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滴滴快的宣布完成对Lyft的1亿美元战略投资。Lyft是仅次于Uber的美国第二大移动出平台,跟Uber一样都是从旧金山走出来的明星创业公司
在经历多轮价格战之后,国内移动出行市场格局初定,占据八成以上专车市场份额和九成以上出租车电召市场份额的滴滴快的已初步建立起垄断优势,背靠大佬且已投入重金的Uber中国和神州专车一直试图瓜分滴滴快的的蛋糕,尤其是Uber中国,在获得新一轮融资后,其阻击滴滴快的,在中国开辟一块“新大陆”的野心从未停息过。
根据Uber官方信息,在巨额补贴的刺激作用下,Uber中国的日订单量开始加速追赶滴滴快的,中国市场数倍于美国市场的出行需求让Uber开 始把宝押在这里。从趋势来看,滴滴快的与Uber中国的正面对抗还将继续。两家公司本月均完成新一轮融资,其中滴滴快的最新一轮融资高达30亿美元,大战 一触即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滴滴快的跑到Uber老家牵手Lyft,背后有什么深意?
围剿Uber只是第一步
在滴滴快的入股Lyft的消息公布后,市场即有评论认为滴滴快的这一步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打进美国市场围剿Uber,打乱后者在中国市场的布局节奏。
中国自古就有围魏救赵的传统,通过打击对手核心业务迫使其放弃非核心业务的案例在互联网行业曾经多次出现。滴滴快的通过入股Lyft牵制Uber美国业务,的确能够取得奇效。
受限于美国对本土企业的保护政策,中国企业拓展美国市场一直存在障碍,收购或者入股美国公司是最常见的解决方案。联想就先后通过收购IBM PC业务和摩托罗拉移动顺利打进美国市场。
根据公开信息,滴滴快的与Lyft之间不仅仅是简单的股权交易,双方还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技术和产品开发团队将展开深度合作,在产品创 新和用户体验改善方面实现协同。今后,滴滴快的用户在美国无需下载额外App即可使用Lyft提供的叫车服务,Lyft用户在中国可以直接使用滴滴快的提 供的叫车服务。在中美跨境交流愈发频繁的当下,这种无缝连接无疑会为双方加分。
可以预见到,在滴滴快的加持下,Lyft将有更大底气与Uber展开正面对抗,美国市场面临重压也会拖慢Uber的全球扩张之路,包括中国市场在内都会受到这次跨洋合作的冲击。
当然,很多人都能看到滴滴快的牵手Lyft对Uber的围剿作用,但是滴滴快的的核心目标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滴滴快的核心目标是国际化
6月底,滴滴快的掌门人程维在致股东信中提到,滴滴快的在中国的日活跃用户数是Uber的10倍,在用车次数上滴滴快的订单规模达到Uber中国10倍,是Uber全球规模的至少3倍。
按照投资圈的惯例,在同等条件下,创业公司的估值与用户体量和营业收入挂钩。按照这个估值办法,滴滴快的的估值早就应该超越Uber,成为全球移动互联网行业估值最高的未上市公司。
但是现实情况是,刚刚拿到30亿美元天价融资的滴滴快的估值仅165亿美元,而Uber估值超过500亿美元,Uber中国的估值也达到80亿 美元。这其中的差距不仅仅源于Uber是一家美国公司,更受华尔街老乡青睐,更多是由于Uber是一家全球化公司,其已在全球六大洲的61个国家和地区展 开业务,这让Uber在资本市场的想象空间更大。
早在两个多月前,笔者就断言滴滴快的迟早会打进美国市场,这也会成为这家明星创业公司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虽然从数据上看,滴滴快的早已是全球 最大移动出行平台,但是其业务集中在中国地区,可想象空间远不及全球市场那么大。换句话说,只有在Uber老家与其分庭抗礼,滴滴快的才有可能跨过 Uber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化公司。
与Uber不同的是,滴滴快的的全球化之路走得更加稳健一些。8月份,滴滴快的参与东南亚打车软件Grabtaxi的3.5亿美元融 资,Lyft是滴滴快的第二次投资国外同行,也是其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在中国市场靠血战杀出重围的滴滴快的没有在国际市场复制其成功打法,反而通过投 资海外市场本地优势创业公司的方式破冰,这在某种程度上充满中国古典哲学的智慧。
老话说多一个朋友多条路,多一个敌人多堵墙。对于滴滴快的而言,海外市场是必争之地,但是瓜分蛋糕的方式没有必要像中国市场这么惨烈,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特殊之处,与其花大价钱试错,不如联合当地企业共同开发蓝海市场。
Uber在中国遇到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刷单危机也为滴滴快的提供了借鉴作用。与Uber举重金猛攻海外市场不同,滴滴快的的国际化之路显得更加谨慎、稳妥,这种稳健的打法虽然会分走一部分市场和利润给合作伙伴,但是显然成功概率会增加很多。
创立已经三年多的滴滴快的已经搭建起包括出租车召车、专车、顺风车、代驾和智能公交等在内的一站式移动出行服务平台,其在中国市场已拥有较高竞争壁垒,摆在这家明星创业公司身前的最后一座大山就是国际化,通过联姻Grabtaxi和Lyft,滴滴快的找到了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