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僵尸”企业不能再延误

   2016-01-17 14
核心提示:中国经济又至十字路口,改革将从哪里突破?继权威人士2016年1月6日在《人民日报》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本报上期(1月11日)

中国经济又至十字路口,改革将从哪里突破?

继权威人士2016年1月6日在《人民日报》“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本报上期(1月11日)刊发《中国经济温故1998》一文,旨在对十多年前那场深远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改革决策,进行完整的回顾。

该文引发了海内外业界和学界对当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诸多思考与建言。为了将这种有益的探讨持续下去,继上期“专访1998年国企改革亲历者”后,本报将陆续推出经济学人访谈系列,以真知灼见,拨开思想迷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哪些路径可选?改革是否存在主次问题?

权威人士在此前发表的“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文中已有部分表述。权威人士甚至使用了一些较为严厉的词语,来形容当下改革时间之紧迫、“僵尸”企业等问题处置之必要。这些言论近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王小鲁也是较为关注的那群人中的一员。现任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的他,曾两次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早年间一直在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他对目前很多行业出现的产能严重过剩、企业经营艰难等问题有着较为明确的判断。

在他看来,这与上一轮政府大规模投资和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未来宏观政策的重点继续放在刺激投资上,经济面临的问题将会更加严重。

对于中央正在大力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王小鲁认为,供给侧改革应该着力于改善市场环境,培育市场中的创新能力,政府在产业和技术选择方面务 必要慎重,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避免用行政手段代替市场的选择,“在化解过剩产能方面也应如此,比如在国企改革方面,主要应该解决竞争性领域的低效率国 企问题”。

在他看来,下一步关键是要纠正政府的不适当干预和过度保护,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对“僵尸”企业要动大手术,或者重组、改造,或者破产清算,这样才能化解危机,如果总想把包袱留给后面,未来冲击会更大。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A8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A8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建设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08126561号  |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