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石马:教育创强创出人文秀区新貌

   2014-03-20 301
核心提示:●记者 罗诚浩特约记者 黄佑鹏兴宁市石马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新春伊始,记者来到这个充满书香气息的人文秀区。早在2012年

●记者 罗诚浩

特约记者 黄佑鹏

兴宁市石马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新春伊始,记者来到这个充满书香气息的人文秀区。

早在2012年,石马镇便成为了广东省教育强镇。在文风鼎盛、崇尚教育的石马,历来人才辈出。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出了14位举人进士、11位 将军、30多名博士和近百名教授学者。“一屋三举人、三县长、四将军、二部级干部”“一家四哈佛”等的传奇故事,闻名遐迩。还有孙中山总统府最高顾问何天 炯,同盟会早期核心领导人何天瀚,黄岗起义领导人何子渊,神舟六号返回舱项目技术负责人陈飚松等一大批杰出人才。

半年功夫

山村学子迁新校

伴随着朗朗读书声,记者走进了石马中心小学,映入眼帘的是那宽敞的教学楼,崭新的桌椅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都市的现代化学 校中。然而,谁能想象,在2012年前,石马中心小学的近千名师生只能挤在只有1500平方米的学校里上课学习。“没有操场,没有宿舍,进门就是教学楼, 场地狭小,靠山临街,存在安全隐患。” 谈起旧时的学校,校长潘育宏告诉记者,那房子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建筑,有两栋还是平房改建的,房屋年久失修,存在很大的安全问题。

2011年,石马镇开始了“教育强镇”的申报工作,当年3月谋划,6月动工。2012年元旦,圩镇老街那所修修补补了一百多年的老校,整体搬迁 到了如今这所现代化的新校,元旦后该校全体师生顺利地在这个占地50多亩、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新校里上了第一堂课。“全靠政府和乡贤的鼎力帮助, 才能有这么好的教育教学条件。”在学校的大操场上,潘育宏感叹道。

乡贤热心

小学生用新设备

在宽敞的图书阅览室,六年级学生陈幸和张佳莹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以前想都不敢想能拥有这些活动场所,看到课室、阅览室和美术室里那些崭新的桌椅非常开心。”在石马中心小学下午的一堂自由活动课中,陈幸与记者谈起新旧学校的区别时如是说。

校里校外,从教学楼到桌椅,所有的教学设备都是按照统一的标准购置的,这是石马镇广大乡贤的热心付出。记者从镇政府了解到,当年争创教育强镇 时,有2000多名干部、群众、乡贤为“创强”捐款近1200万元。其中,广东鸿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全君捐款200万元,何妙雄先生捐款50万元,佛 山校友会捐款50万元,廖清果先生捐款39.8万元,王志强先生捐款13万元。“这里的绝大部分设备都是乡贤捐赠的。”潘育宏说。

扎根学校

夫妻教师占一半

在离石马中心小学不远的石马中学,这里毗邻圩镇老街,三面环山风景怡人,而升学率常年排在兴宁市山区镇的前列。

中午,记者来到石马中学时,遇到了数学教研组的负责人曾永文,他扎根在学校已经17年了,几乎每天都吃住在学校里,把自己的所有时间都放在学生 身上。“午休时,经常要抓紧时间批改作业,晚上还要给学生们辅导。”曾永文说,像他这样泡在学校里的老师有很多。记者了解到,石马中学教职工有88人,其 中一半是“夫妻档”。该校校长朱德文说,由于距离县城较远且相对封闭,像曾永文这些家在其他镇的老师们只能吃住在学校,把家安在了学校,十多年如一日。

在石马中学的采访结束时,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创强”的那段时间,镇里特意为学校打了一条路,方便师生们上下学。可见,为了后辈的教 育,石马人不辞辛劳,就如同当地流行的谚语一样,“只要你能读出身,卖屎缸迹都会供你读书”。这些都充分反映了石马人民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A8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A8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建设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08126561号  |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