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晓敏
通讯员 陈龙飞 陈禄康
“抬头看线头,低头找烟头”是梅州老城区以前的“原生态式”消防工作状态,老城区、老工业园区和“三小场所”长期存在着消防隐患。随着中心城区 扩容提质,企业、大型城市综合体、高层地下建筑不断涌现,消防工作迎来新挑战。为此,我市积极筹建消防站等消防工程,创新探索消防管理新模式,从防控到监 管全面提升中心城区的消防能力。
力争建成“5分钟消防”
“5分钟消防”即新建的城市和扩建、改建的市区,应按照接到报警后消防车能在5分钟内到达责任区边沿的原则设立公安消防队(站),将灾害降到最低。为此,我市从消防站建设、消防水源保障和消防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提高我市火灾救援等消防基层基础建设。
目前,我市正稳步推进消防站等基础消防工程建设。其中,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划拨60亩土地建设园区消防站和全市消防实战化训练基地;叶剑英纪 念园划拨4.3亩土地建设雁洋消防站;投入3500多万元的梅县区特勤消防站已动工建设;梅江区城北片区消防站已完成立项。此外,全市100个社区、 161家设有消防控制室的重点单位初步建成了有战斗力的微型消防站。各县(市、区)大力组建消防队伍,五华建有安流、华城2支专职消防队;大埔建有茶阳、 高陂2支专职消防队。
远水难救近火。为保障消防水源,全市共投入600多万元新增市政消防栓366个,并选取3处建设消防取水的码头,包括梅江(畲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东山教育基地河边和梅江河道芹洋半岛,目前均已完成选址。
实行“三级监管+网格化”
梅江区某培训中心负责人拿着《消防安全自查表》认真核查各项消防措施是否达标;金山街道建立的村居委和重点场所的消防工作微信群不断地发送消防 检查的标准,逐级落实监管任务;消安委按季度通报监管情况……自查、抽查、督查“三结合”是梅江区积极探索的“三级监管”新机制,为我市乃至全省消防管理 模式中颇见成效的创新举措。
梅江区消防大队大队长张政峰介绍,该区将消防安全重点场所、镇街或行业部门、区消防安全委员会定位为三个级别的监管责任主体;确定各镇街、行业 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机制。将“三小场所”(小档口、小作坊和小娱乐场所)纳入监管对象,实现监管对象全覆盖的网格化管理。
至目前,梅江区共有12242家“三小场所”、1219家“重点场所”纳入消防安全监管。“我们坚持做到‘三查’,对‘重点场所’每月自查,镇(街)、行业部门每月按10%的比例抽查,区消安委定期督查,将消防安全责任层层传递、层层压紧。”梅江区副区长谢益民介绍。
“三级监管”实施以来,梅江区火灾防控工作成效显著。去年共发生47起火灾,同比下降55.7%;今年第一季度发生13起火灾,同比下降13.3%。不少老城区的住户表示明显感到通道变畅通了,线路规范了;火灾隐患减少了,睡得也踏实了。
“以前是消防部门一家独唱,现在转变为各部门齐抓共管,做到了底数清、问题清、责任清、落实清,实现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质的飞跃。”谢益民说。下一步,该区将把创新经验加以推广实践,全面提升我市火灾防控和应急救援等消防监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