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GDP警报
微刺激竟成不刺激,中央全面督查纠错
原本对GDP数字十分敏感的一些地方政府,仿佛一夜之间“脱胎换骨”了,面对一系列微刺激政策,竟然落实不力,以至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认识到有些地方“为官不为”后“拍了桌子”。
中国政府网报道,在5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批评一些不作为的地方官员是“尸位素餐”。这显然已不是极个别的案例,在地方财力紧张和人事变动频繁的客观背景下,一些地方官员主观地把微刺激简单理解成了不刺激,结果导致改革和调结构推不下去。
“现在这种气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某中部省份省政府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目前在反腐的高压态势之下,一些地方官员最关 心的,不是怎么做事,而是怎么不出事。对此,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指出,有的地方官员把自己的“乌纱帽”看得太重而忘了自己的职责。
尽管刚出的5月PMI和PPI数据不乏亮点,但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均表示,这还不能得出中国经济向好的结论。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称,“中国经济下行的趋势还没有结束。”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认为,目前的微刺激将会持续一段时间,接下来的重点是要抓相关政策的落实和执行。
记者获悉,国务院已经于6月6日发出通知,要求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并要对政策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的官员进行问责。
被误读
6月5日,新华社连发三篇评论文章,为刺激与改革的关系正名,指出微刺激不等于缓改革。
2013年6月,英国巴克莱银行提出了“李克强经济学”概念,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论述就是“不刺激”。随着“李克强经济学”在国内外广泛传播开来,刺激与改革是相对立的这一思维定势也开始根植于很多人的心中。
新华社评论文章指出,刺激和改革并不对立,部分刺激措施同时也是改革措施。“微刺激”的目的在于夯实促改革的宏观经济基础,在于为改革赢得必要的时间和空间。
“目前调结构、促改革依然是重中之重,但微刺激也是很有必要的。”连平认为,现在经济增速下滑非常明显,地方的压力比较大,企业经营十分困难,如果任由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则后果会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调机构促改革还能做得好吗?”他反问道。
其实,中央政府早已经注意到了经济下滑问题的严重性,并推出了一系列定向发力的微刺激政策。这些政策的内容涵盖税收、棚户区改造、铁路建设、金融支持、稳定外贸等各个方面,还在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出了一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
结果这些微刺激政策在地方层面落实过程中走样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市场反应是好的,但确实存在落实不到位等现象,使得一些好政策没能取得预期效果。
“我在基层调研时注意到,有些地方确实出现了‘为官不为’的现象,一些政府官员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敷衍了事。”李克强说。
随后,国务院召集部分省市大员进京,召开了经济工作座谈会,李克强在会上要求,今年时间将过半,要抓紧推进各方面工作,不得拖延。
不作为
不可否认,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微刺激时的懈怠,有其难以解决的客观原因。最直观的逻辑是,一方面是房地产行情低迷,土地卖不出去,财政收入锐减;另一方面是财税政策在支持实体经济上减税、退税动作不断,收入下降支出却增加,地方政府想有大动作稳经济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问题是,有客观困难就要想办法解决,不能依然按旧的模式办事,更不能由此“为官不为”。
“中央的宏观经济政策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具有针对性,但地方官员的思维模式却一点也没有变。”谭雅玲指出,本届中央政府在深入调研了解实际情况 方面做得非常好,做出的决策也比较契合实际。相比之下,一些省市的地方官员则不能做到这一点,他们还是在按照过去的惯性在做事。
谭雅玲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处于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这跟地方官员的所作所为有很大的关系,“一是惯性和惰性太严重了,二是思维和思路太僵化了,三是破解一些难题的胆量和心理准备并不充分。”
除此之外,上述中部省份官员则抱怨,目前公务员队伍里人心不稳,很难高效地开展工作:一方面,自去年以来,普通公务员的隐性福利被取消,基层队伍的积极性受挫;另一方面,愈演愈烈的反腐风暴也使得地方上的一些领导不敢多做事,不敢在这个敏感时期“出风头”。
“反腐可能会让一些官员束手束脚。”李迅雷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谭雅玲则指出,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一些地方官员的心态出了问题, 没有把心思着力点放在“正能量”上,“作为一名主管干部,只要你有作为,就算做错了,大家会和你较真么?只要你做得是正常的、正当的,谁会去查你?”
无论如何,地方经济的疲态已尽显。
在此次国务院召开的部分省市经济工作座谈会上,黑龙江、河北和山西的省长都应邀出席,而这三个省份的一季度GDP增速排在全国末尾;其中,黑龙 江从去年一季度的9%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4.1%,河北由9.1%下降到4.2%,都巨降了4.9个百分点。山西则由9.5%下降到5.5%,下降幅度也 达4个百分点。从全国范围来看,GDP增速“刹车”的迹象也十分明显,共有27个省市区的GDP增速回落。
动真格
经济不能承受之重。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5月PMI继续回升,达到50.8;虽然PPI仍为负增长,且仍在荣枯线50以下,但降幅继续收窄。此外,5月的外 贸情况也有所改善,由前4个月的下降3.1%转为增长1.5%。尽管如此,李迅雷还是表示,短期的月度数据还不能反映经济的走势。
谭雅玲进一步指出,PMI向好跟经济的周期和采购经理的预期有很大的关系,并不能说明实体经济有起色,这一点从PPI连续27个月负增长就能看 出来。至于外贸,虽然看起来有增长,贸易顺差也在增加,但进口意愿下降也反映出了国内企业经营困难。“我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并不乐观。”她说。
接下来的6月比较关键。李迅雷认为,如果6月份的经济数据恶化,经济继续下滑,那么不排除微刺激会被加码。而连平则认为,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出现,短期内宏观调控不会有大的动作,微刺激不会加码,只是会加紧落实。
实际上,落实政策已经成为中央的工作重点。6月6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要求,各牵头单位要加大年度工作要点的推进落实力度,到人到事,凡事都要有人去管、去盯、去促、去干。
李克强在部分省市经济工作座谈会上也针对各项政策发出了落实的“动员令”: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是各级党委政府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各地区、各部门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不能敷衍了事,更不能为官不为。
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工作将在近期全面展开。6月25日前,各地区各部门开展自查并向国务院上 报自查报告;6月25日至7月5日,国务院派出8个督察组分赴有关部门、单位和部分省区市进行实地督查;7月10日前,各督察组将督查报告上报国务院。
据了解,这次督查将包括19个方面的重点内容,还将邀请全国工商联和部分研究咨询机构等独立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向国务院提交评估报告。
6月12日,全国工商联的一位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他已经听说了此事,但还没有接到通知。此前,全国工商联已经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做过民间投资36条和中小企业29条的相关评估工作。
“落实这些微刺激政策肯定会起一定的作用。”李迅雷表示,微刺激可以避免经济出现大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