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指出,站在食品安全的角度,调整管制措施,加强抽验,以食品安全的角度为民众把关,让完全没有疑虑的日本产品进口,是台当局责无旁贷的工作。且因台湾人对于日本制产品的接纳度高,一旦开放核灾地区食品进口,进口量只会愈来愈多,台当局无论增聘7人、70人、700人都是不足的。
再加上,即便能够做到逐批查验,也没有人可以保证完全没有漏网之鱼。与其将保护消费者的措施寄望在最末端的稽查,不如溯源管理,要求公开产品源头,强化食品标示,才是最彻底的解决之道。
此外,台当局也应强化与日本地区的资讯同步化,定期上网公布日本地区各地农产品的风险指数,以及该项农产品销售地区等相关资料,提供民众更公开透明的食安讯息。
过去,民众也曾因基改食品感到恐慌,现在则设置了明确的食品标示规范,从食品包装、店面标示都清楚揭露,消费者一眼就能辨识,进而选择。因为资讯公开透明,民众对于基改食品的疑虑慢慢的降低,争议也逐渐降低。
害怕、排斥是来自对未知的恐惧,台当局态度倘若持续模糊,只会增添消费者心中疑虑,若愿坦诚面对、公开,核灾食品上的面纱一旦掀开,一点也不令人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