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结构成首季亮点:第三产业占比升至49%

   2014-04-17 4
核心提示:调结构成首季亮点 第三产业占比升至49%每经记者 金微 发自北京编 者 按7.4%中国经济今年首季同比增幅,尽管比上季度小幅回落,但

“调结构”成首季亮点 第三产业占比升至49%

每经记者 金微 发自北京

编 者 按

7.4%—中国经济今年首季同比增幅,尽管比上季度小幅回落,但这一数据仍高于此前经济学家预测中值的7.3%。可喜的是,虽然经济增速放缓,但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也有所加快;而且,结构调整开始见效,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49.0%,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内需贡献继续提高,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为64.9%。这应该与决策层保持定力、主动作为,着力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密切相关。

2013年,中国经济“软着陆”,减速而未失速,增长率7.7%;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7.5%左右,物价涨幅在3.5%左右。推动改革、调整结构、改善民生,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底气十足的理由。

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0%,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一季度经济运行中有一个最突出的亮点,就是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继续取得新进展,首先是产业结构继续得到优化。

专家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不会出现大变化的情况下,更需要通过产业政策来调整结构。盛来运表示,把速度降下来有利于调结构,特别是有利于市场机制发挥倒逼作用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工业结构现积极变化/

调结构目前已成为经济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一系列举措,结构调整的效果已慢慢显现。去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第一次超过第二产业比重,目前第三产业的比重和增速持续保持。

盛来运说,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说中国经济已经由工业主导型的经济转向服务业主导型的经济,由投资主导型的经济转向消费主导型的经济,“但是这个过程正在加快,这种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宏源证券固定收益总部高级分析师范为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前经济运行情况下,通过调结构促改革来稳增长,从具体的数据来看,第三产业的占比提升明显,“但调结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的结构调整是重中之重。”

范为说,这届政府不搞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无论是在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方面都没有扩大,但是在产业政策上有重大调整,比如支持高铁和高端制造业,以及节能减排等措施的实施,还有化解产能过剩等,“用市场倒逼的方式调整结构。”

当前的经济增速对于调结构也有好的影响。盛来运说,在新的阶段主动把增长速度降下来有利于调结构、转方式,特别是有利于市场机制发挥倒逼作用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去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频频出海,尤其是高铁逐渐成为我国一张外交名片,极大地提升了国内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铁路系统人士表示,高铁出海不仅能拉动国家经济,也将为中国高铁装备工业进一步提升技术含量和产能带来良好的推动。

盛来运说,第二产业中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要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速高3个百分点。“这些方面说明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产业结构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世界经济主管高连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工业目前在大型装备制造方面已经发展到了世界前列,但 在“精密制造”领域却非常落后。“精密制造是中国实体经济的短板,目前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投入严重不足,精密制造本身可以创造大量的增长,中国经济转 型主要靠精密制造。”

转型升级需技术创新

4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中国将从三个方面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即向改革要动力,向调结构要动力,向改善民生要动力。

李克强指出,要向调结构要动力,围绕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和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以结构改革推动结构调整。“已经出台和还将陆续推出的一系列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将对稳增长持续发挥作用。”

目前,在二三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国务院先后出台多项举措,其中税收政策是重要方面,包括“营改增”试点扩围以及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等。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高梁认为,过去一段时期,我们过于依赖出口,依赖房地产投资,过于依赖外资对中国技术进步的支持作用。“这使得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个槛,就是产业优化升级这个槛,如果过不去经济就会停滞。”

高梁认为,“转型升级需要技术创新,目前我们的产业政策出了些问题,有放任市场自由的原因,导致我们只能站在产业链的低端,人家永远站在高端。”

另一方面,结构调整又需要避免政府的偏好,过去每当经济下行时地方政府就放弃原则,采用保眼前数据的运动式投资,为保增长放弃调结构的机会,其结果是调结构被放在一边,使得我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一次次遇到阻力。

范为认为,调结构本身是一个市场配置资源、决定价格的过程,如政府过多干预,这些钱不会百分百地投入到调结构中去,而主要是投资房地产和基建,“现实问题的是需要迫使政府改变资金用途。”

目前,国务院正通过政策手段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引入社会资本,而这些社会资本的进入正在影响着投资结构。盛来运也提到,从投资本身的内部结构来 看也有一些积极变化,比如第三产业的投资,还有民间投资的比重在持续提高,“民间投资的比重今年一季度比去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达到64.8%。”

《《《

7.4% 首季GDP增长减速 但“没有越出上下限”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广受关注的中国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终于浮出水面。

昨日(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282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分产业看,第一 产业增加值7776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57587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62850亿元,增长7.8%。从环比看,一季 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4%。国民经济开局平稳,总体良好。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今年的经济增速目标区间是7.5%左右,稍微低一点、高一点都是在区间范围之内。从全世界范围来讲,7.4%的速度也是比较高的速度。

昨日晚间,国务院常务会议新闻稿中明确称,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开局平稳,经济增速、就业、物价等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年度预期目标范围,没有越出上下限,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

在政策取向上,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政府针对一季度经济增速放缓已经出台了系列融合调结构和促改革的稳增长政策,这些政策已经开始起作用,3月份一些宏观数据已经出现改善迹象。

一季度经济增速放缓至7.4%/

前3个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6832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6%,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

连平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资金是制约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1~3月投资资金来源增速为12.8%,比去年同期回落6.8个百分点,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18.2%,国内贷款增长15.3%,自筹资金增长15.6%,利用外资下降6.2%。

此前海关发布的一季度出口数据呈现负增长,盛来运表示,今年以来,美国遭遇“严冬”,新兴经济体受金融等因素影响,下行压力比较大,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我国的出口。

渣打银行宏观分析师李炜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经济增长脚步放缓的深层次原因还是经济增速在向潜在增长率靠近,传统行业在经济总盘子中占比仍然较大,并且态势不佳,结构调整仍是进行时。

这点可以从与GDP高度相关的工业增加值数据中得以印证。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7%,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

盛来运表示,今年以来各级政府加大了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也加大了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一些地方宁愿把经济增速降下来,也要追求绿色发展、追求可持续发展,这是值得鼓励的。

经济仍处于合理区间/

今年以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已经多次阐述“区间调控”概念,因此经济增速是否处于合理区间成为衡量经济运行的关键。

盛来运说,更重要的是看就业和收入,稳增长的目的是为了保就业,保就业的目的是为了保民生。从就业、收入这些方面的指标来看,一季度情况总体还是不错的。“国家统计局调查失业率的数据,虽然没有对外发布,但是从内部掌握的情况来看,总体是稳定的。”

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表示,7.4%的GDP增速在合理区间之内,零点几个百分点的确不需要纠结,经济有自己的规律,特别是季节性因素的影响,7.5%也只是一个引导指标,并不是达不到就会出问题。

联讯证券宏观分析师杨为敩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之所以会出现这一情况,主要在于服务业对实体经济存在超预期的拉动作用。改革政策所提及的 城乡土地流转以及城镇化政策已经在部分地区得以实行,并且已经体现在价格因素上。他说,这部分因供给释放出的需求很可能长期成为经济转型阵痛期的最大托底 力量,但由于二、三产业的弹性商值尚维持在稳定位置上,故短期经济难以脱离工业波动的约束。

盛来运在新闻发布会上也和大家分享了一些结构调整的成果,其中包含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比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高0.5个百分点。

“一季度经济增速稳中略缓,但运行在合理的区间,并且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仍在向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盛来运表示。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国经济潜力很大,问题也不少,增长面临着资源、资金、人口等各种瓶颈,虽然转型改革是出路,但这又会给短期经济带来阵痛。

二季度经济将企稳回升/

连平表示,近期政府已经出台系列结合调结构和促改革的稳增长政策,政策的微调可能对二季度经济增长产生稳定作用,我国经济增长有出现企稳回升的可能性。

中信证券给出了同样的判断,该机构认为,随着一系列改革政策的陆续落实,全年经济不会一路下滑,而将呈现前低后稳的格局,全年增长7.5%左右。

从经济运行数据来看,好转迹象已经开始出现。3月份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相比1~2月份已经有所回升,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3月份的累计同比增速比1~2月份回升了2.1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1~3月份累计增速则比1~2月份回升了0.1个百分点。

一位接近决策层人士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的政策储备和去年以来宏观经济的调控经验足以使得经济在合理预调微调范围内即可保证在合理区间运行,并为改革留出空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说,为了发挥积极财政的作用,在执行年度预算框架下,应适当加快财政支出进度。

事实也是如此,今年1~2月,我国财政收大于支7853亿元,盈余额同比大幅增加1533亿元,财政政策对经济是紧缩性的。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的国家预算内资金同比增速已经从2月份的5.3%大幅提升至18.2%。

而在货币政策方面,李炜认为,目前稳增长是宏观调控中较为关键的内容,改革更多是为中长期发展积蓄动力,而短期货币政策适当放松对经济的拉动会较为明显。“如果投资项目没有资金驱动也很难落地,央行可以适时下调存准率。”

《《《

16.8% 房地产多项指标回落 谈“硬着陆”为时尚早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房地产数据下滑在一季度经济整体下行的背景下,更为显性化。

昨日(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3月,房地产开发投资达1533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8%,增速较2月回落2.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累计投资达到10530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较2月回落1.6个百分点。

谈及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落的原因,链家市场研究部分析师张旭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今年初市场持续冷淡,部分中小城市以及大型城市中新建商品住房项目出现价格下调,大部分市场主体对楼市预期发生变化。

机构:景气指数还将低位运行

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因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拉低固定资产下滑0.7个百分点,不仅投资,销售等多项房地产相关指标都出现明显放缓。

今年1~3月,住宅新开工面积2123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7.2%。住宅施工面积为393206万平方米,同比增速为11.4%,为2013年以来的最低涨幅。一季度房企全国土地购置面积为599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

张旭表示,今年房地产交易市场低迷影响了房企开发和拿地的热情。一季度住宅新开工量大幅下降,竣工规模也有一定程度缩小。

前3个月,全国住宅销售面积1782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7%,降幅较上月增加4.5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13263亿元,同比下降5.2%。其中,住宅销售额为11075亿元,同比下降7.7%。

张旭分析称,信贷政策较为反常地持续收紧,不仅银行批贷严格,利率也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对于刚性购房者而言,大大增加了购房难度和购房成本。

从库存看,全国范围内的商品住宅待售面积为34665万平方米,尽管增速降低,同比涨幅依然在两成以上。尤其是部分三、四线城市,库存压力已凸显。

中金标准数据最新发布的“百城办公楼投资收益指数”指标显示,由于看淡后市,不少城市急于兑现的开发商及个人业主调低了房屋售价,全国近半城市的房价因此出现调整。

记者梳理资料发现,这些投资收益下降的城市中,不乏有北京、青岛、长沙等住宅、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同时下降的一、二线城市。

张旭说,今年全国“两会”提出“双向调控”思路后,目前还未出现明显政策放松信号,因此定向宽松的调控思路暂时没对市场信心起提振作用。

近期多个城市降价加深购房者降价预期,链家地产预计,短期内市场难以大幅升温,房地产景气指数还将低位运行。

统计局:确保平稳健康发展

根据北京市住建委数据,4月1~14日,北京二手房住宅签约套数为2964套,创2009年来同期新低。新房成交同样创下历史同期低位。

众所周知,房地产无疑是中国经济最具分量的行业之一,一季度低迷的行业数据使得地产“硬着陆”的说法甚嚣尘上。

不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房地产市场的这种新变化,既是市场主动调节的一个结果,也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我相信相关部门会紧 密跟踪房地产市场的变化,根据新变化进一步完善房地产调控的政策,着重建立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房地产市场“硬着陆”的说法,忽视了中国楼市的高成长性,新型城镇化这样一个大蛋 糕,需要房企积极参与,居民收入在增加,未来会有一波刚需向改善型需求转变的可能。国内某大型房企人士同样认为,目前有很多项目蓄客量已经超过楼盘数量, 但是推盘节奏有政策限制、销售时点等多方面考虑,大地产商资金也并不是太大问题。

张旭表示,中长期看,市场的阶段性回暖还会出现,但房地产行业投资增速短期预计会持续保持在20%以内,距回归景气还有较长时间。

《《《

300万 一季度城镇就业人数增加 未受GDP回落影响

每经记者 韩冰 发自北京

尽管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较去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但并未对就业形势造成负面影响。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昨日(4月16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称,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300万,比去年同期继续增加,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就业未受GDP回落影响

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2014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要达到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国家统计局前总经济师、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表示,如果要解决1200万新增就业人数,经济增长就不能低于7%。因此,早前曾有不少人士担心,GDP增速放缓会对就业造成冲击。

但盛来运昨日说,国家统计局调查失业率的数据,虽然没有对外发布,但是从内部掌握的情况来看,总体是稳定的。并且,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测调查显 示,一季度外出打工6个月以上的农民工同比增加了288万人,增长1.7%。盛来运认为,这些数据表明一季度的就业形势是稳中向好的。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发展经济学研究室主任魏众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虽然一季度GDP增速有所回落,但7.4%的增长速度仍处于中高速水平,因此,它所创造的财富增量和对劳动力的需求都在扩大和增加。

盛来运认为,劳动力供求结构变化也是一季度就业未受影响的原因之一。去年年底,人社部副部长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12年我国的劳动力资源总量首次出现了绝对下降的情况,比2011年劳动力的供给减少了345万。

而去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数据显示,2013年的数量是在2012年继续减少的基础上又减少了244万人。盛来运认 为,这有利于就业矛盾的缓解。因此,面对外界对经济增速为何并未影响就业的质疑,盛来运说,中国劳动力就业形势的变化与经济本身的运行仍然是合乎逻辑的。

一季度经济情况总体不错

此前,李克强总理在博鳌论坛上强调,只要保证充分就业,经济增速比7.5%高一点还是低一点都属于合理区间。

包括民生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联讯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杨为敩在内的多位专家均认为,虽然一季度GDP增速回落到7.5%以下,但并没有伤害就业。

管清友说,尽管经济增速有所下调,但增长水分被挤掉,比如,以前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吸纳80万就业人口,目前可以吸纳140万~160万人就业,因此,就业压力不会太大。

魏众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静态地看7.4%的增长速度,是可以接受的。如果第二、三、四季度的GDP增速继续保持在7.4%及以上水平,就业就不会受到影响。

盛来运表示,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2%,比去年同期有所加快。盛来运认为,一季度居民收入形势不错,缘于良好的就业形势。

《《《

10.1% 农业比重创4年新低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每经记者 张雯 发自北京

昨日(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显示,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776亿元,同比增长3.5%。《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 2011年至今同期经济数据发现,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最低,为6.06%,2011年占比为6.11%,2012年为 6.38%,2013年为6.24%。

尽管农业增加值比重在下降,但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300万,同比继续增加,同时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0.1%。

近日,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公布的《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3~2014)》绿皮书(以下简称绿皮书)预计,201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将下降到9.8%,进入10%以下的时代。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由于统计口径不同,第一季度与全年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存在差异,并且由于农业季节性问题,现在还看不出比重下行 对全年带来何种影响。但总的来说,与前三年同期数据相比,这个比值下行是正常现象,恰说明了二、三产业比重加大,经济发展平稳。

农业增加值比重进一步走低

社科院绿皮书指出,考虑到我国农业生产可能会结束全面普遍增产时代,进入新一轮的农业结构调整阶段,特别是国家已经明确提出要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更加注重农业资源 “休养生息”,预计201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回落。

“一般而言,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是四个季度中最低的。”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整体发展趋势应是农业 GDP下降。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应该是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渐渐下降,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但即使如此,目前尚难以判断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的走 向,可以肯定的是,后三个季度的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会高于一季度。

农业部经管司司长张红宇曾表示,从全球的发展经验来看,农业增加值占整个GDP的10%是国民经济的转折点。发达经济体的共同点是,农业增加值 在GDP的比重越低,恰好是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和强度越高。目前,中国农业产值占比会向低于10%的比重发展,这意味着要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农村中转 移出来,而农村种田大户和家庭农场将获更大支持。

“农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在下降,还会进一步下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此前表示,“这丝毫不意味着农业的地位会下降,不管怎么发达,吃饭的事少不了;不管如何先进,农民问题必须解决。越是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就越要重视农业现代化,否则发展的步伐就会不稳。”

农民人均收入连续4年增长

对于农业增加值占比逐年下降,有专家学者担忧,农民收入、务农生产、享受补贴是否会受影响。

“不足10%的农业GDP由9亿农民来分享,人均不多,但对农民极其重要。”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认为,未来 20~30年,中国农业GDP占比将继续下降。虽然务工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占比越来越大,但至今农民收入中仍有约50%来自农业,因此如何将农业GDP留 给进城的农民显得非常重要。

尽管农业GDP占比在逐年下降,但社科院绿皮书指出,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连续第4年超过9%,工资性收入首次超过家庭经营纯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的贡献率达到59%。

张晓山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虽然目前按照户籍有“9亿农民”的说法,但实际上还在坚守农业生产的农民数量远没有这么多,多数农民存在“兼业”,即农忙时种地,农闲时打工,因此农业GDP占比逐年下降并不会对农民收入造成很大影响。

宋洪远认为,在农业GDP占比逐年下降的背景下,应当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特别是相对“兼业化”而言的专业化,以使专业户获得与兼业户或外出务工人员相当的收入水平。专业化的发展方向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A8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A8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建设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08126561号  |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