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决定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正式启动沪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以下简称沪港通)。沪港通下的股票交易将于2014年11月17日开始。
A股国际化是大势所趋
沪港两市的差异不仅仅在于A-H股折溢价问题,更深远、更长期的意义在于它将为A股打开另一扇门,把全球的机构投资者引入到A股市场。
沪港通与原来的QFII/RQFII差异较大,实为互补。沪港通与原来的QFII\RQFII在投资者范围、投资标的限制、额度限制、锁定期、 投资成本等方面差异较大。沪港通在各个方面更具备吸引力,但也难以形成完全替代,实为互补。沪港通正式开启之后,海外投资者可能主要通过沪港通渠道交易大 盘股,QFII/RQFII额度则主要用于其余中小市值股票的交易。因此,如果沪港通开启,整体将实实在在地给A股带来增量资金。
海外增量资金介入值得期待。中长期看,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一步。经过测算,如果随着沪港通以及随后可能带来 的中港基金互认、A股被纳入到MSCI指数EM当中等事件逐步推出,中性假设估计最终给A股带来的增量资金将达到8000亿-12000亿元人民币。
而与此同时,由于国内利率在大半年来的货币宽松条件下持续走低,债券资产吸引力逐步下降,国内保险等大资金对于权益类资产的偏好也进一步提升。 必须重视边际资金的边际力量,顺势而为,海外机构投资者比例的增加将使得A股的估值体系国际化进程加速、投资风格更加回归投资本源。
“美股化”特征更显著
关于沪港通开通后,到底是A股港股化,还是港股A股化?我们的答案却是:大概率应该是美股化!
香港市场的本土公司相对占比低,信息不对称以及制度的特殊性造成的“港股模式”,实际上是海外投资者投资中国的一种极致的缩影;而概念、主题、 壳资源横行的“A股模式”则是本地人投资中国的另一种极致。资本市场的开放和融合将使得两边的边际增量投资者对两边的市场进行改造,最终可能形成“美股 化”的平行世界。全球配置资金将继续在蓝筹类股票定价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本地化资金则继续在新兴科技成长股方面发挥重要定价话语权。
蓝筹龙头最值得看好
寻核心资产,最看好蓝筹龙头。中长期来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蓝筹龙头”将重新成为核心资产,重点可关注国际竞争力、盈利能力与估值水平、高息 率的“类债券”资产和国企改革。同时,稀缺标的方面可重点关注军工、中药、白酒等相对独特的行业。随着近期蓝筹股行情火爆,AH折溢价几乎被消除殆尽,A 股估值水平偏低的行业或有估值修复。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重点建议关注券商(业绩增速较快、监管层放开负债渠道和净资本监管、净资产收益率有提升空间,行业景气度向上)、保险(成本端利率下行、资产端债券和股票市场景气度提升)、交运(上海机场、厦门空港,国际估值水平远远高于国内;大秦铁路、铁龙物流)、建筑工程(高息率、受益于一带一路)、汽车家电(业绩增速稳健、有国际竞争力、高息率,关注上汽集团、格力电器、美的集团)、银行(高息率、尤其是H股买不到的,例如浦发银行)、机械(部分受益于一带一路,尤其是高铁板块的南北车)、具有稀缺性的白酒(贵州茅台、洋河股份)、中药(片仔癀、云南白药、天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