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思想库:让思维有乐趣,让思想有力量!汇集顶尖财经智库,分享深刻透彻的调查研究,旨在普及常识,为网友提供思想洞见和专业分析。)
经过十多年大学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实现了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与此同时,大学生也在身份上从过去的“天之骄子”转变 为普通劳动者。而大学生在数量上的相对过剩,不但可以在数量上对接农民工出现的“用工荒”,也可以在质量上大大提高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素质。事实上,现在 鼓励大学生进入制造业、弥补和提升制造业用工质量的时机已经成熟。
首先,产业结构升级需要高素质工人队伍。目前正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关键时期,尽快提高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是一项必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大学生是当代中国高素质人才队伍中的主要代表,将大量大学毕业生引入产业工人队伍,将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变产业工人队伍的素质和结构,提升整个产业的管理 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其次,工资趋同化为大学生大规模进入产业工人队伍准备了条件。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的调查,2015年农民工月平均收入为 3072元,而新生代农民工的月工资水平更高。这和大学毕业生的首份工资相差无几,且两者的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有些工种大学生的工资甚至还不如农民工。 不仅如此,大学生的就业稳定性一般要远高于流动性强的农民工,这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企业生产的波动性和员工的招聘成本,最终形成一支稳定的产业工人队 伍。
最后,国家鼓励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体系逐渐完善,为鼓励大学生“进工厂”准备了政策支持和实践经验。国家多次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去,并相应地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和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和具体的实践为鼓励大学生“进工厂”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因此,应抓住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劳动力市场结构变换的重大历史性机遇,采取多种措施,积极为大学生大量进入产业工人队伍创造条件。具体做法可以包括:
一是统筹考虑大学生“就业难”和农民工“用工荒”问题,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鼓励政策,对到产业第一线的大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在住房、子女教 育、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良好地保障;同时对大量招收大学生的企业(特别是民营制造企业)在财政、金融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和补贴,在税收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减 免。
二是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对进工厂的大学生实行“企业工资+政府补贴工资”的薪酬措施。国家财政要改变过去“补企业”为直接“补人头”,可以考虑对到制造业等产业就业的大学生直接发放政府财政补贴,使他们在获得企业工资的同时,还能直接获得政府补贴工资。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大学生“进工厂”的积极性。宣传报道应多报道一些在制造业等产业第一线工作大学生的先进事迹,在广大大学生中树立榜样和典型,形成带动大量大学生“进工厂”的一股热潮。
四是改革教育体制,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加快普通高校向职业高校转变的步伐,真正解决普通高校过剩、职业高校短缺的问题。此外, 不妨考虑将一些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技工、厨师、汽车修理工等纳入学历教育中。这样做不仅能激发高校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的热情,还能使教育与生产结合、解决教育 与生产严重脱节的老大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