储备,如果排除 市场本身的系统性风险,如果一只股票在基本面没有恶化的前提下,仅仅因为股市预期跌破多个大资金增持位置的时候,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就是一种确定性表现方 式。
这种确定性要比去判断主力拉升的高度更深刻。
股市中,大家需要寻找的就是类似的安全边际,而不是自己的个人判断;
逻辑八:股市里一败涂地的人往往因为有性格缺陷,你却总幸灾乐祸的觉得是他们蠢;
什么算人格缺陷呢?举一个例子,有一种人特别想证明自己,特别是在朋友面前希望表现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在股市里,这种思维就是一种性格缺陷。
再举一个例子,有些人喜欢频繁决策,或者有一些焦虑,股市表现就是天天买卖,这种人往往会错过很多机会。
最大的缺陷往往来自偏执和贪婪,偏执让很多人加杠杆赌自己的判断,贪婪就是不断拉高自己的预期,赚多少都不满足,最后全军覆没。
做投资,如果不能很好的借鉴别人的失败,很有可能最终失败会落到你自己身上;
逻辑九:由于监管缺失和制度设计漏洞,大部分公开发布的信息和公开观点都是类似赌马资料,你却习惯于抛开简单逻辑陷入复杂推理;
从小编多年的观察,很多顶尖高手都喜欢旅游/太极拳/运动体育等,而且这批人往往具备极强的独立思考能力,还有超出常人的辩证思维能力,还有对操作的克制力。
这些能力都让他们能够在狂热的时候冷静,在恐慌的时候贪婪,而且周掌柜一直有一种直觉的判断,或许没有科学依据,就是——健康和快乐往往是通向财富的重要桥梁。也就是说,修身决定投资成败;
逻辑十:一个人一辈子抓住5次牛市就可以基本财务自由,你却希望自己在每一天都是赢家;
最后一条是非常深刻的,说起来很简单——一辈子抓住5次股市绝望的机会,平均7年一次的话,35年就能收集5次,赶上这次的去杠杆让机会可能2年2次,如果5次都是翻倍的机会,10万的投资会获得320万的回报,对于普通人就可以衣食无忧的养老了。
投资其实也没有那么难,不贪婪,把握机会,知进退,或许很多人都可以通过投资者项高智商的有意思的思维运动,让生活多一点调料。
基于以上的观念和简单的思考,小编再次嘱咐广大投资者牢记三点真理,保证每个人都能在有生之年获得资本市场的真实回报:
1, 少参与:树立一辈子只做5次股票的观念,市场没有绝望中见底并反弹的右侧机会,尽量不参与。比如:在去年股市的3轮探底暴跌中,应该说大部分坚持的人都血本无归,而这个过程就和很多人赌底部有关;
2, 大逻辑:尽量选择那种和时间做朋友的股票,也就是说——不看短期的利好或者利空,通过大逻辑选择确定性的增长。比如:电动汽车的发展必然带动锂电池的发展,智能驾驶的发展一定会推动驾驶软件的发展;消费升级一定推动体育的发展。然后去找这个行业里真正做事不忽悠的股票坚定持有;
3, 小切口:很多人喜欢买很多只股票并且频繁操作,其实这样操作的人99%都是亏损的,看准一两只股票的 投资准确性一定超过分析10只股票的分散投资建议根据自己判断选择两只股票,在市场极度悲观的时候进入,然后等市场情绪好转获得确定性收益。最好你买股票 的行业大逻辑你是熟悉的,不熟不做;
最后谈谈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看法:这个市场是在进步的,而且速度很快;但由于早期制度设计的缺失,目前和相当一段时间内,这个市场注定只为政府和通政府某种程度上博弈的超级资金服务的,并不是发财致富最好的用武之地。
如果一定希望从这个市场赚钱,小编一个最简单的建议是——耐心等待到有人喊“推倒重来”、“赌场论”的时候准备参与,选择那些市值最小但是稳定盈利的公司,行业尽量选择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的。
绝对的真理就是——每一次股民被血洗之后,主力资金都在谋划下一轮小牛市。绝对真理还有一条——你能创造一个上市公司,尽量不在这里赚小钱培养坏习惯。
新手和小散朋友们,这个市场充满仇恨和失望,赚不到钱并不是你的错,很多高手决战99次胜利归来之后,往往死在1次贪婪之中。这也是一位资本大鳄多次和周掌柜提到的投资“大逻辑”!
基业长青,需要修炼的不仅仅是技术,更多的是人性,但生活对于自我修炼似乎比股市更有魅力。
几乎所有A股顶尖高手都是保守的!
附:1984—2016,中国股市五代股民众生相
中国股市第一代股民1984年—1991年
虽然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只有二十几年,但新中国的第一代股民,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经悄然产生了。
1984年11月18日早上八点钟,武夷路174号上海飞乐电声总厂的门口排起了二三十人的长队,从门房间里买进一张或两张“小飞乐”股票。
虽然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不知“股票”为何物,却在懵懵懂懂中成为了上海证券市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大事记
1984年11月18日,新中国第一只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问世。
1986年9月26日,新中国第一个股票交易柜台工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在上海市南京西路1806号正式开张,它标志着新中国从此有了股票交易。当天,飞乐音响公司和延中实业开始在这里挂牌交易。
1986年11月14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时,向来宾赠送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开发行的第一只股票一张面额为人 民币50元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股票。范尔霖旋即专程赴上海,在工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股票交易柜台办理了过户手续,成为中国第一名外籍持股者。
1987年11月2日,工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编制出新中国股票市场的第一个指数静安指数,基准指数为100点。
1988年7月18日,上海第一家专业证券公司上海万国证券公司成立。
1990年12月19日,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鸣锣开业。
1991年7月1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股票账户,逐渐取代股东名卡。
中国股市第二代股民1992年——2004年
1994年电影《股疯》中的经典一幕,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和第一代股民不同,第二代股民已经告别了最初的懵懂,他们买股票不再是为了收藏,或者为了中奖,他们买股票,就是为的赚钱!游戏规则也在发生变化,认购证、B股、兼并、基金……
“路透社”让位于证券专业报纸、股评家和分析师。所有的一切,正在从无序变为有序,从失范变为规范。第二代股民开始有意识地选股,开始学技术分析,甚至概念炒作。
然而,买股票却已不再是一件稳赚不赔的事情,股市开始有了大起大落。
大事记
1992年2月21日,第一只人民币B股电真空B在上证所挂牌交易。自此,中国的资本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1992年3月2日,上海股票认购证第一次摇号。
1992年6月8日,上海飞乐股份有限公司认股权证在上证所上市,成为新中国股票历史上第一只权证。
1992年10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成立国务院证券委员会的通知》,决定成立国务院证券委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1993年7月26日,上海石化实现在上海、香港、纽约三地上市,迈出中国内地企业海外上市第一步。
1993年9月30日,深圳宝安集团通过二级市场举牌收购上海延中实业,“宝延风波”打响了新中国上市公司收购兼并第一枪。
1995年2月23日,爆出“327国债期货事件”。此后不久,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国债期货被暂停交易。
1998年3月5日,国内首只公募封闭式基金国泰基金破土而出。1999年5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5·19行情”启动。
2001年4月23日,PT水仙终止上市,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上第一只被摘牌的股票。
2001年9月11日,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证券投资基金诞生。
中国股市第三代股民2005年—2006年
2005年是中国的股改元年,困扰市场15年的股权分置问题从这一年起步实施,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一块里程碑。然而也正是这一年,上证指数跌破了1000点整数大关,见到了998点的“超级大底”。
那时,有人眼中满是愁云惨雾,甚至从此一蹶不振;却也有人为千载难逢的重大利好兴奋不已,他们知道 “走过去,前面是个天”。从998点成长起来,第三代股民们发现,要在股市中做那个“笑到最后”的人,比拼的不仅是心态,还有眼光。
大事记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股权分置改革大幕宣告正式拉开。
5月9日,首批4家试点公司名单公布,一场重大变革就此破题。自全面股改启动至12月22日,共有14批股改公司名单亮相,323家公司进入股改程序。这场股改被誉为中国股市的体制性革命。
2005年6月6日成了股民记忆中的“黑色星期一”,上证指数跌破千点,最低探至998.22点。资料显示,沪综指自1997年2月成功攀上千点后,8年内再没有跌穿过千点。曾经被视作笑谈的“千点论”,终于摆在了投资者的面前。
2005年10月27日,新修订的《证券法》在十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上高票获得通过。新《证券法》不仅扩大了证券交易的方式和范围,还加大和强化了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力度,“股市黑嘴”将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中国股市第四代股民2007年—2013年
2007,所有股民都记忆深刻的一年,中国股市从未如此疯狂。人们见面的问候语不是“吃了吗”,而是“你的股票涨了吗”;单位里,同事们在说股 票;公交车上,陌生人在谈股票;回到家里,父母妻儿议论的还是股票。许多原先对理财一窍不通的人都禁不住诱惑开了户,手里的股票竟也稀里糊涂地疯涨。
一时间,人人都是股神,处处都是传奇。无奈美梦终须醒。当“万点神话”还麻痹着人们的神经,股指却从2007年10月的6124点一路下探到2008年10月的1644点。
从 2007年到2008年,年轻的第四代股民狠狠地体验了一把坐过山车的感觉。经历了狂热,他们终于明白理性的重要,那是他们付了昂贵的学费才得来的经验。
大事记
2007年5月30日凌晨2点,一条重磅新闻出现在门户网站上: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1‰调整为3‰。这条“半夜鸡叫”的新闻使当天两市共900多只个股跌停,两市股票总数不过1500只,股市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调整。
2006年10月新增开户数是34.85万户。2007年1月新增开户数是325.77万户,8月新增开户数已经升至892.42万户。截至 10月25日,沪深两市开户数突破1.3亿户。不到一年时间,新增开户数量增长了25倍。从9月份开始,蓝筹股挟持着大盘,沪指从5300点一路上攻至 6100点,短短9个交易日,沪指上涨800点。创出了6124.04点的高点以后,大盘一路下行。
11月上旬,上证综指全周大跌8%。
号称“预测准确率超过90%”,“带头大哥777”成了无数股民心中的股神,其博客点击率一度超过徐静蕾,后开设QQ讲坛招收收费会员。
2007年7月,吉林省警方以涉嫌非法经营罪将其逮捕,涉案金额高达1300多万元。
2007年盛传的一首“股歌”,作者是一位上海股民,“死了都不卖,不给我翻倍不痛快”唱出股民心声。
2008年,该作者又创作新歌,主题改成了“只要不亏”。
2007年,坊间一度传说股指将站上一万点。
到了2008年,“一万点”成了一个冷笑话,人们发现即将“破万”的不是沪市,而是深市,不是上破是下破,有人更将北京奥运会组歌《北京欢迎您》改编成《股市欢迎您》在网上传唱。
中国股市第五代股民2014年-????年
2015年4月27日,上证指数站上4527.4的新高度,股民沸腾一片,特别是那些新入场者。
A股每一轮牛市都会迎来一波开户潮,一茬接一茬的股民,见证了中国证券市场20多年的变迁。如今,在内地股市沉寂了七八年后,中国股市迎来“第 五代股民”—一大拨80后、中国大妈以及90后“小鲜肉”汹涌入场。与那些经历过“熊市”的前四代股民相比,这些一入场就享受着大牛市的第五代股民,更任 性,更彪悍,也更富个性。他们手拿手机,就把牛股轻松买入,部分入市不久的新股民在牛市时收益不错,翻番的不在少数。第五代股民很少混迹于老股民扎堆的 QQ群,除了开户和与相熟的投资顾问或客户经理交流,也很少到营业部去,更别说跟老股民一样在大厅看盘了。据券商营业部的开户数据,近两年开户的85后和 90后股民确实为数不少。
2015年,从牛市起步到疯牛的形成,再到股灾爆发流动性完全丧失,监管当局出手救市后又遭人民币贬值预期打压,这一切仅仅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完 成。股指从5178点开始狂泻,有人因加杠杆而跳楼。有人认为3000点到底了,却还是探到了2600点的位置。时至今日,股指在3000点横盘震荡,没 人敢给出后市如何的坚定回答,第五代股民不知又割去了多少。
对于目前的行情,很多股民很悲观,经常说自己套了多少多少,有的还想着再投点回本,我就想问问:你买卖点把握好了吗,你知道主力动向吗?你掌握选股技巧了吗?这些基本的知识你不了解,为什么还想异想天开!炒股不是赌博,再强调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