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不上互联网的,如今被互联网颠覆;曾经不在乎互联网的,如今已经深陷网海;前者全球纸媒行业最有切肤之痛;后者终端销售商最感扼颈窒息,纷纷转型网商。一些刚刚在互联网上有所成就的,稍一安逸,就又被移动互联一棒子敲晕了。那么,下一个被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肢解的“铁打营盘”是谁?
几乎可以预见的是――银行员工在未来几年内或许会大量失业。听着或许有些耸人听闻,但或许很快就会发生。最近和一些银行人士沟通,印证了他们对这种来自未来互联网金融冲击的担忧。
让我们看来自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2-2013)》的数据:“截至2012 年底, 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存续理财产品32152 只, 理财资金余额为7.1 万亿元, 较上年增长55%。2012 年, 全国网上银行交易规模达到876.10 万亿元, 同比增加192.1 万亿元, 增长28.1%。全行业共有网上银行个人客户59063.1 万户, 其中新增17337.3 万户, 增幅为41.6%; 共有网上企业客户1159.4万户, 其中新增301.6 万户, 增幅为35.2%。”
该报告指出,“为应对第三方支付对银行传统业务形成的挤占和挑战,各商业银行加快电子化转型步伐,建立了电子渠道服务体系,推进电子银行规模不断扩大。”“未来,随着信息技术更为深入地渗入银行业的各个领域,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银行业的运营模式和未来发展轨道将随之改变。”
来自招行的最新数据也显示,截至2013年6月30日,其手机银行累计交易金额达4,208.00亿,同比增长228.49%。手机支付累计交易金额为127.19亿元,同比增长248.85%。其中,手机银行及手机支付累计交易笔数及交易金额均已超过2012年全年水平。报告显示,该行上半年零售电子渠道综合柜面替代率达到91.85%,较上年提高1.19个百分点。招行指出,“利用在互联网面前大小、新老银行都处于同一起跑线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等电子渠道,有效地弥补了物理网点不及大型银行的明显劣势,并锁定了大量高素质、高价值客户。”
让我们再看看来自中国第一大行中国工商银行的2013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电子银行业务交易额突破180万亿,同比增长12.9%。报告指出,工行今年上半年近80%的业务量是通过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电子渠道完成的,电子银行客户总数达到3.52亿户。回看该行2012年年报显示,网上银行交易额突破30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2%;手机银行客户总量超过7,400万户,交易额增长近17倍。
让我们再回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74.5%提升至78.5%,而使用台式电脑及笔记本电脑上网的新增网民比例分别为35.4%和12.7%。报告指出,2013年上半年,网民人均每周手机上网时长达11.8小时。数据还显示,79.9%的手机网民每天至少使用手机上网一次,其中近六成手机网民每天使用手机上网多次。手机上网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的新动力。
目前,PC端银行我们已经很熟悉了,手机银行、Pad银行我们也随时用了,微信银行我们也体验了,而且电子银行的创新业态还在继续层出不穷,如二维码支付、“摇一摇”付款等,大数据和云端银行或将成为即将到来的移动物联网时代的环球金融业中心,4G的普及,5G的研发,将使我们驰骋在一个没有国界、没有网点、没有窗口、没有等待的金融超市里。
12月5日,西班牙对外银行CEO弗朗西斯科•冈萨雷斯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称:“技术已经给许多行业带来了巨变,下一个将轮到银行业。两三年后,将只有5%的客户交互活动是通过银行网点进行的。规则已经改变,新一批竞争者正在涌现。” “如果银行不做好应对这些新竞争对手的准备,将必死无疑”, 他指出。
曾经被追逐、一直被艳羡、至今被认为“铁饭碗,铁营盘”的银行,是不是已经开始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呢?数据显示,从披露手机银行业务的9家银行半年报来看,手机银行累计用户数量已超过3.4亿,上市银行的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普遍超过70%。这只无形的蚁,无踪的蚁,在我们的手指下,正以互联网金融的形式摧毁一个百年来引以为豪的传统高端行业:银行业!(文/杨光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