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民在田间交流
由金牌编剧高满堂执笔、著名导演张新建执导、知名演员陈宝国、冯远征、牛莉、蒋欣等领衔主演的农民史诗巨制《老农民》正在热播。这部跨越60年的农民发展 编年史,自开播以来便稳居收视排行榜前三甲,赢得了收视、口碑的双丰收。而对于这部以农民为题材的电视剧,能够引起城市观众,尤其是“双室人”(办公室人 群+教室人群)的青睐,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这其中,不仅有陈宝国、冯远征、牛莉、蒋欣等明星的光晕效应,更得益于该电视剧接地气的人物语言的处理。
正宗“俚语”:激起观众的乡土情结
在《老农民》中,当牛大胆看见乔月连犁地都不会时,生出了组成“互助组”的念头,其中的一句台词大概令很多观众动容。“这就和给驴浍(kuai,三声)痒痒一样,你浍两下,他浍两下就好了。”
“浍痒痒”是地道的山东方言,流行于山东、河北、天津等地。其实这“浍”,就是挠的意思。这地道的俚语,让不少北方观众听着十分带劲,拉近了与观众心理上的距离。
剧中还有一些俗语也颇为有趣,比如有两个人物对话:“你这不拉人屎的货……别拿自己当老虎。”“不拉人屎的货”其实是句骂人话,说对方不是人, 但用乡村俗语说出来,自然透露着一股天然的野趣。而当对方嘟囔着回嘴时,骂人的主子又炮语连珠,继续骂着“别拿自己当老虎”,意思是你不但不是人,连兽中 之王都排不上。
再比如,在牛大胆答应马仁礼他爹“该拉时候拉一把”时,牛大胆也提出了条件,“也得要看他自己,别和打酸枣刺似的,一棱一棱的,那也没法拉。” 牛大胆的语言,用“打酸枣刺”的比喻,来形容马仁礼,简单直接却又准确无误。这些方言俚语的使用,不但给了观众极大亲切感,更温习了地道的家乡幽默,令人 忍俊不禁的同时也加深了观众对电视剧的印象。
编剧和导演的接地气之作:高满堂耗时5年,张新建亲历往事
《老农民》接地气的语言,得益于编剧高满堂历时5年来的采访和导演张新建的二度创作。金牌编剧高满堂表示:“因为我对农民不是太熟悉,对于农民 题材一直敬畏、远离。我的习惯是,不深入下去、不扎下去,很难做一部戏。为了写《老农民》,我用了5年的时间做了6个省的采访——山东、河南、辽宁、河 北、浙江、黑龙江。采访的对象是当年的工作组组长、人民公社社长、县委书记、地委书记、市长,一直到主管农业的副省长,一共采访了200多人。通过沉下去 深入生活,我发现,我以前对农民的判断,无知、浅薄。而这无知、浅薄恰恰导致当下的电视剧作品形成了一种习惯性、流程性,似乎坐在家可以想象任何东西。我 们太相信聪明和智慧,太相信空调和咖啡,太相信自己的感觉。但是《老农民》这类电视剧绝对不能靠这些,必须走下去!”。
“现在荧屏上的很多人物形象都是可以‘流通’的——脸谱化,放哪儿都可用。我的人物不行。我要的是‘手工制作’。《老农民》里的牛大胆这个人物,我们光谈就谈了3年,没有任何模式可以借鉴。所以《老农民》的创作过程就一句话:作品要上去,作家要下去。”。
而作为导演,张新建的一席话更加令人震惊。他表示,像他这个年龄的人来说,《老农民》中的许多事都经历过,这也难怪《老农民》会让观众看后直呼过瘾。
制作用心:无声语言拿捏得当
作为电视剧,《老农民》的制作相当出色,不仅人物语言的细节处理到位,而且无声语言也拿捏地相当够火候,是该电视剧的亮点之一。
比如生产队用砘轱辘撵地的情况,许多年轻观众可能都是第一次遇见。实际上,砘轱辘,是一根木轴穿过三个石头轱辘。轱辘间的距离和雁北农村用来下 种谷子、黍子、麦子、胡麻等作物的耧的腿的间距相等。播种时耧在前面豁开土将种子播在土里,砘轱辘随即跟上碾压,使种子和土壤紧密结合,起到保墒的作用。 苗子出得好不好,不仅看摇耧下种人的技术,砘轱辘拉得好坏也关系重大。拉砘轱辘讲究步子要均匀、稳重。不能太快,太快则容易飘、压不实;也不能太慢,太慢 不出活儿,也容易压得过死。
如果说一盘佳肴给人的感觉是回味无穷的话,那么,《老农民》通过人物语言、画面语言等细节的设计和处理,绝对是给这盘菜加分的一项。与快餐式的影视作品不同,《老农民》犹如一个美食盛宴,看起来过瘾,回味亦很足,是近年来少有的一部大剧,值得咂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