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息中心预计:一季度GDP增长保持在7.5%左右

   2014-03-10 18
核心提示:进入2014年,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继续巩固,新兴经济体增长有所放慢,全球经济总体上进一步改善。2013年我国经济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进入2014年,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继续巩固,新兴经济体增长有所放慢,全球经济总体上进一步改善。2013年我国经济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和积极因素会 继续发挥作用,经济体制改革也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宏观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与此同时,产能过剩问题、财政金融潜在风险、房地产市场分化等矛盾和 问题继续积累,经济仍存在下行压力,2014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将稳中趋缓。初步预计,一季度我国GDP将增长7.5%左右,CPI将上涨2.4%左 右。建议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城镇化为抓手扩大内需潜力,加快国有企业、要素市场、财税等领域的改革,夯实使宏观调控政策更好发挥 作用的微观经济基础。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形势课题组

一、固定资产投资将小幅回落

投资需求如何仍是分析判断当前经济走势的关键。一季度,制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财政投资增速减慢。201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 执行力度弱于往年水平,政府资金对投资支持力度减弱。2013年财政收入增长达到10.1%,超出预算目标2.1个百分点,而财政支出与预算数基本持平, 仅增长10.9%。其中,国家预算内投资全年增长17%,增幅同比放缓12.7个百分点。二是社会融资规模缩小。在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加快、地方政府融资 平台与影子银行规模扩张、国际资本跨境流动变化剧烈的背景下,2013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控制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 下半年社会融资规模为7.14万亿元,比上半年减少3.0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8496亿元。三是资金成本上升。地方政府、国有企业集中的产能过剩行 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等缺乏利率弹性的部门资金需求旺盛,在政府加强房地产调控以及银监会加强平台贷款管控后,上述部门大量通过发行债券、银信理财合作等影 子银行进行融资,社会资金集中流向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和房地产领域,造成相关领域债务水平过快上升,其他实体经济领域资金匮乏,市场利率居高不下。四是新 开工项目增长缓慢影响后期投资。2013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增长14.2%,较上年大幅减少14.4个百分点,意味着今年后续投资将有所放缓。五是 2013年年中以来,房地产销售面积与销售额增速逐月回落,三、四线城市商品房价格调整幅度加大。今年1月份,根据有关机构统计,全国接近90%城市成交 量环比下跌,短期内购房者与房地产企业观望情绪加重,预计一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速将有所放缓。六是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企业利润增速下滑较快,2013年工业 企业主营活动利润仅增长4%,为历史较低增速,企业投资信心不足。

尽管一季度投资增长制约因素较多,但总体投资仍将保持适度增长:一 是占投资需求较大比重的基础建设投资继续稳定增长。国家允许平台公司发行部分债券对“高利短期债务”进行置换,加大债务重组力度,并提出在符合国家产业政 策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延长还款期限,确保不出现“半拉子”工程,鼓励资金投向节能环保、保障性住房、城镇化建设、扩大收购兼并化解产能过剩等 领域,这将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确保投资需求总体稳定。二是服务业投资有望保持快速增长。一方面,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服务业比重明显 提高,营改增试点范围和领域扩大等措施将支持服务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另一方面,国家大力推进“宽带中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养老、医疗、健康 服务业,有关领域服务业投资将实现跨越式增长。三是农业投资不断提高,在国家确保粮食安全,鼓励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政策的支持下,农业投资增长水 平提高。总体看,在制造业投资放缓、社会资金面较为紧张的影响下,预计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将增长18.6%左右,增幅同比放缓2.3个百分点。

二、消费需求将保持基本稳定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在三大需求中属于较稳定的因素。一季度,信息消费、社区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将显现出较大潜力,我国消费需求仍将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一是就业稳定,社保体制日益完善,支持消费稳定增长。2013年我国新增就业1310万人,高于历年水平,同时财政支出不断向社保、公共卫生、教育、低 保等民生领域倾斜。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重点关注农民工和低收入群体社会保障情况,重视结构性失业问题,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些措 施有助于稳定消费者预期。

二是信息消费、社区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拉动消费增长。伴随着扩大信息消费政策的落实,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产品的销售加快,网络销售迅速增长,增速显著超过百货店、超市和专业店。同时,社区商业中心将逐渐转变成城市的服务中心,居民相关商品与服务消费增长将加快。

三是汽车类、保值类消费增长较快。汽车限购预期增强导致需求增加,加上消费升级和机构用车更新换代的需求,将使汽车市场延续较快增长态势;金银珠宝等保值、增值类消费在金价下滑、股市低迷、资本市场不振的背景下,消费增长呈现增势。

但是,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放缓将直接影响居民实际消费能力。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0%,较上年回落2.6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较上年回落1.4个百分点。而且从财政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工业企业利润名义增速对比看,2013年国民收入初次 分配仍在向政府和企业倾斜。这一分配格局不利于实现内需增长由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型。此外,严格公务消费、反对奢侈浪费政策影响仍在延续。根据商务部数 据,春节黄金周期间,餐饮和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创有数据以来最低,部分地区高档礼盒等消费锐减50%以上。餐饮、娱乐消费增长乏力,显示八项规定等政策措 施对消费增长的影响仍将持续。总体来看,一季度我国消费需求基本稳定,初步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增长13.3%左右。

三、出口需求将温和回升

一季度,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态势稳定有助于拉动我国出口需求,但是,新兴经济体减速压力较大、国际资本显著波动、基数较高等因素将影响出口增速。

一是世界经济呈进一步回暖态势。全球经济在发达国家向好的带动下,有望延续温和复苏态势,国际市场需求逐步好转,世界贸易与投资回升。2014年1月IMF报告将2014年全球产出由3.6%上调到3.7%。全球经济增长加快,有利于拉动中国出口增长。

二是企业订单情况有所好转。商务部对1900多家重点外贸企业统计调查显示,近期企业出口订单有所恢复,出口信心回升。2013年12月,出口订单金额 环比增长企业占总调查企业数32.1%,为9月份以来首次恢复到30%以上,环比提高4.4个百分点,企业出口信心指数上升到102.9,环比提高2.9 个百分点。

三是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美国退出QE将引发国际资本流向发达市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压力减小,汇率双向波动可能性 加大。但是,外贸增长面临的制约因素仍不容忽视:新兴经济体在资本外流、本币贬值、结构性风险等多重压力下,经济增长依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对我国出口产 品需求减少;美国等国家的货币政策和世界贸易投资格局变化方向存在不确定性,国际市场争夺日益激烈;去年同期基数高也会影响一季度出口增速。预计一季度我 国出口将增长8.1%左右,进口将增长8.5%左右。

四、宏观经济增长将稳中略降

从主要产业看,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影响工业生产回升,同时,我国工业企业在2013年8月开始进行库存回补。截至2013年底,库存 增速水平已从8月份5.7%提高至6.8%。但由于工业领域存在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本轮库存回补难以呈现强劲反弹趋势,前期库存水平提高影响后期新订单增 长。

PMI数据显示,1月份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创2013年8月以来最低水平,新出口订单指数下滑至50%以下。 2014年1月份用电量以及电煤消耗的同比增速较2013年12月有所放缓,也预示工业生产增速放缓,初步预计工业增加值增长9.4%左右。在上年房地产 投资与基础建设投资高企的带动下,预计建筑业生产将稳中趋好。此外,国家出台的大力支持“信息消费”和鼓励养老、医疗、健康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将 有效推进服务业增长。

国家信息中心开发的经济景气系统显示,至2013年12月,我国综合先行指数已连续23个月处于平稳态势,先行 指数一般领先一致指数约6个月,表明我国经济2014年上半年仍会延续平稳增长趋势。综合分析,宏观经济有望延续总体平稳态势,由于前期财政货币政策支持 力度偏弱,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稳中略降,预计一季度GDP将增长7.5%左右。

五、物价上涨压力不大

从工业品价格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基本稳定,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大。我国工业产能规模较高,供大于求的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工业品价格仍将保持负增长态势。

从服务价格看,人口结构变化带来低端劳动者工资上涨推动部分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价格上升。

从食品看,2013年粮食再次增产,粮价基本稳定,并且由于中国粮价已经高于国际价格,粮价进一步上涨空间较为有限;生猪存栏规模较大,猪肉价格不会大 幅上涨;一季度由于气温较往年偏高,有利于蔬菜、鲜果种植,相应价格不会大幅提高,1月份在有春节因素的情况下CPI仅同比上涨2.5%,说明目前新涨价 因素较弱。

从资源产品看,2014年是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较好的时间窗口,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应加快推进资源产品价格改革, 这一因素会在一定程度推高物价。此外,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翘尾因素为1.1个百分点左右,相对稳定。总体来看,我国物价总水平基本延续上年的走势,预计一 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将温和上涨2.4%左右,工业生产者价格将下跌1.5%左右。

六、以城镇化为抓手 全面深化改革

(一)加大财政政策对稳增长的支持力度

一是加快盘活财政资金存量,加大资金统筹使用力度。2013年12月末,国库库存现金余额超过3万亿元,在当前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应加大盘活力度, 合理调整使用方向,可重点用于应急和民生领域,应继续加大对城乡基础设施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支持。

二是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着力推进短板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棚户区改造、中西部地区铁路、城市管网改造等在建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推进一批现代 煤化工、核电、粮食仓储、水利等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带动性强的“十二五”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通过完善铁路运价机制、盘活土地等存量资源等方式,加快向民 间资本开放城际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支线铁路等领域的项目;综合运用税收、信贷、利息优惠政策,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支持产业创新和创新成果产 业化。

三是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尽快出台并实施财政转移支付的办法,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转移支付的清理和整合;加 快推进和完善营改增试点,完善消费税制度,加快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推进城市维护建设税改革;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机制,逐步将地方政府债务性 收支分类纳入预算管理;继续发展政策性金融为基础设施建设筹资,可以考虑通过扩大政策性银行专项贷款规模、资产证券化规模等方式,来增强开发性金融机构在 稳增长和调结构中的作用。

(二)适度灵活运用稳健的货币政策

一是加强短期流动性调节,保证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 行,隔夜拆借利率稳定在3%左右。通过密切监测跨境资金流动来把握外汇占款增长情况,根据银行体系短期流动性供求形势,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常规流动性调 节工具维持市场流动性合理适度,必要时可适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确保银行体系流动性稳定、充裕。在流动性出现异常波动时,灵活运用SLO和SLF工具实 现有选择的“定向放松”,以防范流动性危机,维持市场平稳运行。

二是积极引导商业银行降低信贷资金成本。考虑到贷款利率管制完全放开 时间尚短,原有的贷款基准利率对商业银行仍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仍可通过调降贷款基准利率的方式来引导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通过引导贷款基础利率以及对商 业银行进行道义劝告和考核激励,来推动其合理确定资金价格,适度降低信贷资金成本。

三是有序推进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随着利率市场化 深入与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的挤压也越来越强烈。要重视利率市场化推进中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问题,重视“余额宝”等 互联网金融和非银行“理财业务”等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存款“抽血”的影响。引导和推动商业银行转型,加强金融监管,防止金融创新“冒进”带来“金融脱媒” 过度,危害到银行体系的平稳运行。

(三)以城镇化为抓手释放内需巨大潜力

一是引导民间资本和外资积极参与城镇化 建设。努力实现城镇化投资主体多元化,释放民间投资需求,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门槛,减少民间资本和外资在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业等领域的准入门槛,鼓励民间资 本参与城镇化进程中的房地产建设,特别是发挥民间资本在文化娱乐、医疗教育、公共服务等领域中的积极作用。

二是借助高铁发展契机,推 动城镇化,带动有效需求增长。由于资金来源问题,以地方主导的城际铁路未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考虑通过铁路建设基金、铁路建设债券或票据等新型融资方式解 决资金问题,实现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际铁路等交通设施的对接,促进城市群的发展。其次,以高铁促进开发区建设。用高铁新站吸纳集聚要素资源,实现更大 区域间劳动力尤其是人才、资源等要素的流动,培育建立商贸、物流、交通、餐饮、住宿等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属地优势,加快高铁沿线城市产业布局调整和整合, 实现与周边区域的资源互补。

三是改革相关制度,释放消费需求。可以将市民福利与户籍制度适当脱钩,保证符合条件的非户籍常住人口也能 获得相应的市民福利;彻底清理对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各种限制,对进城就业的农民工要与城市劳动者机会和权利平等;按照流动人口的新构成特点,规划城区的教 育、文化、体育等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相应的医疗、养老、健康等产业,保证居民需求与供给的准确对接。

(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国有企业改革、行政管理改革等属于方向明、见效快的改革,地方和部门可以授权操作,一季度应加快推进。为有效支持稳增长目标贯彻落实,可以此为重 点,尽快形成落实方案。建议尽快研究并落实将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大国有资本对 水、电、气、公共交通等公益性企业的投入,加快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通过市场化途径,对长期亏损、负债经营的国有企业进行兼并重组;继续减少和下放投资 项目审批事项;抓紧制定负面清单,消除进入壁垒,充分扩大民营资本准入范围与领域,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

二是努力化解地方政府债 务,降低金融风险。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需要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加强源头规范,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 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制定统一标准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严格限制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建立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制度,允许地方政府合理举债; 建立有效的偿债机制,地方政府应通过出售、转让或证券化国有资产偿还债务;改革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等,约束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加强监 管,规范银行表外业务。

三是加快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在当前通胀环境较为适宜的情况下,加快推进水、电、天然气、石油等资源性产品 价格改革,使价格能够真正反映资源的供求关系。完善可再生能源补贴与财税倾斜政策;稳步推进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结合国内市场供需状况进一步改革和完 善成品油定价机制等。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A8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A8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建设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08126561号  |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