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百侯古韵流芳展新姿

   2014-03-31 64
核心提示:●记者 张柏明 张远明 李锦让 特约记者 丘佳纳从大埔县城湖寮沿碧绿的梅潭河蜿蜒约10公里,便是我市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百

●记者 张柏明 张远明 李锦让  特约记者 丘佳纳

从大埔县城湖寮沿碧绿的梅潭河蜿蜒约10公里,便是我市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百侯镇。“镇村行”采风记者一行来这里,正值阳春三月,古色古香的百侯圩市包围在大片嫩黄的油菜花中,显得美丽而又充满生机。

整体规划打造4A景区

百侯镇2010年被国家文化部和住建部评为我市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也是我市创建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主战场之一。镇党委书记刘采峰介绍说, 该镇按照“客家名镇·人文百侯”的定位,修编完善了《百侯镇总体规划》《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建设规划》《百侯镇旅游产业发展规 划》,目前正按规划深入推进“百侯印象”“耕读世家”“古巷风韵”“墟市旧梦”“侯北人家”5个主题片区的建设,今年内力争把百侯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景 区。

百侯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一腹三翰林”的故乡,曾经出过23位举人、进士,境内有“通议大夫第”“太史第”等120多座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建 筑,是全国官厅建筑最多的古镇,还有远近闻名的“三十六巷”和骑楼街等特色建筑。记者乘坐该镇新购置的电瓶车穿行在乡道上,只见道路两旁设有竹栏杆、竹凉 亭,错落有致的古民居周边有许多用竹篱笆圈起来的农家园圃。所到之处,整洁美丽,古韵醉人。侯南村是当地古民居最集中的地方,随行的镇党委委员江维杰向记 者介绍说,目前该镇按照市委书记朱泽君提出“巷巷精彩、堂堂生辉、第第流芳、家家致富”的目标,利用侯南村水塘多的特点,引梅潭河活水入古镇,营造水景 观,形成一幅“小桥、流水、人家、古屋”的美丽风景画,把百侯打造成为广东的“周庄”“乌镇”。

古巷深深藏歌舞

徜徉在百侯著名的“三十六巷”,鹅卵石铺就的巷道通向一座座庭院深深的古屋。记者来到“素谦公祠”,这里已经被辟为文化活动中心,当地的汉乐爱 好者经常聚在这里演奏乐曲。公祠管理者邓汉臣见到游人一时技痒,他热情地为记者表演了一曲扬琴汉乐独奏“绣荷包”,曲调欢快悠扬,余音回荡古屋,令人如痴 如醉。在另一座老屋永思堂,居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鲤鱼灯舞”和“五鬼弄金狮”的传人杨良胜。老屋中摆放着杨师傅亲手制作的各色鲤鱼灯具,以及舞狮用 的旌旗、锣鼓、武术套具等。杨师傅说,他招了30多名精力旺盛的村妇,正在加紧培训她们,学习灯舞;另外有20多个有武术功底的乡下男性练习舞狮,很快就 可以为游人或应邀外出表演了。镇政府办公室主任丘炼介绍说,过一段时间后,游人来到百侯不但可以欣赏到富有当地特色的歌舞汉乐,还可以在古色古香的深宅大 院中听到琅琅书声。因为该镇正在利用“太史第”等古民居开设“国学馆”,展示当地“耕读世家”的优秀传统。到时候游客可以在景区内的国学馆中体验穿古服、 诵古文、吟古诗的高雅情趣。

骑楼墟市薄饼香

“墟市旧梦”的主题片区有刚修复不久的千米特色骑楼老街,环境美化升级后,骑楼老街商户们的生意更好了。“盛源”特色小吃店的黄掌柜夫妇二人正 在忙着制作销售“百侯薄饼”。此薄饼又名“锦囊藏宝”,是昔日翰林杨赞绪从中原带回家乡并经多次改进而流传至今的特色美食。现做现卖现吃,记者买一个细细 品味:味道鲜香,口感极佳。老板娘说,遇节假日或油菜花开游人多的时候,他们忙得不可开交,一天单是薄饼皮就至少要做600多张。“百侯印象”主题片区中 的 “肇庆堂”修复开放后也带旺了当地的人气。当地村民杨伟明原在附近经营一间日杂小店,看见游客日益增多,最近又在老屋旁边增开一间卖花生、菜干等类的“特 产商店”,很受游客青睐。

住在梅潭河北岸“侯北人家”片区的村民肖运城高兴地对记者说,村里搞了旅游开发和美丽乡村建设后,游人多了,信息灵了。他在和游客交流中得知种 植黄洋木市场前景好,便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搞起一个黄洋苗圃。果然不错,一株等身高的黄洋就卖好几千元。去年他光卖黄洋就收入3万多元,今年已销售收入1 万多元。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A8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A8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建设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08126561号  |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