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具世界中创造奇迹 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罗伟群

   2014-04-26 41
核心提示:编者按:劳动最光荣,青春铸辉煌。在五一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本报记者到基层一 线近距离感受我市部分全国、省级劳模和青

编者按: 劳动最光荣,青春铸辉煌。在“五一”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本报记者到基层一 线近距离感受我市部分全国、省级“劳模”和青年先锋的劳动生活,展示他们的劳动美、青春美。今日起,本报推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讴歌劳动,描绘 青春”专栏,敬请读者垂注。

●记者 何碧帆 实 习 生 熊怡雅

文具、玩具、砧板、杯子……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在他手中,却化身为“见证奇迹”的实验教具。“雨水之谜”“声光兼具共振演示仪”“色光混合演示 器”“电流效应的组合实验板”……凭着这些极具实践价值和创意的教具,他以及他辅导的学生获得许多国家、省、市大奖。他就是27年来扎根山区,在平凡的岗 位中成就了不平凡成绩的物理教师,今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罗伟群。

27年制作60多件教具

1987年7月, 25岁的罗伟群从嘉应师范专科学校物理系毕业,来到兴宁市罗岗中学任教。从听课的课桌走上三尺讲台,罗伟群从最初的激动变为忧虑。因为他发现,许多学生对 物理课提不起兴趣,面对枯燥的定律、原理常常不求甚解。做实验最客观,可农村中学现有的实验器材既缺乏又残旧,很难达到教学效果。

“何不自己动手做呢?”罗伟群闪过这样的念头。如今,他已记不清楚自己第一个作品是什么,但仍依稀记得他做的“小玩意”在课堂上收获了意想不到 的效果。“孩子们的眼睛都亮了,注意力集中了,课堂提问的也多了……”第一次成功给了罗伟群莫大的动力。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为了做教具,他经常利用晚 上和假日的时间,有时候睡着突然有了灵感,又半夜起来做,直至清晨。他做的教具,不仅自己用,也借给其他老师。有一次,一位老师需要做动量守恒实验,却苦 于没有教具,他听闻连夜赶出来。因为常年做教具,他的手变得粗糙,手上隐约可见不少斑痕。“手指刮伤出血是常有的事,习惯了就好。”罗伟群说。

仔细察看罗伟群的教具,你会发现他的很多作品都由各种废品做成:底座是塑料砧板做的,“虹吸现象”实验的杯子是废旧口杯……“我基本上不随便扔 东西,老婆用完的护肤品、洗发水瓶子,孩子不要的玩具、文具都是我的材料。”走在路上,他会经常留意地上,看有没有可用的材料可捡;经过废品回收站,他会 进去“淘宝”。即便如此,许多东西还是得买,比如电机、水管、磁棒等。自1993年调到龙田中学后,罗伟群一直坚持自己出钱做教具,至今已花费了8000 元。

27年来,他制作的教具有60多件。有关专家评价他的作品特点是:设计新颖,布局合理,造型美观,使用安全,操作方便。

        2011年,他的《中学物理电容、电感、电阻、二极管特性实验板》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证书。2013年,他荣获教育部颁发的科教制作创新专项奖和参赛作品全国一等奖;同年,他的作品荣获首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优秀案例展演一等奖。

辅导学生多次获奖

2008年,罗伟群牵头在学校成立了学生科技创新小组,成为学校最大的亮点。参加的学生无论成绩好坏,只要对物理有兴趣,他都会耐心给予专业指导。

曾经有个学生小李十分聪明,但学习劲头不足,成绩极不理想。家长慕名找到罗伟群,希望让孩子参加创新活动小组,激发他的学习兴趣。罗伟群二话不 说,就收下了这名学生。在各种精彩纷呈如魔幻世界般的物理实验面前,小李第一次发现学科内居然有如此有趣的世界。有一次,罗伟群拿出自己做的“分子间作用 力模拟器”教具,不做任何讲解,要求小李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重新做一个。期间,小李经常跟罗伟群交流,提出自己的想法,罗伟群对这些创新想法也给予肯定。半 个月后,他成功做出了教具。2009年,小李参加第29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荣获二等奖。

罗伟群用他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更多的学生热爱物理。近5年来,他每年都带学生参加全国、省、市比赛,辅导学生荣获省一等奖2次、二等奖6次,梅州市一等奖12次。2013年,他荣获广东省十佳优秀科技教师奖;2013年,他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A8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A8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建设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08126561号  |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