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15日电 (记者 陈康亮)根据中国银监会15日披露的数据,截至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1%,相较于一季度末的1.75%继续攀升。
所谓不良贷款,按照中国国内的监管规定,商业银行应按照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贷款五级分类的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往往意味着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借款。不良贷款率则是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过去一年来持续攀升,二季度末1.81%的不良贷款率创近7年新高,仅次于2009年一季度末的2.04%。
在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看来,近年来,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增加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意识依然不是很强,特别是 许多地方性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和风险控制受地方政府的干预较多,加上金融危机以来银行业资产的急剧扩张,致使其在目前经济的下行通道中集中爆发。
另一方面,在经济新常态下,钢铁、煤炭等过剩行业去产能,企业盈利能力下滑,甚至出现大面积亏损,债务偿付能力下降,使得不良资产规模逐渐增加。
黄志龙认为,不良贷款率增加将对国内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银行的慎贷、惜贷以及抽贷现象将加重,这会使得实体经济的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对于持续不断上升的不良贷款应加快进行处置。
对此,近日召开的2016年上半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暨经济金融形势分析(电视电话)会议表示,银监会今年上半年,已盯住重点行业和重点业务,组织 对钢铁、煤炭行业开展专项信贷检查,及时查处房地产“首付贷”等虚假按揭行为,严肃查处票据违规案件,完善各类风险防控应急预案,升级早期预警系统,开展 全面风险压力测试,并启动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试点。
会议提出,下半年,银监会将遏制不良贷款快速上升,进一步挖掘银行业金融机构回收核销不良资产的潜力,激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批量市场化处置不良资产的活力,提升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有效参与不良资产处置的能力;扩大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机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