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补齐体制改革短板。在构建“一纵四横”的食品药品行政监管体系后,2016年重点在推进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上发力。印发了《江门市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和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将食品安全工作全面纳入政府绩效考核,食品安全协管员工作经费(含人员补贴)纳入财政经费预算。构建科学、权威、高效的食品药品监管检测体系。先后完成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分设和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试点申报工作,市食品检验所和市药品检验所(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分别挂牌运行,台山和恩平分别申报设置食品检测区域所和一般所。顺利推进基层快筛快检室建设,全市完成建设镇级食品药品快筛快检室26个。全力推动各县(市、区)至少配备一辆食品检测车,其中蓬江、江海区局已配置到位。目前,江门已形成以市级机构为龙头,以区域及县级机构为骨干,以镇级机构为前哨,以流动检测车为支援的食品药品监管技术支撑体系。
二是推进简政放权。坚持把减少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间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推进简政放权,全力打造市、县(市、区)、镇(街)三级食品药品政务服务体系。推行委托制。医疗器械经营许可事项全部委托县(市、区)局办理,原县(市、区)局办理的许可事项下延至镇(街)派出机构办理;试行承诺制。在食品生产许可方面,对承诺生产条件未发生变化的食品生产企业予以延续换证,免予现场核查,审批时限缩减为10个工作日内;取消了与许可事项没有直接关系的房产证明、从业人员社保证明、设备购置发票等部分审批材料核查,取消了委托加工备案和企业年检及年度报告制度,行政许可审批法定时限缩减为20个工作日内。推进审批上网。主动对接江门“邑门式”政务服务平台,推动食品药品行政许可线上开展,除食品和医疗器械部分许可事项外,其他许可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
三是坚持管服结合。修订完善“1+3”权责清单,推动构建事前审定、事中评定、事后监督动态监管机制。实施网格化监管,通过科学划分网络,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做到网格边界清晰、责任主体明确、目标任务具体,并进行公开公示。全市共划分二、三、四级网格360个,截至12月初,已录入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名录47306条,食品药品协管员1162人,日常监管记录14296条。推进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机制,整理出随机抽查事项清单14项、随机抽查执法人员39人。日常检查、监督抽检、行政处罚等重点领域信息,全部通过门户网站、政务微博、微信等便民渠道及时公开。在依法行政、严格监管的同时,主动融入江门市委市政府发展“大健康”产业集群的战略部署,全力协调解决药品生产企业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药品GMP认证工作,帮扶企业转型升级和增资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