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可享受购房优待,专科生工作满3年,购首套房也可免一半契税并获得1万元安家费。日前,安徽省芜湖市为促进高校毕业生稳定就业,发布“人才新政”。但新政一经面世,就被冠上了“楼市新政”的帽子,甚至有人直指其醉翁之意在于激活不太景气的房地产市场。
参与政策起草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救市”之说是一种误读。芜湖在打造人才特区的大背景下,采取了一系列的人才引进配套措施,补贴安家费只是其中一项,不应将整个事件切割开来片面看待。
六部门联合发布稳定就业通知
8月26日,芜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地税局、教育局、卫生局六部门印发《关于贯彻执行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和稳定就业的实施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主要包括高校毕业生申请保障性住房、申领保障性住房租金补贴以及高校毕业生购房安家补助三项内容。
最惹人注意的莫过于补贴安家费一项,这也是引发社会争议的焦点所在。按要求,补助分为两档:在芜湖市区就业满3年的本科及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或具有技师级以上职业资格、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才,其购房补助标准为所购房屋需缴纳房产契税和2万元安家补助的总额;专科学历高校毕业生或具有高级工职业资格、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才,其购房补助标准为所购房屋需缴纳房产契税的50%和1万元安家补助的总额。同时通知还对补助对象作出一定限制,即必须购买的是首套普通商品住房,且面积在144平方米以下。
此外,已实际入住市区保障性住房的高校毕业生还可申请租金补贴,按学历层次不同相应得到每月基础租金20%至80%不等的补贴。
“救市”还是“留人”引发争议
芜湖自掏腰包鼓励高校毕业生在当地安家置业的做法,被不少人认为是“救市”的信号。
据芜湖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芜湖累计批准商品房预售面积110.09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33.68%;同期,市区累计销售商品房面积147.3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5.28%。可见,商品房销售量有所下滑,而这一趋势在7月更加明显。据统计,今年7月芜湖商品住房共成交1321套,同比下降59.29%,环比下降25.79%;成交面积13.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7.96%,环比下降23.44%。
有业内人士指出,芜湖楼市在盛夏趋冷,成交套数和成交面积都达到年内最低值,惨淡程度可见一斑。而就业3年的毕业生正好是刚需人群,是购房的主力军之一,此时对其购买商品房进行补贴,势必会给低迷的楼市打入一针“强心剂”。这与此前温州松绑限购令相比,只不过是一个在明,一个在暗。
但相反的,也有不少专家学者对芜湖这一政策赞赏有加。
“我觉得芜湖新政很好,有利于提高城镇化率。”合肥学院房地产研究所副所长凌斌分析说,芜湖第三产业产值较低,是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工业化进程还处于中期,所以需要大批产业人才进城,这与引进人才的需求相契合。需要注意的是,芜湖并不是限购城市,不需要对楼市“松绑”。
凌斌还认为,时值租房季,房屋租金涨幅很快,该市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租金补贴,分担房租压力,是一项非常人性化的措施。既对人才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也对发展房地产市场有积极作用,能够达到双赢的效果,应该对这种敢为人先的勇气予以肯定。
专家建言“要把钱用在刀刃上”
这已经不是芜湖第一次沾染“救市”之嫌。去年2月,在“政府调控不放松”的背景下,芜湖市推出稳定楼市的新政,不仅“买房免契税”,还对特定人群购房补贴,引发诸多质疑。这项政策仅出台3天,就被紧急叫停。
“今年的政策与去年情况不同,与‘救市’也完全是两码事。”参与新政起草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制定政策的初衷是为了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涉及申请保障房、补贴租金等多方面内容,安家补助只是其中一个配套措施,不能分割开来。
该负责人称,芜湖是个三线城市,对人才吸引力较小。高校一年大约有3万人毕业,但最终留下来的只占20%,而且近年来人才流动性比较大,流失率达到40%。不仅人才留不住,劳动力供求也出现较大缺口。
“目前,芜湖正在创建人才特区,对人才有着迫切需求,尤其是需要一大批产业工人和技术人员走进企业。面对人才流失等现状,需要拿出措施让人才队伍、产业队伍稳定下来。”该负责人坦言,新政早在6月份已经应运而生,迟迟不出来也是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
芜湖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也曾回应称,此次对享受优惠对象作出就业满3年、房屋3年不得转让等多项限制,这样一来,购房者在芜湖至少待六七年,以后也就不容易离开,能够起到留住人才的作用。面对“救市”质疑,该负责人表示,不会对房地产市场造成太大影响。
“这项人才政策没有‘犯规’。但毕竟芜湖财力有限,要注意把钱花在刀刃上,区别对待引进的人才,把好事办好、办实。”安徽行政学院教授昂永生建议。
本报合肥8月30日电 记者李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