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成中国经济命脉 不能让农民变城市贫民

   2014-10-19 湖北日报23
核心提示:记者刘天纵 实习生翟玉盼编者按谋划经济新棋局,打造发展新引擎。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

记者刘天纵 实习生翟玉盼

编者按

谋划经济新棋局,打造发展新引擎。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将长江经济带提升到了新的战略层面。

昨日,中国区域科学协会、长江经济战略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合在汉举办2014年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年会暨“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为 核心—创新、集聚与区域发展”主题研讨会,并举行了首届中国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就长江经济带以及这一国家战略下的湖北机遇与挑战等问题,展开学术探讨、 智慧碰撞。

学界专家、商界精英,共襄盛会,为长江经济带建言献策。现将精彩观点集纳如下,敬请关注。

长江经济带,具体是什么样?昨日,北京大学秘书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长江经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用一幅图片作了生动诠释。

夜间卫星航拍图上,只见万家灯火,如同点点繁星,交织成一道“银河”。而串起这道“银河”的,便是由一个个城市群组成的长江经济带。

五省属“泛珠”,需充分接受珠三角辐射

“目前,在长江经济带上,真正成气候的城市群只有长三角。”指着夜间灯光最亮的那片区域,杨开忠说,城市集聚是一个由点到面的过程,因此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一定要循序渐进、顺其自然。

杨开忠认为,城市群的形成有其内在规律,包括三个最基本的过程。首先是中心城市化,即一个区域的人口、经济活动逐步集中到一个中心城市里;其次 是都市郊区化,即人口、经济活动由中心城市向郊区转移拓展。最后是都市连绵化,即都市区域不断增大,出现不同都市区域间的首尾相连。但是,长江经济带的城 市群发展极不平衡,江浙沪的GDP占了整个经济带一半,要素资源向优势地区集中,导致长江中上游不少城市群发展仍处于前两个阶段。

“规划中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未来非常不确定。”杨开忠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距离过远,武汉、长沙、南昌之间的距离约350公里。而上海 到南京的只有295公里,其经济辐射能力也远胜过中部城市。此外,长株潭城市群不是向武汉靠近,而是向珠三角发展。尤其是湖南、四川等地区,受珠三角的影 响,甚至大于受长三角的影响,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中,有5个是泛珠三角成员。因此,发挥好珠三角对长江经济带的辐射引领作用十分重要。

“城镇化是一个自然过程,切不可拔苗助长。”杨开忠坦言,城市体系一旦分散化,单个城市低密度的蔓延,将影响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与新型城镇化道路背道而驰。

工农要互补,不能让农民变城市贫民

长江经济带的新型城镇化到底如何推进?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认为,首先就要解决一城独大的问题。如武汉在湖北一城独大,周边的孝感、黄石、咸宁都比较小,因为武汉在湖北的吸引力太大,把周边资源都吸引来了。

肖金成指出,依托水运物流优势,未来,在长江干流上可以崛起很多大城市,黄石、荆州、宜昌都有很好的条件,但在支持这些港口城市群做大做强时,一定要注意工农互补,不能让从农村转移出的农民沦为城市贫民。

“城市群要有经济联系,要用城市群,带动经济区。”肖金成说,城市的发展伴随着产业的集中和人口的集聚过程,也是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城市群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主要载体,一定要有发展产业、提供就业、服务保障的能力。因为有产业的城市,才有条件谈城镇化。

“在全国农民工流出的前10名省市中,有8个位于长江经济带。”湖北省社科院长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智敏认为,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 镇,完成农民到市民的转变,而不是建高楼、建广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不以牺牲农业和生态为代价,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和市 民共同富裕。

东西双向开放,打造武汉国家中心城市

“长江经济带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四成,但其发展潜力远没得到充分发挥。”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表示,早在上世纪80年 代,国家就提出加快沿海和沿江地区开发开放,希望通过上海带动长三角及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但如今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分化依然明显,发展差距不断扩大。“核 心原因是空间距离太远,龙头上海对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带动作用有限。”

目前,珠三角、长三角的GDP增长速度正在放缓。未来几十年,单靠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城市群支撑经济增长的局面已经不现实,急需在中西部、东北地区创造一批新的经济增长极,建设一批新的国家级重点开发轴线和增长带,形成多中心网络开发新格局。

魏后凯认为,从发展战略来看,必须改变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发展不协调的局面,把重点放在中上游地区,让长江实现双向开放、联动发展。以长三角、 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为核心,以上海、重庆、武汉为极核,推动上中下游三个板块互动;以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为核心,向东、向西双向开放。

“复兴大武汉,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战略选择。”魏后凯建议,湖北要打造“一主三副战略”,即打造武汉国家中心城市,以及宜昌、襄阳、黄石三大都市圈。打破武汉一城独大的“灯下黑”的局面,把武汉“1+8”城市圈的“8”发展起来,形成“哑铃型”城市格局。

打造长江城市群连绵带

秦尊文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

长江城市群连绵带正在形成,要把长江经济带打造成城市群连绵带。

打造长江城市群连绵带,要制定长江城市群连绵带的合作发展战略,打造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加快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建设;要加强长江流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搞好沿江产业协调布局;推进新型城镇化等发展,使长江经济带真正成为中国经济新支撑。

在长江经济带中,除三大流域性城市群外,还有已经成型的三大区域性城市群—皖江城市带、黔中城市群、滇中城市群,都是省内城市群。在湖北与重庆 之间,在四川、云南、贵州毗邻地区,可以培育新的省际城市群—三峡城市群、川滇黔城市群,对整个长江经济带发挥重要的衔接作用。

沿长江发展绿色产业

乔然 国家5A景区质量标准专家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的命脉,也是中国生态的命脉。亿万年的黄河出现了断流,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国际环保组织警告中国,按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长江也将断流。因此,有人建议把《黄河大合唱》歌词改为—“保卫长江,保卫环境,保卫全中国”。

城镇化发展异常重要,但是中国的城镇化走入了一个误区。过去一些地方发展靠卖地,搞得满街都是高楼大厦,人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就像笼养鸡。比 尔·盖茨说:“未来一个超过我的人,一定在健康产业上。”PM2.5超标,出门戴口罩……现在人们都在逃离北上广,长江这个中国绿肺,是发展旅游业、环保 业、养生业最理想的产业聚集带。未来15年,中国人对绿色健康产品的需求会出现井喷。

做好区域产业“加减法”

吴传清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实施长江经济带这一国家战略,给长江沿线城市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让中西部区域面临产业发展雷同、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的局面。

在抢抓“新丝路”机遇时,长江沿线省市纷纷在铁路上做文章。例如汉新欧、渝新欧、蓉新欧等国际班列,相互抢货源,结果均面临货源不足的难题。

区域之间产业要做好“加减法”,实现错位发展、合作发展。例如旅游产业,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四省已签署合作协议,旅行社抱团招客。而汽车产 业方面,合力拓展国际市场,已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汽车企业的共识,三省汽车及配套企业都已开始尝试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设计。三地可以东风为龙头,整合湖 南、江西的资源优势,共同打造长江中游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应按发展水平划分区域类型

周毅仁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区域政策与区域合作处处长

近年来,我国区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出台了若干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性文件,较好地解决了因地制宜、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问题。但是,由于缺乏相关体制机制的配套,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仍没有较好地解决。

因地制宜,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可以更多地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但是,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通过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才能解 决。要在目前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四大板块的基础上,严格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将全国区域划分为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等类型,从而为研 究制定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相关政策奠定基础。

多打“桥牌”少打“麻将”

冯军 爱国者数码科技总裁

打配合双赢是“桥牌”思维,下绊子拆台是“麻将”思维。中国品牌在国际上打不响,与热衷内斗拆台的“麻将”思维模式有关。如今,在湖北买不到湖南烟,在重庆喝不到湖北酒,已成为普遍现象,省际有断头路、办证审批慢等,也是顽疾难消。

长江经济带九省两市,各地发展也要杜绝“麻将”思维,以开放的心态多“露馅”,让好政策多推广,好思路多分享,多让合作伙伴共赢,多让讲究诚信的企业赢。唯有如此,才能让长江经济带成为合作共赢的信任纽带。

经济发展,生态先行

文传浩 重庆工商大学教授

打造长江经济带实现全流域共同发展,沿线11省市首先要共同治理好母亲河,经济发展,生态先行。

近些年来,长江生态环境遭受到了重大破坏,尤其是中上游部分省市不顾实际情况,学习下游江浙地区,大建工业园、化工区,导致土地污染、水污染事件层出不穷。保护好长江,是各地合作最紧迫的问题。

国家必须做好长江流域一体化顶层设计和规划,避免区域之间恶性竞争。同时要建立一套上中下游生态环境合作机制,对做出“牺牲”的省市给予资金支持。建议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每年定期召开由政府、企业、高校等共同参与的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论坛,共同探讨长江生态保护问题。

长江经济战略研究中心“扩容”

再聘15位知名专家

(记者雷闯)昨日,长江经济战略研究中心再次聘请了15位知名专家,并现场发放了聘书。

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在省委宣传部直接指导下,于今年元月创办了长江经济战略研究中心。该中心是由从事区域发展及相关领域研 究的政界名流、学界专家、商界精英组成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的研究机构,旨在打造一个与长江经济带发展进程相适应的重要智库平台。北京大学秘书长、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教授担任中心主任,并聘请了国内区域科学领域的顶级学者担当专家团队。

此次新聘的15位专家包括:南开大学教授郝寿义,北京大学教授李国平、沈体雁,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孙久文、张可云,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 研究所所长肖金成,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赵晓雷,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魏后凯,武汉大学教授张建清,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赵作权、方创琳,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总工程 师王笑京、副研究员徐瑛,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璟,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谢燮。

文字整理:记者雷闯 刘天纵 实习生翟玉盼 摄影:记者王子毅 刘天纵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A8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A8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建设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08126561号  |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