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者对强者发出的要约
5月18日晚,美的集团发布公告,拟斥资不超过40亿欧元现金(折合人民币292亿元),要约收购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巨头库卡集团。
消息正式披露后,在国内引起极大关注。在海外市场,当天库卡集团股价大涨30%,直逼要约收购价115欧元。
美的此前已持有库卡13.5%的股份(为第二大股东),292亿元是除去这部分股份外,拥有这家公司100%股权所需资金。美的的收购意图是至少获得库卡30%以上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美的表示,收购的资金为银团贷款及公司的自有资金。据悉,美的目前至少持有400亿元以上自有资金。若美的实现全面收购,将是中国在德国迄今以来最大的收购行为。
再来看库卡集团的情况。据介绍,库卡集团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德国企业,是公认的全球四大工业机器人企业之一。其他三家分别是总部在瑞士的ABB集团,日本的安川(YASKAWA)和发那科(FANUC)。
1994年之后,库卡机器人开始大批量进入中国市场。2014年,库卡在亚洲业务总部上海建立了欧洲之外的首座机器人生产基地。
库卡主要有三大业务板块:机器人(Robotics)板块、系统(Systems)板块、瑞仕格(Swisslog)板块。简单讲就是制造工业机器人、提供系统集成以及解决方案。
汽车行业是库卡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在汽车制造领域,库卡机器人的市场份额在全球和欧洲均为第一,在一般工业领域机器人的市场份额为欧洲前三名,在系统解决方案的市场份额美国排名第一,欧洲排名第二。
上面这些介绍,有些偏官方说辞。库卡可能并没有表面看的那么风光。
如在运营方面,库卡集团在2014年、2015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20.96亿欧元、29.66亿欧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6810万欧元、8680万欧元。销售增长近9亿欧元,净利润仅增加不到2千万欧元。
还有就是库卡的股权变动比较厉害。比如现在的第一大股东福伊特集团(Voith)是2014年12月才入主库卡,为财务投资者;美的也是今年增持后变成第二大股东。
目前这桩收购在德国国内遭到一些反对的声音。不过,德国联邦政府副发言人维尔茨在6月1日表示,这归根结底是一个企业自身的决定,德国政府将尊重企业的决定。美的仍有可能实现收购目的。
美的收购库卡背后的大棋局
这桩收购背后,反映了美的近年来谋变求新的思维。主导这场变革的应是美的掌门人、职业经理人方洪波。
按照美的的说法,这次交易将是美的推进“双智”战略(智慧家居+智能制造)、开辟“第二条跑道”,推进集团全球化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深入全面布局机器人产业的关键一步。
这些都是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近年来提出企业发展战略理念。
方洪波生于1967年,毕业于华大师范大学历史系,1992年加入美的,从编企业内刊做起,一路干到美的集团董事长。2012年,美的创始人何享健和方洪波完成权力交接,何退居二线,其子何剑峰进入董事会,仅担任董事。
方洪波接班后,成功将美的带入世界500强企业,实现净利润突破100亿元。今年3月,美的发布2015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384.41亿 元,同比减少2.2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7.07亿元,同比增长20.99%。营收小幅下降,利润增长,形象表明家电行业目前正进入 整体下滑、面临剧变的状况。
这几年,方洪波不止一次谈到家电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与出路。
去年,方洪波直言“所有的中国家电企业的商业模式已经失效”,必须进行差异化竞争、自我革命。他提出,“现有的业务、跑道,把它加固、翻新、拓宽、延长。同时要有第二跑道……”创建第二跑道,就是“寻找新的业务,跨界业务”。
这番话是在美的与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日本安川电机实现合作之前说的。去年8月,美的一口气和安川合资成立两个子公司,分别是服务机器人公司和安川美的工业机器人公司,总投资共计4亿元。
美的还有两桩交易值得关注:一桩是收购日本东芝白色家电部门及相关技术专利;另一桩是入股安徽一家本土机器人厂商埃夫特公司,成为第三大股东。这两起并购都发生在今年3月份。
在发出收购库卡要约前,美的的这些布局都指向方洪波的战略调整。比如收购东芝,目的就是加固美的传统业务领域,和安川合作、入股埃夫特就是创建“第二跑道”。
既然有了安川,美的为何还要收购库卡?因为美的和安川合作的两家子公司,一家是专注于3C领域的系统集成,另一家是服务机器人,而库卡致力于汽车制造业机器人,优势各有不同。此外,库卡旗下的瑞仕格是全球领先的仓储及配送物流系统集成商,有助于优化美的物流体系。
更关键是,库卡的基因对美的的工业机器人布局有很好的互补作用,可更好地构建美的在国内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地位。
“四大家族”中,其他三家的股权结构相对更加复杂,有的市值过于庞大,还有的并不是专门致力于工业机器人业务。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市值规模适中的库卡,确实是美的实现战略投资的优质标的公司。
格力的选择
美的进军工业机器人领域,走的是从“为我所用”到“为我所有”的路径。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已有数十年,这时候介入研发领域,掌握核心技术,恐怕不太容易。美的显然是考虑到这点,而采取合资、入股或控股方式,尽最大化地实现战略目标,抢占风口位置。
而美的的冤家对手格力电器,走的是自主研发的道路。
格力和美的都是国内家电领域巨头,在家用空调领域,格力长年处于领先地位。但专注于空调领域既是格力的优势,也是劣势。特别是在家电行业全面滑坡的今天,格力就显得力不从心。
今年4月,格力发布2016年年报显示:2015年格力电器营业总收入1005.64亿元、较上一年度的1400.05亿元下降28.2%,实 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5.32亿元、同比下降11.5%。这是格力电器自1996年上市以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首次出现下滑。
无论从营收还是净利润,格力都已完败于在家电领域全面开花的美的。哪怕是在格力的核心业务空调领域,美的中央空调业务也已超过格力。2015年美的中央空调以126亿元的销售收入排位第一,高出第二名的格力10亿元;市场占有率18.5%,高出格力2.5个百分点。
格力这两年也在寻求业务突破。比如进军手机领域,以及最近停牌打算收购珠海银隆100%股权。珠海银隆是一家专门从事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电动车驱动系统总成的高科技企业。格力想借此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
这桩收购尚未见分晓,且先不说。格力进军手机领域,却已成为一桩全民娱乐事件。这款传说中的手机尚未上市,以格力董事长董明珠为开机画面的消息,就让许多消费者胆战心惊。
近日,董明珠女士又表示,格力手机二代产品计划于今年6月上市(可一代究竟在哪里?),目标是每天卖10万台……虽说这次不会再有董明珠头像的开机画面,但据说可以在机身后面刻字。
在最近一次访谈中,董明珠评论了美的收购库卡的行动。她表示,真正的创新是自主研发。“技术是没有止境的,你控股了又怎么样?今天买来了先进技术,不等于你明天还是先进的。”
董明珠还表示:“我是比较认可任正非做企业的态度,不受外界干扰,自己搞自主创新研发。”
由此可见,董明珠偏向于搞自主研发。格力进入工业机器人领域,就是延续了这种思维。
格力较早就有“机器换人”的规划。2012年,格力进一步制定了自动化的发展计划,决定以“3至5年实现无人车间”为目标,走“重点突破,分期 实施”的自动化道路。但这显然是一种“自给自足”的构想,和董明珠后来所说的“格力不仅要自己完成机器换人,还要帮助别人机器换人”,并不是一回事。
格力正式进军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制造)领域,是2015年成立了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提出要将工业机器人和高档数控机床作为该公司未来的两大研究领域来规划布局。当年8月,格力在武汉成立首个智能装备产业园。
董明珠表示,“宁可慢三年,也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可实际上,2015年4月,格力就和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ABB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巧合的是,就在去年8月美的与安川合资成立机器人公司的同一天,格力高调公开其自主研发机器人的最新进展。只不过,自动化流水线上正干得“热火 朝天”的高性能六轴机器人来自ABB集团,只有“生产线”由格力自主设计研发……换言之,格力做的顶多是集成方案(恐怕还不是系统集成)。
也是在当月,ABB在珠海设立机器人公司。这为珠海制造业提供了不少方便。
今年初,在董明珠宣布要“帮助别人机器换人,开辟家电制造以外的第二条跑道”的同一篇报道中,格力模具车间工程师无意中戳破真相。
这位工程师坦承,目前格力的开模设备主要从瑞士、德国进口,由于机器的精密度非常高,并要配合相关程序才能运行,“就算买回来拆开研究也很难复制,更不用说实现量产了”。
看来,格力在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自主研发”路径,必将是一次艰难的旅程。尤其是与在这一领域浸淫数十年的国外巨头相比,格力短期内恐怕难以取得优势地位。
中国智造的希望在民企
格力集团是一家国有控股公司,珠海市国资委掌握绝对控股权,但其运营机制相对灵活。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也是一名职业经理人,与方洪波一样,都是在2012年接棒起跑。
客观而言,进入工业机器人领域,美的所采取的收购、入股模式,与格力走的自主研发道路,原本没有高低之分,二者都是通往成功的可行路径。问题只 在于,在面对现实形势与具体问题时,能否灵活运用,精准发力。与美的一样,格力手头也拥有数百亿元自有资金,但格力却没有通过收购来快速完成技术积累,这 可能让格力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落后于对手。
董明珠可能没有意识到,她所欣赏的华为,成立以后就一直专注于电信行业,始终高度重视研发投入。正如任正非所说,华为没有秘密,就一个字,“傻”!就是认准方向,朝着目标,傻干、傻付出、傻投入。
格力在空调领域,原本也做到了这种专注。但行业的现状以及市场的竞争,并不容许格力继续专注下去。这样的话,格力就不得不走上新的竞争跑道了。只不过,当美的玩多元化的时候,格力玩的是专注,而当美的玩资本投资、跨界收购时,格力玩的却是自主研发。
这背后有什么制度层面的原因吗?这种机制差异性显然存在。相形之下,美的比格力更有玩资本投资的基因。美的创始人何享健及其子何剑锋都是此道高手。此前国内股市震荡时,有人发现,何享健及其子在A股市场投资规模高达上千亿元,俨然一个“隐形美的”。
更好玩的是,何享健父子连格力电器的股票都买。格力电器2015年年报显示,其第十大股东为宁波普罗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这正是何享健父子持有的公司。美的与格力多年相杀众所皆知,而今却在资本市场玩了一出相爱的戏码。
这说明,方洪波出手收购库卡,即便没有经过何享健授意,也较易为其所接受。在美的发出收购要约公告后,美的集团董事会很快就批准了这项交易。
受限于体制机制、风险评估、决策赋权等因素,国有企业在对外投资问题上,确实不如民企大胆、灵活。虽说近年来国企一直是海外并购的主体,但其并购活动经常受到非市场因素的影响,如承担国家战略合作任务、扮演政经交流角色等,这也使得一些国企海外并购最终陷入困境。
机器人产业是高端制造的高地,也是中国制造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动力。国内对智能制造产业非常重视。去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并将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作为大力推动的重点领域之一。
上个月,国家工信部等三部委又联合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明确,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并培育3家以上的龙头企业,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
可以想见,未来在这领域的竞争会非常激烈。
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这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市场基础。在我看来,决战机器人产业,就必须抛弃所谓“自主研发”的 传统观念,而要大胆地采取让一切资源为我所用、为我所有的战略手段,在机器人本体制造、系统集成与服务上,尽快占领制高点,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就此而论,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加快中国智造转型步伐,希望在民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