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艺《红旗谱》剧照 姚文生 摄
天津人艺版《红旗谱》上演两天以来引起强烈反响,专家、观众纷纷表示这是对原著一次成功的舞台呈现,天津人艺以海纳百川的创作思路为当 下的话剧舞台提供了一个范例,立足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和贯穿始终的人文精神既是对原著的一种传承,也赋予了这部经典重回舞台的现实意义——
为纪念著名作家梁斌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由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根据同名小说精心创作的话剧《红旗谱》21日晚在天津大剧院成功首演。对原著人文精神 的深入挖掘,演员对角色的精彩诠释,精致到位的现实主义舞美布置,使《红旗谱》首次亮相就深深打动了在座的千余名观众。在近两天的演出现场,记者看到了许 多文艺界人士,以及老年、中年、青年各个年龄层的观众,他们纷纷表示话剧《红旗谱》是对原著一次成功的舞台呈现,它所传递的精神永远不过时。
赵玫:《红旗谱》对今天依旧有启示意义
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赵玫肯定了将《红旗谱》重新搬回舞台的意义,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红旗谱》是一部传承了几十年的经典作品,虽然原 著的创作时间至今已五十余年,但它所表现的内容仍然有许多和现实相贴近的地方,它的精神一脉相传,对今天依旧有启示意义。尤其是原著中体现的农民抗争部 分,在贫苦的生活中,农民坚定地追随党的信仰和激情,这是很有价值的。
谈到话剧《红旗谱》,赵玫表示自己观看后很喜欢这部作品,她说:“话剧带给了观众一些新鲜感,整体的舞台设计特别出色,尤其是主演吴京安饰演的 朱老忠很出彩,为作品增色不少。虽然是革命题材的戏,但《红旗谱》并没有让人觉得沉闷,而是采用了观众非常喜闻乐见的表现方式。”
高长德:用生活表现生活引发观众共鸣
天津市戏剧家协会主席高长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红旗谱》是深入人心的史诗性作品,经过这么多年又搬上舞台,突出什么,强调什么,如何 随着时代的进步展现原著中的故事和精神,这些对创作者都是很大的考验。话剧立足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又和时代贴得很紧,节奏流畅,人物形象、生活细节塑造 得很精彩,尤其对农民的生活描述得很细致。我注意到身边很多年轻观众也被演出吸引了,因为作品没有概念地、说教地讲过去的生活是什么样,而是从生活出发, 从人物的命运出发,从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出发,用生活表现生活,这才是能够引发共鸣的。”
高长德还表示:“《红旗谱》继承了天津人艺的可贵传统,那就是扎扎实实创作现实主义,老老实实塑造人物形象,从生活出发,还随着时代进步加入一些时代元素。”
李治邦:朱老忠畅谈“中国梦”是对原著的升华
著名作家李治邦认为,在梁斌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排演话剧《红旗谱》具有特殊意义。原著是我国现代文学史第一部表现农民与土地关系的作品,话 剧比较忠实于原著,紧紧扣住农民对土地的感情这条主线,尤其是朱老忠与妻子畅谈梦想的一场戏,那就是当时农民的“中国梦”,不仅体现了原著的精髓,更是对 原著的升华,这在以前的相关作品中是没有出现过的。
李治邦还告诉记者:“吴京安主演的电视剧版《红旗谱》是由已故著名剧作家桂雨清担任编剧,胡春桐、王建为导演的,这三位主创都是天津人。在话剧中朱老忠有一些台词来自于电视剧,这既体现了天津人艺海纳百川的创作思路,又是天津对《红旗谱》的一种传承。”
观众:天津人艺版《红旗谱》为当今话剧舞台注入正能量
在近两天《红旗谱》的演出过程中,台下的观众始终紧紧被舞台抓住,作品中的苦难、幽默、抗争、感情等元素都引发了观众热烈的掌声,并没有令观众 感到时代的距离感。本市观众亚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1日晚上看完演出后,我激动得很晚才入眠。《红旗谱》曾经多次被改编成其他文艺作品,每次都能得 到受众良好的反响,这说明这部红色经典永远不过时。话剧完整地体现了原著精神,既紧紧扣住了原著的主旋律,也有老驴头杀猪这种很生活化的场景。现在的话剧 市场,一些荒诞的、空洞的,以博取廉价笑声为目的的作品越来越多,厚重的《红旗谱》在此时诞生,为话剧市场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当今话剧市场注入正能 量,也为以文艺作品的形式服务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一个好的范例。”青年观众金岩表示:“虽然没有读过原著,但在看戏的过程中我的眼睛一分一秒也没有 离开过舞台,作品的故事、结构、人物、舞美等等非常吸引人,我认为它传递出的人物对梦想的执著、对信念的坚持很吸引我,我一定要去拜读一下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