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成功开展10千伏带电作业。陈龙波 摄
|
|
|
光耀电灯公司遗址。 温红 摄
|
|
|
梅州电网建设者不畏严寒为山区农网改造奋战。古海莲 摄
|
1915年,一位名叫刘象文的生意人与朋友集资3.24万元,在当时的兴宁县城水关口创办了兴光电灯公司。开张当日,公司的合伙人在店铺里打开开关,向 乡亲们展示了电灯的效用。他们想不到的是,轻轻的一个动作对于梅州竟有着划时代意义,梅州从此翻开了用电时代的新篇章。
1915年到2015年,梅州电力走过百年。这百年里,从以木炭、柴油机为动力,到形成水电与火电并举、地方电源与省网电源兼备,覆盖500 千伏及以下各电压等级的坚强电网;这百年里,从有钱人家里才用得起电,到如今电流照亮每个角落;这百年里,梅州电力为百姓的家里带来光亮,为企业提供动 力,为梅州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在接下来的五年、十年、百年里,梅州电力将继续成为梅州发展的强劲动力。
●撰文 张柳青 温红 陈龙波
梅州电力的“前世今生”
今年76岁的老伯刘标贤是刘象文的孙子。他说,小时候哥哥就时常跟他讲起爷爷与朋友创办电灯公司、点亮梅州第一盏灯的故事。当时刘象文是县城 里的商业大户,经营着米店、布行等生意,但由于晚上只能使用煤油灯照明,对生意影响很大。“兴光电灯公司的一位创办者也是生意人,一次去香港时,看见那里 的人都开始使用电灯了,觉得非常方便,就在当地买了电灯回兴宁。”那位创办者原本只想用灯照亮自己的店铺,哪曾想周围的邻居见电灯很好,也想要用,颇有生 意头脑的他嗅到了商机,便找来刘象文等人合资创办了兴光电灯公司。
兴光电灯公司初始设备皆从香港购置,拥有2台木炭发电机组,共120千瓦,供县城机关、商店和有钱人家共1142户照明。1946年后,兴光 公司改名为电气有限公司,装机两台,改用85匹马达带动40千瓦,90匹马达带动60千瓦直流发电机共100千瓦,年发电量约10.8万度。此状况一直维 持到1951年关闭。
梅城起始用电时间略晚于兴宁。1917年,梅县黄兰君等人集资6.24万元,在梅城下市开办光耀电灯公司,供城镇夜间照明。1930年,兴宁 华侨陈仁楷将国外技术带回家乡,在兴宁新圩区径兴建水电站,创办兴宁华侨同利水电公司,安装德国产水轮发电机组1台,容量115千瓦。这是广东省第一座水 电站,但因水力不足,1947年停发。
从1930年至1948年间,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的一些镇先后办起以木炭机、柴油机为动力的小火电厂,这些电厂多数因为各种原因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陆续停办。
新中国成立后,梅州电力工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50年至1955年间,基建小火电厂陆续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在1953年后,由人民政府逐步接管,实行公私合营,扩大厂房,增添设备。
1966—1978年,梅州市进入电力建设高潮时期。梅州第一座35千伏变电站——梅城变电站在1967年时启用,并在此后的12年间,梅州 迅速拥有了15座变电站。1970年12月23日,丰顺邓屋角温泉地热试验电站投产,成为中国第一座64千瓦地热发电实验站,时任地质部长李四光还发来了 贺电。1975年6月,梅州建成110千伏梅西电厂到枫树坝水电厂线路66公里,首次与广东省电网联网,增强了梅州市电网的安全可靠性。
电网建设在年月更替中取得突破性进展,1977年至2007年间,梅州从110千伏变电站发展到拥有500千伏变电站,2010年梅州全市7 个县均有1座以上220千伏变电站。2008年11月15日,丰顺汤西大罗坪坑村通电,宣告梅州全面实现电网覆盖范围内户户通电的目标。
今年12月26日,随着1号机组试运行结束,梅州市重点工程项目——粤电大埔电厂正式投产,仅1号机组每年发电便可达到30亿千瓦时。
为经济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电力事业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梅州电力的百年发展,见证了梅州经济的崛起,并不断为这片投资热土优化软环境。
“从2012年投产以来,除了两次检修停电,没有停过一次电。就连停电检修,供电部门都是征求我们的意见,在我们觉得合适的时间进行检修,将 对我们设备的影响降到最低。”赖波是广东赛翡蓝宝石科技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他介绍,公司生产原料三氧化二铝需要经过2070度的高温24小时不间断加 热,经过18天的周期才能形成符合要求的晶体。“如果期间电力中断,全厂202台机器的原料就作废,18天的周期要重来,损失将以千万计。”
今年春节前夕,赛翡蓝宝石科技有限公司的工厂附近突发山火,基于安全考虑本来是要立即停电的,但考虑到企业的特殊需求,供电部门内部联动,通过山火涉及线路的值守,及时清理线路周围的植被,并与政府沟通,尽量先保证危及线路安全的山火先扑灭。
BPW(梅州)车轴有限公司是德国BPW公司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企业1995年落户梅州时,工厂周围均是居民用电,电能质量差,导致工厂一 开机就全线停电的尴尬局面时有发生。梅州供电局花了几年时间,在优化网架方面下了一番功夫。现在,该厂已经拥有一条专线专门供电,供电可以不受其他用户影 响,极大地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从一期到六期的车轴扩产项目,用电质量和服务与以前比有了明显提升!”该公司副总经理张育俊说。
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的建设逐步成为梅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梅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集聚带的建设。梅州供电局主动对接该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电网建设,为梅州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建设、产业振兴发展注入强有力的电力保障。
针对梅州市委、市政府对梅兴华丰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的规划图景,该局专门制定了产业集聚带电网规划建设方案,要求至2030年规划投资约39亿 元,包括:在产业集聚带及周边地区新建500千伏变电站1座,新建或扩建220千伏变电站10座、110千伏变电站25座等。重点布局产业园区的配套电网 建设,加强电网升级改造,使电网建设更加适应集聚带用电的长远需求。
在梅州供电局大客户经理们的心中,“多跟客户接触,探寻其真实需求”是岗位工作最基本的要求。该局大客户经理实行“大班会周五开,小班会随时 开”机制,汇报在跟项目的进度,及时提出需要协调的事项;并要求大客户经理不定期联系自己的责任客户,实实在在从办公室走向现场,零距离了解客户真实需 求,提供一对一、点对点的个性化服务。除了了解实施项目进度,更要对平时需要随时关注,真正懂得客户需要什么。
倡导“善小”服务群众
百年电力历史亦是百年为百姓服务的历史见证。
“十分感谢梅州供电局关心贫困村村民的生产生活。”黄立心是丰顺汤西大罗坪坑村民,该村是梅州电网覆盖范围内在户户通工程中最后一个通上电的地方。
2008年11月15日,一向沉寂的大罗坪坑村沸腾了,随着供电工人的合闸送电,该村终于告别长期使用煤油灯的历史。虽然该村当时只有8户人 家,但供电服务却没有因为地域的远近、用户数的多少而“打折”。当年9月,梅州供电部门在该村展开了电网建设工程,并在此后每月不定期对该村的电路设备进 行检修,在接到村里报修电话的45分钟内,穿过近4公里蜿蜒的山路赶过来。
“我现在每年养500多头猪,猪舍需要保温,如果没有电力设备,小猪的存活率没有那么高。”在没有通电以前,黄立心烧木炭为猪舍加温,每天需 要更换木炭,还不敢养太多猪,以免损失过多。“猪舍里有28盏保温灯,可以大规模养猪,没有电发展不起来。家里也购买了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用设备一 应俱全。”如今,黄立心光是养猪,每年纯收入便可达到十几万。“我现在的收入比在外打工时翻了几十倍。村里的村民也都慢慢回来创富了。”
九龙嶂位于梅县最南端,进山后,还要车行半小时的盘山路,才能达到革命老区九龙村。这里是粤东最早建立地下党组织和开展武装斗争的地区之一,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创建了粤东第一块红色根据地,朱德、陈毅、叶剑英等6名开国元勋曾在此战斗过。
九龙村山间处处可见大片茶田,村里大部分村民以炒茶为生。2009年供电部门投入200多万元对九龙嶂革命老区进行农网改造,改变了供电设备 落后、农民生活用电质量差的现象。2011年,在获悉革命老区群众急需可靠的供电保障来发展茶叶加工生产后,梅州供电部门迅速制定了农网升级改造解决方 案,由梅县局投资十多万元增加5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架设10千伏线路0.1千米和辅助架设大线径的低压线路。
“供电部门送的不但是放心电,更是致富电。”九龙村成立的九龙绿源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昔章说,增加新变压器后,电压稳定,炒出的茶质量也 有提高。整个村子从原来只有4部炒茶机发展到现在20多部,几乎每家茶农都有了自家的炒茶机,为茶叶种植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村民的年人均收入从 2010年的4600元提高到现在的12000元,革命老区焕发新生机。
如今电足了,茶叶产量增高,茶叶品种愈加丰富,九龙村的村民还准备结合革命老区的历史搞红色茶园旅游开发,增加村民收入。正如九龙村90岁高龄老游击队员钟友妹所唱的:“厓(我)炒茶来你送电,山歌感谢供电人……”
只要是向善,再小的事都努力去做。梅州供电局把“善小”融入电力服务全过程,将电流惠及千家万户,让所有家庭都用得上电、用得了电、能用好 电。特别是2000年以来,梅州供电局累计完成固定投资超100亿元,发展成为拥有126座35千伏及以上公用变电站的大型供电网,220千伏变电站实现 7县(市、区)全覆盖。梅州电网外送能力由原来的289万千瓦提升至600万千瓦,解决了梅州大量盈余电力的外送问题,大大提升了供电能力和可靠性。
观察
百年电力铸造百年服务
2012年春节期间,天气寒冷,外出打工回乡过年的村民大规模使用电器。但节庆型用电高峰突出,导致较多变压器不堪重负,许多村民不得不“摸 黑”过春节,农村用电的新压力凸显。此后的2013年、2014年和2015年春节,梅州市供电部门吸取教训,在春节前夕就提前做好春节供电的变压器轮换 等各项准备,春节期间,供电所更是全天候坚守,加强配网设备巡视维护和红外测温,专人跟踪维护容易过负荷的配变。
这仅仅是梅州供电部门不断完善服务的一个缩影。笔者近日走访了梅州最后一个无电村、革命老区贫困村以及部分用电企业,所到之处群众都感慨电力 为人们生产生活所带来的改变,感谢梅州供电部门无微不至的服务。群众满意便是服务最好的证明和嘉奖。最后一个无电村通电了,村民逐步由外回到家乡养殖创 富;革命老区农网升级改造,村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企业用电困难时,电力部门主动服务,助推企业扩能增效,这些成效实实在在。
百年来,梅州经济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梅州显现“加速崛起”的发展态势,经济增速明显。经济发展,离不开电力的支持。位于广州(梅州)产 业转移工业园内的220千伏园区(畲江)输变电工程和满足芹洋半岛、江南新城建设用电发展需求的220千伏赞化(梅江东)输变电工程、110千伏中环输变 电工程,都将大大满足梅州扩容提质和日益增长的用电负荷需求。电力网架结构不断完善,电力安全性、稳定性不断提升,解决经济发展的后顾之忧,成为梅州圆梦 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