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电 (财经频道 黄艳艳)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4%。专家表示,11月物价难题不太突出。PPI本轮“负增长”的持续时间增加到21个月,给货币政策提出警示。
CPI同比上涨3.0% 物价难题不太突出
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0%。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9%。 食品价格中,鲜菜价格上涨22.3%;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5.5%,猪肉价格上涨5.0%。
对此,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教授袁钢明对财经频道表示,此次CPI数据的发布让人小小松了口气,CPI的上涨没有到那么高,比人们事先预测的情况好一些。
袁钢明还表示,从本次CPI的表现来看,困扰我国的物价难题没有太突出。外界原本预计危险性较大的猪肉价格没有太大上涨。由于季节性因素,蔬菜价格上涨幅度比较大,这是导致CPI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PPI “负增长”持续21个月 专家:经济下行压力大
另一方面是PPI的表现, 2013年11月份,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5%。1-11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1%。
PPI本轮“负增长”的持续时间增加到了21个月。PPI同比数据的降幅在10月份有所扩大,11月份,PPI月度数据曲线再度上扬。
对此,袁钢明表示,PPI与CPI相反,由于涉及企业采购行为,它的下滑表明整个经济下行压力很大,企业缺乏采购能力,中国经济有继续下滑的趋势。这种情况表明货币实际上是紧的。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说,11月份,大类工业品涨跌互现,总体与上月相比无明显改观,显示企业仍然困难。基于以上情况,他建议促使市场利率回落到合理水平,支持经济平稳调整。
加强农业生产控制物价 PPI给货币政策提警示
袁钢明说,PPI反映经济的总体状态其实比CPI更有意义。他认为,CPI跟货币的发行量其实没有多大关系,物价上涨并不一定就是因为货币原因,食品、蔬菜的价格跟供给有关。实际上,加强农业生产的支持对控制食品价格来说非常重要。
袁钢明表示,如果为了防止物价上涨而紧缩货币,PPI就会进一步下滑,但以目前PPI情况来看,货币已经不能再紧了。他表示,11月CPI上涨幅度还不是很大,至少不需要再加强货币紧缩的力度,因此货币政策犯错的几率会小一些。
“我国消费品价格主要是看食品价格,这跟季节有很大关系。比如春节前期食品价格就肯定会上涨,它并不是货币过多造成的。” 袁钢明表示,很多时候大家不关注PPI只盯着CPI,但其实PPI的变化给货币政策提出了一个警示。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预测,2014年中国PPI料还会维持负增长,数据不会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