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企业,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在这一方面,我们见到了太多的失败案例。三聚氰胺几乎毁了国产奶粉行业,到现在,已经快十年时间了,仍然不能说这一段黑色记忆已经被淡忘,依然不能说国产奶粉已经翻过这沉重的一页了。上海福喜事件发生以后,洋快餐餐厅里虽然仍然人来人往,但品牌形象已受到影响。这样的结果事前难以预测,但事后看起来,它还是有一条清晰的抛物线的,而转折点往往就是食品安全事件,成与败都并非无迹可寻。
人们不仅会观察食品安全事件本身,更会从食品安全事件中观察暴露出来的治理漏洞和对消费者权益的麻木。这种质疑是从根子上开始的,深入到整个过程之中。可总有些人以为消费者是健忘的,容易糊弄的,以为自己的品牌足够大,大不了多花点钱做做广告罢了。
再大的品牌一旦失去信任,过往的积累就会像流沙一样流失,一个浪头袭来,说塌就塌了。信任的重建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这一点不仅对食品行业适用,对所有的行业也同样适用。
而对食品行业来说,一个因食品安全引发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公众对安全的诉求已经从简单的对有没有害、有没有毒的担忧,延伸到是不是健康、环不环保上来。从关注添加剂含量合法与否,提升到对合理性和必要性的质疑上来。近年来产生的复古风正是对这种担忧的反弹,吃手工面包、喝老酸奶,不含添加剂成了公众挑选食品的理想标准。整个社会都在向更健康更安全的方向转变。任何一家不重视食品安全的企业,其实都是在挑战消费者心理,都不可能有太好的结果,何况是食品安全这样的事件,每一次发生都必然会引发强烈的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