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谁都知道中国存在比较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不然,也不会成立专门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但是,当看到这些数据以后,仍然有点触目惊心,为中国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感到担心。
问题的关键是,尽管食品安全问题存在很大的风险,且很多问题都是出在源头上,如土壤、空气、水体等,但是,在消费者的面前,却是一个个的“绿色”、“环保”、“安全”标志,俨然是一个完全可以放心的消费环境,是没有任何安全隐患的。这就不能不让消费者感到困惑,这些食品,到底是安全的还是存在安全隐患的,是对身体健康有保障的还是会威胁消费者的生命安全的。
曾几何时,“三鹿”奶粉也是以国家免检产品的身份出现在消费者的面前,如果不是三聚氰胺的发现,“三鹿”奶粉可能仍然成为广大消费者的重要选择。也正是因为“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引发了一场中国奶业的危机,且至今没有完全走出那场危机,奶业的安全问题仍然是广大消费者担心的问题。
如果说对牛奶安全性的关注,已经成为消费者的首要选择,牛奶及其奶制品生产企业已经不敢再有任何马虎,相关监管机构也已经高度重视,很难再出现严重问题的话,那么,其他方面的食品安全呢,是否也做到了像对待牛奶及其奶制品一样呢?显然,漏洞是很多的,问题也是十分严重的。
毫无疑问,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源头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方面之一。正是因为源头上存在比较大的漏洞,才使得许多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很难得到有效解决。即便生产加工环节的工作做得再好,也无法改变源头问题留下的安全隐患,无法让消费者放心。而这,又恰恰成为食品安全监管最薄弱、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如土壤污染问题,可以这样说,相关监管机构基本是放弃的,是不闻不问的。更多的污染,是在农民发现并举报后,才有监管机构去过问一下,而对农作物生长有影响的污染问题,监管机构是从不过问的。即便媒体有各种各样的报道,也无法引起监管机构的重视。譬如耕地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早在若干年前相关媒体就已经有过报道、相关专家也有过呼吁,但是,采取了多少有效措施呢?显然没有。不重视源头,那食品安全还有何保证呢?
不仅如此,在生产加工环节,也基本处于游离状态,更多情况下,对食品生产加工安全问题的监管,都是在消费者或媒体发现了问题的情况下,监管机构才匆匆上阵,这样的监管,显然是不可能起到任何预防作用的。监管应当是走在问题的前面,而眼下的监管,大多走在问题的后面,在出现安全问题以后。自然,对生产加工者就无法形成威慑力,食品安全问题也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了。
不仅如此,对查出来的食品安全问题,除非已经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和有高层发话的,否则,很多也是以“罚酒一杯”的方式进行处理,没有能够让违法违规者感到有痛感。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怎么能够彻底遏制违法违规者的违法犯罪冲动呢。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关方面总是在号召消费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我们就不能理解了,既然什么问题都要消费者自己来发现和解决,还要监管部门干啥?纳税人养活监管者干啥?更重要的,在目前的情况下,纵然消费者发现食品安全问题了,要想得到有关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也是比登天还难。
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有关方面为了让消费者能够放心消费,又纷纷发明了各种标志、标识性东西,如“绿色”、“环保”、“安全”等,这些标志和标识,到底有多大的作用和意义,值得关注。因为,真的假的,符合要求的和不符合要求的,消费者根本无法辨别,而相关监管机构也是从未给过消费者满意的答复。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如果说房价要的是钱的话,食品安全要的则是命,钱被房价牵着鼻子走,命被食品安全牵着鼻子走,中国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状态如何,就值得研究和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