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这五年】民生福祉增了 群众获得感强了

   2016-11-25 梅州日报23
核心提示:保障底线民生,为困难弱势群体争取更多生存空间;扶持创业就业,拓宽创客实现梦想的平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缩小城乡差
 保障底线民生,为困难弱势群体争取更多生存空间;扶持创业就业,拓宽创客实现梦想的平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让百姓有病可医……“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五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民生投入逐步加大,民生工程一项接一项,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

  加大投入 保障底线民生

  五年来,我市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持续改善重点民生,突出抓好就业、就读、就医和社会保障,增进民生福祉。据了解,我市五年投入上千亿元用于民生建设,占全市财政总支出的78%。

  在财政的有力支撑下,我市先后办成了一大批民生实事,底线民生标准持续提升。五年来,我市低保、五保补助标准逐年提升,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救助比例提高到7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次,转移就业43万人/次;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全市养老机构增至184间,养老床位增至20230张;全市共投入资金约6.91亿元,新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8500套,基本建成6953套,新增租赁补贴2635户;至2015年底,我市已将低保、低收入、重点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职工和异地务工人员等纳入了住房保障范围,累计保障约3.4万人;实现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津)贴全覆盖,为80岁以上老人、60周岁以上困难群体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成功创建粤东西北首个教育强市,“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十二五”评比中居粤东西北第一,农村文化俱乐部建设项目被列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民生实事比比皆是,不一而足。

基层群众的生活有了可喜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台阶,群众获得感增强了,我市连续四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攻坚克难 消除贫困人口

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启动前,大埔县百侯镇旧寨里村村民杨锡奉是村里的贫困户。在广州市民政局的帮扶下,杨锡奉扩大了蜜柚种植规模,改造了危房,子女就业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成功在2015年摘除“贫困帽”,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五年来,类似这样的改变发生在我市30多万贫困户的身上。

消除农村贫困人口,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是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选择。五年来,我市狠抓扶贫这项最大的民生工程,各级帮扶单位累计筹集60多亿元帮扶资金,帮助 937个省定贫困村和8.147万户、32.48万贫困人口成功摆脱穷根,全面完成两轮扶贫开发“双到”任务。据了解,仅2013年至2015年,全市筹集落实帮扶资金27.05亿元,实施了12418个产业、就业、助学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帮扶项目;完成农村住房改造38853户,搬迁“两不具备”村庄7665户;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到9.87万元,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8893元,分别比帮扶前增长了14.8倍和2.36倍。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A8资讯
  • xna8wbw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A8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建设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08126561号  |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